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隱患
逼仄的空間里,散鋪著各式各樣的零食,便宜且色澤、口味偏重。通常一到放學時,這里便圍滿了身著校服的學生。
那是學生們經常光臨的小賣部。兒童節(jié)前夕,記者對北京城區(qū)和郊區(qū)的多個小學、幼兒園分別進行了走訪調查。在校園周邊,總能發(fā)現一到多個小賣部,放學時,學生蜂擁而至。
在大興區(qū)的一所小學外,不到兩百米的距離有四家小賣部營業(yè)。東城區(qū)的一所小學外,還有小商販推著平板三輪車兜售各種價廉零食和玩具,餅干、方便面、飲料一應俱全。
隨機采訪中,不少小學生告訴記者,上學路上或放學回家,因為肚子餓,他們都喜歡到小攤上買些零食。冰激凌、火腿腸、奶茶、薯片都是學生喜愛的零食,還有一種叫“辣條”的零食特別受歡迎。
這種辣條在學校周邊的小賣部隨處可見,種類繁多,但都便宜且味道重。這些辣條多由面粉加工制成,一般都是幾十克的小包裝,通常一包五毛錢。一打開包裝,濃厚的味道很快就散發(fā)出來。
記者以每樣5毛錢的價格買回了各類小零食,主要有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糖果、小糕點等。多數的外包裝上都標注了保質期、食品安全認證標志以及配料等信息,但字跡大多很模糊,有的干脆沒有配料表。而一種產品名稱為“土豆絲”的調味面制品包裝袋已經漏氣,包裝內部也已經是油跡斑斑。
近年來,校園周邊的五毛小零食由于存在安全問題,成為了各地監(jiān)管部門的重點整治對象。
2011年,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對調味面食制品進行了監(jiān)測,發(fā)現了60種不合格產品。主要問題有合成色素超量添加、增味劑濫用,以及超范圍使用防腐劑。今年4月,四川省質監(jiān)局對校園周邊的糕點、水果制品、冷飲、膨化食品等兒童喜愛的小零食進行了監(jiān)督抽查,結果發(fā)現有10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色素、增味劑、防腐劑等超范圍添加使用。
即使成為了重點整治對象,校園周圍小零食的隱患也一直存在。其實,不止學校周圍的小賣部,備受家長信賴的超市,售賣的兒童零食依然存在添加劑隱患。
日前,記者仔細查看了超市售賣的一些兒童零食包裝上的配料表,發(fā)現很多零食都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方便面、薯片、什錦豆、餅干等食品的添加劑種類數量為最多,有的零食的添加劑多到幾十種。
添加劑危害
“我也關注后面的配料,但好多看不懂。也就通過朋友介紹,說哪個品牌的東西質量比較好,我們就去買點兒?!辈恢滥男┨砑觿┯惺裁次:Γ@是家長們普遍的困擾。
去年6月到7月,國內一家青少年兒童環(huán)保教育機構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9個城市,39所學校,對近兩萬名兒童進行了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的調查,內容包括食品添加劑攝入習慣、頻率以及家長和兒童對待含添加劑食品的態(tài)度等,并發(fā)布了國內首個專門針對6歲-12歲兒童進行的、有關食品添加劑攝入狀況的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凡是大受兒童歡迎的零食,含有的添加劑特別多,方便面、乳飲料、薯片、冰淇淋、火腿腸都涵蓋其中。
方便面是廣受兒童喜愛的零食之一。調查表明,42%的兒童經常食用方便面,每天1次以上的達6%,每周1次以上的達42%。方便面中的添加劑種類繁多,長期大量食用將對兒童的身體造成不小的影響。
谷氨酸鈉是方便面中一種常見的添加劑,這是一種可能的過敏原,不準在嬰幼兒食品加工中使用。它與抑郁、情緒改變、失眠、腹部不適等癥狀相關,兒童長期食用會危害其消化系統(tǒng)。這種添加劑在薯片中也很常見。
兒童常常無法抗拒餅干的誘惑。調查顯示,66%的兒童經常食用餅干,15%的兒童每天1次以上,每天3次以上的達4%。
餅干中含有一種叫做焦亞硫酸鈉的添加劑,此物質會殺傷細胞。HACSG(歐共體兒童保護集團)明確規(guī)定不準用于兒童,俄羅斯、挪威、奧地利和美國早在1976年就禁止將其用于食品加工中。像此類被國外明令禁止使用的還有冰激凌中一種名為莧菜紅及其鋁色淀的添加劑。
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油分,可為什么我們平時感受不到呢?“薯片中添加的膨松劑、增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大大地掩蓋了油和鹽的味道,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一整包都不覺得油膩?!比珖嗌倌陜和称钒踩袆訉<医M組長柴巍中解釋。
記者針對市面上常見的薯片做了一個小實驗。先取出一片薯片,用打火機點燃。這薯片不僅一點就著,還發(fā)出“滋滋滋”的響聲,并且有油滲出;薯片開始冒黑煙,有火花出現,油滴也越來越多。滴下的油呈黃色,燃燒完的薯片變成了黑色。
“加入添加劑是食品生產的需要,不是人類健康的需要?!辈裎≈薪忉?,“兒童是一類特殊的人群,他的發(fā)育還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肝腎這樣的代謝解毒的能力不健全。添加劑作為一種外來的、身體并不需要的化學物質進入兒童的身體,兒童對它就產生了一些有害健康的反應,如果過量那就是對器官功能的傷害?!?/p>
標準缺位
在國外,兒童食品添加劑有非常詳細的禁止清單;而在我國,某種添加劑是否可以被應用到兒童食品中,其添加范圍是什么,都沒有明確而統(tǒng)一的標準。換句話說,我國沒有針對兒童的食品安全標準。
鋁被定義為毒害元素,部分含鋁添加劑的應用近年來逐步受到關注,不少兒童喜愛的膨化食品、面食中都添加。2011年,我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結果顯示,7歲—14歲兒童通過膨化食品攝入的鋁相對較高,并且隨著年齡降低,鋁攝入量有增高的趨勢。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各類添加劑不超過規(guī)定量,又被正常攝入的情況下,是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的。
另一種觀點則反駁稱,兒童的代謝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劑中的有害物質會在體內產生積累效應,長期大量攝入就可能會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風險。
在沒有兒童食品安全的標準下,這兩種觀點還在爭執(zhí)。
規(guī)定量中的添加劑,是否對兒童的身體健康就沒有影響了呢?“要警惕正常使用添加劑存在的潛在問題,不同類型的添加劑疊加使用,雖然每一種添加劑都沒有超標,但是這些添加劑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脅。”對此,柴巍中認為,出臺專門針對兒童食品的標準,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不同類型的添加劑疊加使用,到底會不會相互發(fā)生反應產生新的有毒物質?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
目前,我國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和輔食的國家標準,針對三周歲以上的低齡兒童和青少年,卻還沒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標準。
“現在專業(yè)上一般通用的,把0歲—18歲都看作一個兒童階段,如果更細就分為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和少年兒童?!辈裎≈薪ㄗh,“如果我們有條件,建議更細致分人群建立添加劑的標準,拿一個通用的獨立性評價的添加劑使用規(guī)則來對待兒童,這是我們需要慎重考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