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紅
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壞,會影響到其生活和工作。談吐高雅、語言幽默、語風嚴謹、語調得體是我們每個人追求的品質,這樣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后天的熏陶和鍛煉起著關鍵和決定性作用。而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鍛煉和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期學生的語言表達尚未成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盡管他們在這一階段具有一定的說話能力,但仍處于一種萌芽狀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培養(yǎng),也就是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課堂氣氛寬松起來,使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小學生喜歡聽別人說,自己也很樂意說,而且在他們和同齡人玩耍時,在與爸爸媽媽或者其他親人交談時,往往能無拘無束地講自己的所見所聞。但在課堂或者其他的正式場合就不能大膽地講述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怯場”。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利用和創(chuàng)設各種說話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講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
1.教師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調動和激發(fā)他們在眾人面前講話的勇氣和熱情。教師應讓學生知道如果太看重教師或同學對自己發(fā)言的評價,甚至一邊發(fā)言一邊琢磨別人怎么看自己,就會因為走神而出錯,更容易因為擔心而緊張。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安慰學生:“別緊張,你已經(jīng)說得很好了,別的同學其實和你一樣,甚至不如你?!边@樣做的好處是把說話者和別人拉到平等地位,從而也就緩解了說話者因顧盼他人感受而導致過度緊張。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建設,消除交往的隔膜,創(chuàng)設互動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2.教學中,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帶著愉悅的心情上課,并且選擇適當?shù)臅r機,巧妙地應用風趣語言開導學生,讓其產(chǎn)生共鳴,從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讓學生有說的欲望。
3.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從提問的第一個問題時就勇敢地舉手,只要舉了手,開始發(fā)言了,就自然想繼續(xù)說下去。說得不對,說得不好,教師絕對不批評訓斥,諷刺挖苦。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學生害怕緊張的心理,讓學生有了說話的勇氣和激情。
4.教師應教學中應利用課本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學唱歌等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不斷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新的刺激,培養(yǎng)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二、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優(yōu)勢,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是教學工作的憑據(jù),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要憑借教材來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材中的課文語言精練,內容簡短,故事性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利用教材來說話。
1.利用課文中的空白,讓學生補充或想象,并能充分地表達。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反駁楚王侮辱齊國沒有人時,教師可讓學生用“如果……那么……因為……”來解釋晏子的言外之意。比如:“如果說我是最不中用的,那么你們國家就是下等的國家,因為我們國家的規(guī)矩就是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的人去。”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晏子的聰明,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角色轉換的方式,培養(yǎng)口語能力。如教師把學生帶到文本中,提問:“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個人,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你在場,你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你想對文中的主人公說什么?”教師還要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3.整合教材,給學生一個適宜的交流話題。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內容或生活中的現(xiàn)象等,找給學生適宜的交流話題,引導學生有主題、有順序、有邏輯地說出自己的觀點。
4.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識字時組詞,學詞時造句,學句時擴句,學段時擴寫等,閱讀后復述,寫作前說文等。另外,恰到好處地續(xù)編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課內外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口語訓練融入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
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不一定非要鄭重其事地進行,還可以融入到各種有趣的活動中。
1.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課外活動。如參加國家紀念日或宣傳周、宣傳月教育活動;參加走訪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當校園廣播員、電視小記者,去村社采訪;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各種活動,如講故事大會、辯論會、主題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即興作文創(chuàng)作比賽等等。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與別人合作,從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讓口語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2.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電視節(jié)目。各種綜藝娛樂節(jié)目和動畫片是學生的最愛,這些節(jié)目語言是生活語文的藝術化,它提升或夸大了某些有價值、有意味的東西,注重情感或娛樂效果。如相聲小品對于藝術地概括生活反映生活某些現(xiàn)象,以及語言的機智活潑,都是值得學習的?!秳游锸澜纭贰度伺c自然》《百家講壇》精彩的故事,人格化的敘述也是學生所衷愛的;《話說長江》《西風胡楊》等主題鮮明、結構完整、語言生動的電視散文,它們本身就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有聲文章。這些可以讓學生模仿說話方式,積累說話技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只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效開展各種活動,并有步驟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想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