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可以繼續(xù)去追《唐頓莊園》了。”趁著外出培訓的時機,許玫感嘆終于有時間可以把《唐頓莊園》最新的第三季看完。如今,追美劇不再是時髦,英劇已經趕超美劇成為時下最流行的電視劇了。過去自視甚高的英劇迷們這回可以真正揚眉吐氣了,美劇一統(tǒng)天下的壯觀場面已經遠去。
在中國內地,人們關注的電視劇熱潮又經過了一番洗牌。上世紀90年代是日劇,21世紀第一個5年是韓劇,第二個5年是美劇,第三個5年是屬于英劇。2013年2月到6月,央視八套海外劇場連續(xù)引進播出了配音版的《梅林傳奇》、《唐頓莊園》、《遠古入侵》三部英國電視劇,雖然每部劇集并不長,但引起巨大反響。而在幾大視頻網(wǎng)站之間,新一輪的“跑馬圈地”行動已拉開序幕,英劇成為視頻網(wǎng)站爭奪的新焦點。
視頻網(wǎng)站集體圈英劇
相比于央視的大手筆,地方衛(wèi)視更看重的是英國的綜藝節(jié)目制作模式,敢大量涉足英劇的就是視頻網(wǎng)站了。今年4月,優(yōu)酷英劇頻道正式上線,推出了30多部經典英劇,6月1日在歐美大熱的《唐頓莊園》英文版前三季登陸優(yōu)酷獨播,9月上映的《唐頓莊園》第四季還將與英國ITV同步更新,這比美國觀眾還要早些看到最新一季的內容。去年底,奧巴馬夫人馬歇爾還在向《唐頓莊園》的制作方反映,能否讓她更早看到該劇最新的第三季。
去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搜狐視頻推出了英倫頻道,整合了電視劇、電影、音樂、紀錄片等資源。搜狐視頻是以美劇資源豐富而著稱,在CEO張朝陽的推動下大力購買美劇版權,搜狐視頻也被認為是美劇的集散地,英劇不過是其戰(zhàn)略構想中的補充而已,但搜狐視頻也擁有近20部280多集的英劇資源。
起步較晚的騰訊視頻因資金雄厚而來勢兇猛,4月27日,騰訊視頻宣布與BBC、ITV、Endemol等六大制作公司達成中國最大英劇資源引進合作,勢必打造成中國第一英劇平臺。6月1日,騰訊視頻的英劇頻道正式上線,首批引進的13部近500集英劇全部為國內網(wǎng)絡獨家播出。騰訊視頻今年動作頻出,在6月12日中國電視劇發(fā)展趨勢論壇上,騰訊視頻公布了獨家大劇計劃,多部熱門國產大劇將獨家登陸騰訊視頻。海外布局方面,騰訊的目標是要打造國內第一的英劇、美劇、韓劇平臺。
有人形容,英劇大戰(zhàn)的三國時代已經來臨。優(yōu)酷因為是國內最早發(fā)布英劇的視頻網(wǎng)站,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吸引了一部分固定用戶;搜狐視頻的英倫頻道則是集合了資源相對較豐富的英劇和其他影視資源,而且搜狐也是較早意識到購買版權的網(wǎng)站之一,用戶體驗好;騰訊視頻則能后發(fā)制人,在短時間內聚集起數(shù)量和質量都很可觀的英劇資源,其運作能力令人驚訝。
視頻網(wǎng)站為何如此青睞英劇?從短期運營成本考慮,視頻網(wǎng)站的一大支出成本在于支付版權費用。由于各大視頻網(wǎng)站對熱播影視劇的版權爭奪使得其價格水漲船高,加上像美劇、韓劇以及內地劇動不動就是幾十集的架勢,一些視頻網(wǎng)站開始尋求新的發(fā)展模式。而且曾經完爆網(wǎng)站的美劇,這兩年因沒有優(yōu)質劇集產生,觀眾追劇熱情大減。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的英劇只有幾集篇幅就可以講好一個故事,雖然單集版權費用較高,但一部劇集總價卻便宜很多,因此成為視頻網(wǎng)站巨頭新的爭奪焦點。另一方面,英劇迷們是一群受教育程度較高、消費能力和潛力也更大的受眾群體,視頻網(wǎng)站通過英劇聚攏一批龐大的高端受眾,由此能吸引高端廣告進駐,這才是各大視頻網(wǎng)站爭奪英劇資源的真正用意。
