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四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吧,每次周末回老家,總是母親一個人在家,父親不在家。
其實這種的情形我很熟悉,也很習慣。自我有記憶開始,父親總會在農(nóng)閑時到村子里的建筑隊干活賺錢,村子里的建筑隊沒有時間觀念,他們干活的時間猶如他們的組織形式一樣松散凌亂沒有章法,完全依靠天黑天亮來決定,天亮了就開工,天黑了才收工,因此早上的時候我很少見到父親,因為等我們起床時,父親早就出門干活了。一直以來,在村子里建筑隊干活的人都保存著樸素的干活掙飯吃的理念,因此一般情況下,建房子的人家都會管頓中午飯,如果在自己村子干活,父親就會在吃過午飯后回家歇一會,這時我們就能見到父親。如果在別的村子或是工地離家比較遠,吃過午飯后,父親就待在工地不回家了,這樣我們就會一天見不到父親。
干建筑是個特別累的活,特別是村子里這種自發(fā)的建筑隊,沒有城里那種起吊機、攪拌機、上料機等現(xiàn)代化的工具,憑借的完全就是自己的體力和雙手,勞動量很大,勞動強度也很大。也許是年歲大了,也許是干的時間太長了,幾年前,父親就時不時流露出離開建筑隊換個活干的意思,但由于一時沒找到合適的,父親也就一直在建筑隊里干著。幾個月前,村里一位搞運輸?shù)娜苏业搅烁赣H,要父親給他裝車,于是父親就離開建筑隊,開始專門裝車。裝車也是個累活,裝的都是一些廢舊編織袋之類的東西,幾十個捆扎在一個,不但臟而且很沉,父親倒很滿足,覺著比干建筑要好一些,因為裝車有干有歇,不用一天不停歇地總是裝。然而裝車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早起跟車去外地,于是每天早上三四點雞都還沒有叫,父親就必須起床出門跟車,如果順利的話,天黑就可以回家,如果裝貨的地點較遠且裝貨地點多且零散,父親就需要晚上很晚才能回來,因此我們每次回老家,早上回家,父親已出門,下午返程時,父親還沒回來,總是見不到父親。裝了一段時間的車后,父親又不裝車了,村子里一位搞建筑模具出租的看到父親干活有力氣不惜力,軟磨硬泡一定要父親到他那里干,因為模具非常重,需要有勁的人才能干得了。盡管不用三四點鐘起床,然而也是天亮就出發(fā),并且這種活是一刻都不得閑,每天都需要不停地將模具轉(zhuǎn)運到不同的建筑工地,有時連吃飯的時候都沒有,更別說在中午時回家了,于是我們每次回老家,更是難以見到父親的身影。
仔細想來,竟然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父親了,父親的身體一直很好,這一點很讓我們欣慰,然而歲月不饒人,畢竟是快六十歲的年紀了,不知道他現(xiàn)在是瘦了還是胖了?不知道他頭上的白發(fā)又多了多少?想到這里,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想著下次回家,不管等多久,天多黑,一定要等到父親回家,看一看父親,告訴他干活時一定要當心,要身體力行,要注意身體。
選自《新華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