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然
到底什么樣的人能夠上哈佛
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很多人都想要認識威廉。《紐約時報》為這位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開設的問答欄目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兩天內(nèi)發(fā)來超過900個問題,導致該欄目不得不連開5期才回答了其中一小部分。
如果能夠見到這位“錄取之王”,那更是火爆的場面——在一次交流會上,熱切的家長擠滿了會議室。他們知道,哈佛大學每年本科生錄取率只有5.5%左右,而作為招生主任,威廉的作用至關重要。人們用不同措辭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作為哈佛招生錄取的最高把關人,你想要什么樣的學生?
威廉雖然已經(jīng)68歲了,但熱愛跑馬拉松的他有著魁梧的身材。他走到家長中間,看著那些期待的眼睛說:“對不起,其實我們并沒有公式化的規(guī)則。能夠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的人,就是我想要的人?!?/p>
考過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相當于美國的“高考”),提交申請資料,就可以成為入學申請者。所有申請者資料都要嚴格按照哈佛大學對于本科生的錄取規(guī)則接受審查,每一份資料會被分工不同的4個人仔細研讀。然后,包括威廉在內(nèi)的5人評審小組會召開討論會,每個申請者至少討論一小時。他們常常在玻璃房間的會議室里,指著投影在幕墻上的申請資料,一直討論到深夜1點。最后,由評審小組全體投票決定。
“你所獲得的學術成績很重要,但是我們也會考慮很多其他指標——社區(qū)參與、領導能力、工作經(jīng)驗等?!蓖f,“我最期待的是打開每個人的申請文件夾,看到一個個人生故事,它們是如此真實,沒有人可以偽造。”
事實上,威廉本人深刻地影響著哈佛的錄取。在他的推動下,年收入低于6.5萬美元的家庭完全不必繳納費用。哈佛招生時執(zhí)行的原則是,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急需幫助的窮人,學校只考慮申請者本身的素質(zhì),不對經(jīng)濟狀況予以考慮。
撼動美國高校錄取制度的變革
1986年,威廉升任招生辦公室主任,兼管獎、助學金事宜。這是一個顯赫的職位,威廉終于有機會開始推進自己籌劃已久的改革——中止哈佛大學的提前錄取制度。
用哈佛前校長德里克·伯克的話來說,這項制度“讓占優(yōu)勢的人占盡了便宜”。它大大增加了富裕學生的錄取機會,是富裕家庭通往名校的“便捷門”。
威廉決定要關上這扇門。然而,說服人們廢除這項已實行數(shù)十年的制度十分困難。直到2006年,伯克校長才終于宣布,哈佛愿做全美第一個徹底取消該制度的大學,“總要有人先出頭。不管前面有多少危機,我們都要迎難而上?!?/p>
這一決定震驚了美國教育界,美聯(lián)社評論道,威廉主導的這項改革“撼動了美國高校錄取制度”,從而讓更多人有機會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在打破特權(quán)的同時,威廉在任的第二把火,是建立起更為有力的、覆蓋面更廣的獎、助學金制度,給予貧困家庭更多補助,并每年指派40多名錄取官,飛往世界各地,讓那些受困于“不可能”的年輕人——從美國阿巴拉契亞山區(qū)牧羊人的女兒,到緬因州賣龍蝦的老板之子,甚或是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民——意識到自己有機會改變?nèi)松?/p>
每到招生季,威廉就會坐在資料堆成小山一樣的桌子前,像閱讀百科全書那樣認真研讀申請者的材料。威廉不僅認識每一個由他錄取的學生,還在默默關注著他們。這個哈佛當年的優(yōu)秀學生,為他的學弟學妹們設立了一項“秘密基金”。
這像是一個神秘組織,由威廉所指定的助學金工作人員秘密操作。他們有一份保密名單,上面是家境貧寒學生的通訊方式。當這些學生遇到說不出口的窘迫時,威廉的秘密組織就會出動,給他們寄去禮物——一張校園新年音樂會的門票、一張突發(fā)疾病需要的支票、一套面試需要穿著的正裝、一件冬天保暖的外套,甚至是一張回家的機票?
一切都是秘密的,沒有人公開發(fā)送名單,不涉及自尊問題,這就是從不露面的威廉,送給每個哈佛貧困生的禮物。其中一項禮物,是一筆資助“間隔年”的獎學金。威廉鼓勵新被錄取或者剛畢業(yè)的學生申請,拿著這筆錢,用一年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到世界各地旅行,去經(jīng)歷完全不同的人生。
他重新定義了哈佛大學
“回顧這么多年來哈佛的改變,景象實在令人振奮——這里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少數(shù)族裔學生,以及原本人生軌跡在另一端的人們?!蓖f,“能夠在過去幾十年參與到這場錄取改革,把更多的人拉入可以實現(xiàn)夢想的行列,我感到很榮幸?!?/p>
如今哈佛的定義,也早已跟威廉小時候在百科全書中看到的不同了。哈佛大學官方招生網(wǎng)站寫道:“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學,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gòu),她經(jīng)歷了天翻地覆的變革?,F(xiàn)在,她的學生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她的研究機構(gòu)擁有無可比擬的豐富資源及先進的機器設備,她所提供的全面獎助學金制度可以讓每個人享受這些優(yōu)勢,體驗更好的本科生活。”
“威廉改變了人們對哈佛的看法。”前校長伯克這樣評價威廉,“對于哈佛,人們有種印象,這里是所精英大學,到處都是來自富人家、上得起預備學校的書呆子。但威廉卻成功地打破了這一禁錮,讓你發(fā)現(xiàn)這么牢不可破的制度下,還有人能頂著重重壓力,生生闖出一條路。”
美國媒體也評論說,“威廉重新定義了哈佛大學”,這位被前校長稱為“哈佛大學的良心”的人,同時也是“整個美國大學招生錄取界的良心”。
當然了,威廉40年的堅持也“得罪”了不少人。校園電視臺采訪他時,男主持人忿忿地抱怨:“嘿,哥們兒,咱們說點兒實際的,難道你就不能給我們多招幾個漂亮姑娘嗎?艾瑪·沃特森,演‘哈利·波特電影的那個,漂亮、大牌,要是招她來,你不也省得滿世界跑去宣傳招生嗎?”
威廉仰著頭哈哈大笑,十指交叉,認真地看著對方的眼睛,回答道:“可是我只看才華?!?/p>
(摘自《優(yōu)格》,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