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的心目中,科學家都是與勤奮、理性、嚴謹聯(lián)系在一起的,似乎跟“幽默”無緣。其實,科學家是具有大智慧的拔尖人物,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時不時地迸發(fā)出幽默的火花,令人忍俊不禁,留下了不少佳話。
●被稱為“幾何學之父”的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德(約公元前330-前275)對他的學生們循循善施,不厭其煩;然而,當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動搖時,他也會用辛辣的諷刺來鞭撻他們。
一天,歐幾里德在課堂上講解幾何第一定理。講著講著,他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底下坐不住,一會兒和旁邊的學生說話,一會兒又在桌下做小動作。歐幾里德有意停頓了一下,用目光示意這位學生注意聽講。沒想到,這位學生卻突然站了起來,問道:“請問先生,學習幾何究竟有什么實際好處?”
歐幾里德聽罷,沉默片刻,轉(zhuǎn)身吩咐一旁的傭人:“拿一點兒錢來給這位先生,看來,沒有錢他是不肯學習的。”
●古希臘亞歷山大里亞的著名數(shù)學家刁藩都(生卒年間約在公元3世紀),其年齡和生平史籍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從他的墓碑上的一篇類似“數(shù)學題”的碑文中,后人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訴人們,他終年是84歲。
刁藩都墓上的碑文寫的是:
長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化的奧秘,它會告訴你刁藩都的壽命。諸神賜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過了生命的1/12,他長出了胡須。其后刁藩都結(jié)了婚,不過還不曾有孩子。這樣又度過了一生的1/7,再過5年,他獲得了頭生子,然而他的愛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壽命的一半。喪子以后,他在數(shù)學研究中追求慰藉,又度過了4年,終于也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
●希帕蒂婭(約370-415)是古羅馬帝國杰出的女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她不僅有淵博的學問,而且長得十分漂亮。因此,許多貴族子弟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紛紛向她求婚。
但是,希帕蒂婭認為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有真才實學,所以用一句委婉、美妙的話語拒絕他們。她的回答是——
“我早已嫁給真理了!”
●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是法國數(shù)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奠基人之一。
1766年,拉格朗日接受了普魯士國王的邀請,榮任柏林科學院院長。
“讓最偉大的國王和最偉大的學者在一起合作吧!”這位國王大言不慚地說。
拉格朗日說:“學者缺少的往往是財富,而國王缺少的往往是智慧。因此,我們之間的合作是理所當然的?!?/p>
●德國杰出的自然學家亞歷山大·洪德堡在咯山拜訪俄國非歐幾何學的創(chuàng)建者羅巴切夫斯基時,他問數(shù)學家:“為什么您只研究數(shù)學呢?據(jù)說您對礦物學造詣很深,您對植物學也很精通?!?/p>
“是的,我很喜歡植物學”,羅巴切夫斯基回答說,“將來等我結(jié)了婚,我一定搞個溫室……”
“那您就趕快結(jié)婚吧。
“可是恰恰與愿望相反,植物學和礦物學的業(yè)余愛好使我終生只能是單身漢了。”
●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1824——1887)有一次舉行講座時指出,從太陽光譜上看到的黑線證明太陽上有金子存在。
一次,曾經(jīng)聽過該講座的銀行家譏笑基爾霍夫說:“如果不能從太陽上得到它,那這樣的金子有何用處?”
后來基爾霍夫因光譜分析方面的發(fā)現(xiàn)榮獲了金質(zhì)獎?wù)?,他把獎?wù)陆o那位銀行家看,并說:“你瞧,我終于從太陽上得到了金子!”
●華羅庚(1910——1986)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數(shù)學家。
1980年夏,華羅庚率領(lǐng)中國數(shù)學家代表團赴香港參加東南亞數(shù)學雙年會,會議期間應(yīng)邀在香港大學做演講。有人特地問他: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華羅庚反問道:“我成功了嗎?我成功不成功還不知道……”
這幽默謙虛的回答,立即引發(fā)了一陣笑聲。有一家香港報紙評論他說:
“實在謙虛得令人不可不笑?!?/p>
潘光賢薦自《潮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