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李麗萍
[摘要] 目的 研究膀胱癌患者的社會支持和希望水平情況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方法 應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Herth希望量表對50例膀胱癌患者進行測評,選50名正常人作對照組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 結(jié)果 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分、主觀支持分和對支持的利用度處于較低水平且與希望總體呈正相關。 結(jié)論 加強對膀胱癌患者的社會支持力度,可以使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 膀胱癌;社會支持;希望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5-168-02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是一個多因素混合、多基因參與、多步驟形成的過程,嚴重威脅著人類身心健康與生命。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轉(zhuǎn)變,人們逐漸開始認識到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發(fā)展全過程中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膀胱癌患者而言,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望和癌癥抗爭過程中高質(zhì)量的生存,是一種驅(qū)動生活的源動力。社會支持是促進希望的一個主要因素[1]。然而該類疾病目前難以治愈、逐步發(fā)展等結(jié)果會導致患者的生存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影響治療的效果。本研究通過選取50例膀胱癌患者,以研究和探討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與希望水平情況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膀胱癌組 選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住院的膀胱癌患者。選取標準如下:(1)小學以上文化程度;(2)年齡≥50歲;(3)經(jīng)膀胱鏡檢查和病理學確診為膀胱癌;(4)預生存期>6個月;(5)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但應排除以下情況:(1)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和嚴重軀體疾病;(2)既往有精神病或智力障礙。本調(diào)查選取膀胱癌患者共計50例,男46例,女4例,平均年齡(51.12±16.11)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29例,高中5例,大學6例。
1.1.2 對照組 選擇與膀胱癌組各方面條件相同正常人群。平均年齡(52.21±12.47)歲,與膀胱癌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48,P>0.05)。小學9例,初中27例,高中9例,大學5例,與膀胱癌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19,P>0.05)。
1.2 調(diào)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 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民族、籍貫、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地、經(jīng)濟來源等人口學信息。
1.2.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2] 該量表共設計3個維度、10個條目。3個維度是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個人利用度。該量表采用總分、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和個人利用度四項指標對患者進行評價。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社會的支持程度越高。
1.2.3 Herth希望量表(herth hpoe index,HHI)[3] 該量表有3個方面:(1)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emporality and future,簡稱T);(2)采取積極的行動(positive readiness and expectancy,簡稱P);(3)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nterconnectedness,簡稱I)。量表有非常反對、反對、同意、非常同意的4種選項,采用1~4四級評分的方法。Herth希望量表總分為12~48分,其中12~23分者定義為低水平;24~35分為中等水平;36~48分為高水平。
1.3 調(diào)查方法
由醫(yī)生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必要時給予指導,讓調(diào)查者填寫后當場收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包進行資料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
2.1 膀胱癌患者的社會支持水平
50例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主觀總均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主觀支持分、客觀支持分及對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以上顯示膀胱癌患者的社會支持處于較低水平。見表1。
2.2 膀胱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50例膀胱癌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得分范圍為18~47分,平均(27.4±6.52)分。15例認為其希望為高等水平,占總?cè)藬?shù)30%;29例認為其希望為中等水平,占總?cè)藬?shù)58%;6例認為其希望為低等水平,占總?cè)藬?shù)12%。
2.3 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水平與希望的關系
應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研究顯示: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r=0.867,P<0.01)、主觀支持(r=0.547,P<0.01)、客觀支持(r=0.543,P<0.01)以及對支持的利用度(r=0.437,P<0.01)方面與希望的總體具有正相關性,并有顯著性。
3 討論
社會支持是建立在社會網(wǎng)絡上的各種社會關系對個體的主觀和/或客觀的影響力[4]作為一種重要的環(huán)境資源,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行為模式[5]。其一是對應激狀態(tài)下的個體提供保護和緩沖作用。另一個方面提高個體的應對能力,維持良好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對象的客觀支持不高,說明來自家庭、社會的關心和幫助較少。主觀支持也處于較低水平,表明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入和全面,而且心理負擔較重。
有研究表明[6],社會支持利用度是一種個體可利用的外部資源,它與腫瘤患者的康復及預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下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有利于疾病康復。反之,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里獲得社會支持資源有限,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復。而本研究提示膀胱癌患者的社會支持利用度和總分處于中低水平,說明患者雖然可以獲得支持,卻易拒絕別人的幫助,可能因為他們有時害怕他人知曉病情,成為他人的冷落、嘲笑或者負擔的對象,或者存在其他因素使之不能主動向家人或朋友傾訴自己的內(nèi)心苦惱與煩悶,以尋求家人和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根據(jù)Snyder的希望理論,希望是“個人對自己有能力找到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的認知和信念(路徑思維),和個人對自己能激發(fā)沿著既定目標前進的必要動機的認知和信念(動力思維)”[7]。Herth希望量表評分顯示大部分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較高,表明盡管膀胱癌患者雖然處于飽受心理、軀體的困境折磨,但大多數(shù)仍然對未來心存希望、憧憬美好生活。經(jīng)Pearson相關分析研究顯示膀胱癌患者社會支持、主觀、客觀支持以及在支持的可利用度方面與希望總體呈正相關,即膀胱癌患者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良好的社會支持性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存希望和對未來生活憧憬。對于癌癥病人來說社會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越有可能采用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同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從被調(diào)查的膀胱癌患者來說,社會的支持是患者面對疾病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希望的內(nèi)在動力,由于它的存在即使患者受軀體、精神方面痛苦煎熬,但仍然憧憬美好的未來。
通過本組研究顯示,對于膀胱癌患者來說,應該積極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幫助他們。不僅為他們樹立生活的希望,而且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醫(yī)務工作者在重視患者的生物屬性的同時,更應該關注他們的社會屬性和心理狀況,盡可能的調(diào)動他們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以及其他社會支持系統(tǒng)從各維度、各方面起到的作用,才能做到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Beckerman A.Hope,chronic illness and the elderly[J].J Gerontological Nursing,1996,22(5):19-24
[2]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增刊):127-131.
[3] 趙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與希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306-308.
[4] 吳小桃,劉旭峰.社會支持的本質(zhì)及其測定[J].中國社會醫(yī)學,1995 (3):7-10.
[5] 余欣欣,鄭雪.初中生應激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心理癥狀關系的結(jié)構(gòu)模型[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2):83-86.
[6] 黃展鴻,劉肇華,余明年,等.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的社會心理支持與生活質(zhì)量評定[J].中國臨床康復雜志,2005,28(9):78-79.
[7] Lopez SJ,Snyder CR,Pedrotti JT. Hope:many definitions,many measures.In Lope SJ,Snyder CR.Posi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A handbook of models and measures[M].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2:91-107.
(收稿日期: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