“十分完美”的英劇
在網(wǎng)絡上流行一個電視劇“鄙視鏈”,站在最頂端的是英劇和美劇,其次是日劇、韓劇、港臺劇、內地劇、泰劇……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對看英劇的也不怎么待見,而英劇和美劇孰優(yōu)孰劣之爭在網(wǎng)絡上也是對決良久,但綜合起來看,英劇完勝美劇的幾率還是較大。
兩分傲,兩分潮,兩分腐,兩分冷,一分賤,一分怪——有人如此來解讀英劇的“十分完美”。英國人有驕傲的資本,從莎士比亞以來,英國戲劇一直引領潮流,無論是劇本創(chuàng)作還是演員陣容抑或觀看傳統(tǒng),英國人都堅持著幾百年來的一貫水準。在英國文學史上,狄更斯、簡·奧斯汀、哈代、毛姆等作家為電影電視制作者們提供了眾多優(yōu)秀的劇本,為英劇的風靡奠定了深厚的文學基礎,絕對是文藝范十足。英劇的演員們在演戲時表情豐富、肢體動作夸張、語調起伏大,端著濃厚的舞臺劇習慣。英國演員們大多要兼顧電影、電視、舞臺劇三個方面,且出色的舞臺表演功底是一個演員成功的必備因素之一。他們那一口純正的英式英語也是諸多學英語人士的口語寶典。如知乎網(wǎng)友所說:“把看過的英劇和美劇做比較,發(fā)現(xiàn)英劇包涵的詞匯量大多了,語言結構也更復雜,無論是口音還是文采,都比美劇的語言更有味道。把電視劇拍出小說的感覺,好像只有英劇才能做到?!?/p>
英國是將傳統(tǒng)與時尚結合得最完美的國家之一,從巴寶莉到英倫搖滾,從藝術設計到生活態(tài)度,英國無不走在世界前列,如《皮囊》這樣的青春類英劇,處處都彰顯時尚元素。即使如《唐頓莊園》這樣的古典劇,也無不透露那個年代的時尚潮流。據(jù)英國百貨公司統(tǒng)計,自《唐頓莊園》熱播以來,領結銷量增長28%、西裝背心銷量增長21%,男式粗花呢西裝銷量則增長7倍多。
美國人看起來很開放,但他們在影視劇中的開放程度大多只限于滾床單,而英國人開放起來卻是什么也不顧的,比如同性戀情在英劇中俯拾即是,拿首相開涮也不留余地,瘋癲搞怪冷幽默,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和華生這對搭檔“基情”四射,房東太太不止一次懷疑他們的關系,餐廳老板見他們一起來吃飯誤認為是在約會,他們自己也拿這種曖昧當談資。英劇開起政治玩笑來,那種諷刺刻薄,無人能出其右?!逗阽R》中,為贖回被綁架的公主,首相必須現(xiàn)場直播與一頭豬性交,而首相居然照做了?!动偝怯洝肪褪且粋€怪胎集中營,混搭色彩濃厚,像個惡作劇。美劇中也不乏幽默,但笑過之后就如嚼口香糖淡然無味,而英劇中的冷幽默令觀眾如喝苦咖啡,越品越回味無窮。當然英劇也知道自己的弱勢,無論是BBC還是ITV,最擅長的是黑色喜劇和古典劇,如果讓它們向美劇的模式看齊,它們也會出錯頻頻。
自電視發(fā)明大半個世紀以來,電視劇制作已經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英國這個廣播電視事業(yè)發(fā)展最早也最發(fā)達的國家,還保留著一些匪夷所思的傳統(tǒng)。眾所周知,電視機的技術日新月異,但在人均收入與美國齊平的英國,目前還有1.3萬戶家庭在使用黑白電視機,大多是那種15寸或19寸的凸面黑白電視機。2000年,使用黑白電視機的家庭有21.2萬戶。這種巨大的反差就如英劇一樣,讓人感到英國式的幽默無處不在。
英劇的“精英范”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風光一時的美劇逐漸被英劇搶走風頭。走過8季的《絕望主婦》已經是江河日下泥沙俱陷,《緋聞女孩》、《生活大爆炸》走過巔峰期之后劇情陷入程式化而停滯不前,投資者們對投資美劇也處于躊躇觀望狀態(tài)。而《唐頓莊園》、《黑鏡》、《神探夏洛克》、《泰坦尼克號》等迷你劇成批出現(xiàn)在小屏幕上,以每集堪比電影的精致制作方法贏得了口碑和收視率。在美國,《唐頓莊園》第三季首播就吸引了790萬人次觀看,創(chuàng)下了英劇在美國的最高收視紀錄。在全球,據(jù)NBC的評級數(shù)據(jù)估計有超過1.2億人次看過《唐頓莊園》。
