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榴蓮有兩個傳說,其一,相傳古時一群男女漂洋過海下南洋,遇上了風(fēng)浪,只有一對男女漂泊幾天到達一個美麗的小島,島上居民采來一種果實給他們吃,兩人很快恢復(fù)了體力,再也不愿意回家,在此結(jié)為夫妻,生兒育女。后來人們給這個水果起名叫“榴蓮”,意思是讓人“流連忘返”。其二,明朝三寶太監(jiān)鄭和率船隊三下南洋,由于出海時間太長,許多船員都歸心似箭,有一天,鄭和在岸上發(fā)現(xiàn)一堆奇果,他拾得數(shù)個同大伙一起品嘗,豈料多數(shù)船員稱贊不已,竟把思家的念頭一時淡化了,有人問鄭和,“這種果叫什么名字”,他隨口答到:“流連”。以后人們將它轉(zhuǎn)化為“榴蓮”。
由此可見,一種水果,外觀惡劣,氣味難聞,卻也能通過故事的包裝形成它的獨特性。從而吸引一部分人的喜好。而當熱衷者品嘗其果肉時,不會有人去在意它的傳說是真是假,大家能寧愿相信“榴蓮”的美好“身世”,沉浸在自我“意淫”的境界里。
香港導(dǎo)演陳果曾導(dǎo)過一部電影,名字是“榴蓮飄飄”,影片中當秦海璐扮演的妓女阿燕在香港賺夠錢,返回牡丹江小鎮(zhèn)換作另一種身份決定好好生活時,阿燕發(fā)現(xiàn)周圍世界已與她所理解的大不相同,見識到現(xiàn)實中另外的(不同于在港時的)殘酷與無情,心生失落,而當收到阿芬寄來的榴蓮時,各種復(fù)雜滋味更是涌上她心頭。榴蓮引發(fā)的人文情懷相比較其他水果似乎都要美好,是因為它有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名字嗎?
在水果界,也許只有“蘋果”能和“榴蓮”在文藝范上較較勁。而這兩類水果明星代表著不同的階層(人生階段)?!疤O果”因為在《圣經(jīng)》里的出現(xiàn),一直以來被大眾認為是如同懵懂的“少女時代”代表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原罪情結(jié)”,而喜歡“蘋果”更多的是一種“憐香惜玉”的情愫,和對“純真年代”的美好向往。“榴蓮”就完全不同了,它完全是一種成熟少婦般的濃烈,有著崎嶇坎坷的經(jīng)歷,在歲月的捶打中,煉就了一身防衛(wèi)自己的武裝。它的氣味也更小眾、更獨特,甚至有一種“只為卿狂”般的專注。喜歡“榴蓮”的朋友,表面看是因為它名字的美好諧音,其實是其內(nèi)心狂野的一種發(fā)泄和平衡,在一般眾人的躲避和掩鼻之間,得到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快感。
是的,榴蓮?fù)獗韴杂捕啻?,味道奇臭,但是它有一顆溫柔而百變的心,在愛它的人類面前,它是個擁有魔法的王,能變幻出各種美味的料理,但是在恨它的人眼里,它就像上帝在廁所里犯的一個錯誤,聞其味就惡心到吐,我就是其中一個。人生第一次嘗試榴蓮,是在新加坡吃一種叫做貓山王的榴蓮,據(jù)說此君是榴蓮界的高帥富。當我一手捂住鼻子一手塞進嘴巴時,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像在公共廁所里吃香草冰淇淋,只一口,它沒有迷倒我的舌尖,我沒有愛上它的纏綿,我是個對氣味有抵觸的人,凡是一切臭的食物我都不喜,并延伸到有體味的人,但是不歧視,我曾問過身邊一些朋友,關(guān)于榴蓮,女性喜歡的比例大過男性。在泰國有一句諺語,榴蓮出,紗籠脫。。我不知是因為由于榴蓮本身屬陽而吸引女性?還是女性對于氣味的包容性更大些?每次看到喜食榴蓮的人吃榴蓮時,一副我愿死在你甜膩粘稠的謀殺里的表情,我就覺得他們特別幸福,因為每一種能帶給你身體愉悅的食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喜歡,接受就好。
有部電影叫《聞香識女人》,似乎女人和一切有香味的東西是天生的情人??赡阋?,最早的香水卻是男人用的,而用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女性,后來延伸為調(diào)整自身體味的一種生活用品,成為男女都用的“調(diào)味劑”。而“氣味”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兩性荷爾蒙分泌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動物們的“視力”很差,鼻子卻比人類靈敏100倍、上千倍,所以,他們更多是通過“嗅覺”來尋找同類或“性伴侶”,并通過“氣味”來分辨對方處于生命中的哪個階段(動物在發(fā)情期會分泌不同氣味的荷爾蒙來吸引異性交配),所以,在自然界,可以說“氣味”決定了一個種族的生命延續(xù)、傳宗接代?。?/p>
按此道理,人類的“體臭(xiu)”也是一種生物進化的遺留產(chǎn)物,在哺乳類高級動物中,眼睛、聽覺、觸覺等都逐漸取代了味覺,特別是在選擇異性伴侶方面。BTW,如果你問朋友你介意身邊的人有狐臭嗎?女性介意的程度又大過于男人,看來女人真的結(jié)構(gòu)復(fù)雜過男人,不過現(xiàn)在醫(yī)學(xué)那么發(fā)達,有體味要去除不過就像割個雙眼皮那么簡單的事了。
男人對于氣味的敏感性要遠遠遜于女人,女人對于氣味的喜惡和依賴要遠勝過男人,所以,才有了辛?xí)早髂鞘住拔兜馈钡牧餍泻蛡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