三文魚又叫鮭魚、大馬哈魚,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因為刺少鱗小、肉質(zhì)鮮嫩,刺身、做湯、煎炸、煙熏,都口感上佳,一心往資深吃貨路上闊步前行的我,自然不會落下色澤鮮艷的三文魚。10月造訪美東,順道參觀了紐約州三文魚孵化基地。
三文魚生命周期只有四年,第四年10月左右,它們會成群結(jié)隊從大洋回到出生時的淡水河湖中繁殖后代,洄游之路數(shù)千公里,可謂“道阻且長”。從大洋進入河湖,三文魚便不再進食,只靠脂肪中儲存的能量跳躍沖撞,逆流而上。能順利長大并洄游的三文魚里,大概一百條中只有一條才能到達出生地。很多三文魚會因力竭而累死在洄游途中,自然界的掠食者天敵尤其是人類的捕撈,也都會造成大量三文魚死亡。死去的三文魚,往往會作為新生三文魚的養(yǎng)料。幼年三文魚在淡水中出生后,經(jīng)過一年生長,就會沿著河流順流而下,回到海洋,成年后它們又會沿著父輩走過的路,成群結(jié)隊洄游,重復這一生命過程。它們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準確的找到方向和路徑回到“故鄉(xiāng)”,它們?yōu)槭裁幢仨氂萌绱吮瘔训姆绞椒毖埽坏枚?。洄游、產(chǎn)卵、死亡,四年一個循環(huán),逆水搏擊,只為完成繁衍的使命。了解這個過程的悲壯艱難,讓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極為震撼,有人感動于三文魚百折不回的精神,甚至將它從菜單上抹掉。
紐約州三文魚孵化基地建于1980年,位于紐約州北部、安大略湖東側(cè),連接三文魚河的一個支流上,專門孵化數(shù)種三文魚和鱒魚,每年這里孵化200萬尾3-5英寸長的魚苗,以及100萬尾一年以上的小魚。孵化場規(guī)模不大,模擬洄游環(huán)境,建有人工溪道魚梯,讓魚兒拾級而上。動靜最大的是繁殖水道,近半米長的成年三文魚密密麻麻擠滿一條窄窄的河段,迎著湍急傾泄的水流,奮力上躍。只是柵欄太高,縱使肚皮遍體鱗傷,能躍過“龍門”的也是少數(shù)。它們不停地嘗試使河水如沸,場面悲壯。柵欄用于甄選品種、限制數(shù)量,幸運進入產(chǎn)卵水道的魚群,將會開始生命最后的沖刺,尋找合適的產(chǎn)卵場地。進入產(chǎn)卵水道的三文魚成雙結(jié)對,每一對都會尋找一塊自己的領(lǐng)地。雌性三文魚用魚尾撥開石礫,產(chǎn)下魚卵,雄魚授精后,與母魚一起再用石塊覆蓋。產(chǎn)卵任務完成,也意味著生命的終結(jié)。那些沒有被選中的三文魚,會通過柵欄游入水道外面的溪流中,在那里產(chǎn)卵、繁殖,走向生命的終點。
從孵化基地出來,拐到附近的三文魚河段觀釣。三文魚河全長17公里,每到深秋,眾多釣者麇集于此,享受紐約州三文魚孵化場的豐碩成果。紐約州環(huán)保部門每年會投放超過100萬磅(約450噸)重的魚苗到全州1200條公共小溪、河流、湖泊和池塘中,用于恢復這些水域的原生魚種,改善休閑釣魚。
紐約州今天的努力,是由于過度捕撈的前車之鑒。從殖民時期到18世紀晚期,三文魚河對印第安人和新來的殖民者都很重要,從安大略湖逆流而上的龐大大西洋三文魚群,被人們捕撈,或曬或熏,成為越冬的主要食物。但到1900年,大西洋三文魚幾乎在安大略湖絕跡。紐約州政府痛下決心,對于不同品種的魚,釣魚季節(jié)、方式,一次可釣的數(shù)量和尺寸,都有詳盡而嚴格的規(guī)定。例如三文魚河每人每天只許帶3條魚回家,有的河流只許使用一個鉤刺的釣竿,甚至對釣魚的部位也有要求,例如只許帶回從嘴部上鉤的魚。由于繁殖場的努力,三文魚河對釣魚者可攜帶的數(shù)量過去30年一直在調(diào)整,最近因為魚的數(shù)量攀升,允許直接抓魚。我當天正好就看到兩個說俄語的壯漢,直接拿著大網(wǎng)兜在河中打撈。幾分鐘的工夫,兩人就撈上3條,目測超過20磅(約9千克),兩人又抬又抱,才拖到岸邊。河邊,一位有腿疾的老人,已經(jīng)垂釣了一天,他說上鉤的有40條,但最后都被他一一放走。釣者之意僅在釣而不在魚,很有些哲學的味道。我看著心癢,也借來釣竿,過了一把癮。當然,屬于無證垂釣,還好沒有釣上,不然就是非法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