不同于國內電視劇一年之內一次性拍攝完幾十集就宣告結束,美劇和英劇都是一年播放一季,只是每季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劇一季大概有22集,付費頻道是13集,而英劇一季一般就是6集,最多不超過8集。不過美劇與英劇的運作模式明顯不同,美國電視臺收視率競爭殘酷,美劇的制作與收視率和廣告收益密切掛鉤,一個劇集邊拍邊播,如果播出后收視率不佳,這個項目就會被馬上砍掉,因為劇組要為投資商和廣告主負責。相反,如果劇集播出后收視率高,則制作方就會想法設法拉長劇情結構,以便有更多時間插播廣告,以致最后劇情索然無味。而英劇的制作方鮮少受到這方面的制約。
英國最主要的電視臺有英國廣播公司(BBC)和ITV,前者是國營電視臺,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于政府允許的電視執(zhí)照費的收取,且BBC是不允許插播廣告的,因此BBC制作電視劇時不會受到收視率和廣告主的干擾,也不需要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如此才能制作出商業(yè)味道小且編劇水準高、制作精良的電視劇。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英國許多文學名著得以被改編成電視劇。因為沒有廣告收入,英劇制作方們不得不用有限的資源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價值來,劇集規(guī)模小,在制作上力求做到精致完美。再加上英劇對編劇和演員的要求都很高,每一句臺詞都是精雕細琢、意有所指,從不拖泥帶水,劇情該結束時就結束。2005年英國文化大臣泰莎·喬維爾在關于BBC發(fā)展的綠皮書中就曾提到“減少對收視的重視”。
而在商業(yè)電視臺如ITV,雖然允許播放廣告,但他們要支付一部分利潤給非商業(yè)電視臺,且英國人口只有6100萬,電視劇的回報率低,因此也難以支撐大規(guī)模劇集的拍攝。由于經濟危機造成財政預算緊縮,近幾年來,英劇制作方開始尋求與外部合作,以取得資金支持。2012年ITV播放的4集迷你劇《泰坦尼克號》,制作成本為1100萬英鎊,ITV就選擇與美國的HBO電視臺合作拍攝。2012年,BBC二臺與HBO聯(lián)合推出年代劇《一戰(zhàn)往事》,其與美國有線電視頻道Starz和比利時國家電視臺合作的歷史劇《白色女王》也會在今年亮相。
英劇在海外的火爆給經濟低迷的英國帶來了一股復蘇的潮流,福爾摩斯故居、圣保羅大教堂、城堡、莊園等英劇中常出現(xiàn)的外景場地成為旅游熱點。2012年英國入境旅游業(yè)消費額達到190億英鎊,其中美國游客消費額度最高,法國和德國來英旅游人數(shù)最多。這一年,中國旅英游客達到17.9萬人,消費額近3億英鎊,比上年增長25%。雖然這其中不乏倫敦奧運會的聚集效應,但英劇帶來的積極效應不應忽視。2011年,《唐頓莊園》播出第二年,ITV的年利潤增加了14%,達到3億英鎊;非廣告收入增長11%,達到9300萬英鎊;該劇版權也賣給了100多個國家。《神探夏洛克》的版權也賣給了50多個國家。
過去,英劇一直活在美劇的陰影下,固執(zhí)地堅守著自己的表演風格和樂趣,這回終于憑借豐厚的底蘊重新崛起。雖然英劇有著題材相似、制作短小,甚至所謂種族歧視等軟肋,但熱愛英劇的人們,上至威廉王子、凱特王妃,下至豆瓣英劇小組的網(wǎng)友,繼續(xù)在英劇中品味英倫文化的驚艷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