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改善課堂內的氛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學習能夠加強學生間的彼此合作、討論問題的能力,在討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是由于合作學習的種種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性的采用合作學習這一方式。合作學習應該成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的一種手段,但是合作學習實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的一些問題是不容忽略的。
(1)學生在合作中是消極的。合作學習一般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進行安排,在合作過程中沒有學生的參與,學生麻木的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活動,他們本身沒有主動意識,所有的合作都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進度,合作學習沒有任何效果而言。
(2)學生在合作中是沉默的。合作學習在大多時候的表象就是“熱鬧”,但是這一活動的背后多是假繁榮的景象。小組合作討論后,許多學生回答問題仍舊是沒有想法的、空洞的。對于主題的談論上學生沒有表達的意愿,回答問題時的沉默才更讓人驚醒。
(3)學生在合作中是抵觸的?,F(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追求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個性。有的孩子為了表現(xiàn)自我;有的孩子拒絕參與群體……總而言之,有的孩子甚至直言,我自己能夠完成的任務,為什么要我和別人一起來做。
(4)學生在合作中是混亂的。合作的課堂是活躍的,老師布置完任務一聲令下,原本安靜的課堂立刻躁動起來,學生們七嘴八舌,同桌之前、前后桌之間、甚至不同小組的同學都在嗡嗡的討論著,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趁機說悄悄話的,還有的孩子一頭霧水不知自己在討論什么。
(5)學生在合作中是盲從的。有時候我們放任學生自己討論,期待他們能夠自己通過討論獲得新知,但是受到他們本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或者羞澀的個性等等原因,有些孩子只是老師或者小組中小權威人物的贊同者,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意見,他們的意見是權威者的傳聲筒而已。
(6)學生在合作中是失衡的。學生之間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對于知識的理解的速度也是有差異的。在合作學習小組中,一些學習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會跟不上小組的速度,磕磕絆絆被拖著往前大步;而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則需要在小組中做出犧牲,等待小組的共同進度,這樣才能完成整個小組的內容。
合作學習在國外已有著幾十年開發(fā)與研究的歷史,是一種具有優(yōu)越性的教學方法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否有效地運用這種方法,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科學地理解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把握它的精神實質。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設天然的可以合作的契機,形成學生群體內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也是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脫離了師長的壓力學生在他們自行結合的成長共同體里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而且合作小組的學習活動也不局限于課堂,課余時間他們也可以一起討論問題,交流想法。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有效組織合作學習活動,形成合作學習小組。一個好的合作學習小組應該是這樣的。
(1)人數(shù)少。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應該控制在2-3人左右,不宜過多,學習小組形成后可以適當增加人數(shù),但是最多不能超過六人。合作學習小組中的成員有具體的分工,形成小組內的常規(guī)任務規(guī)定,每個小組成員要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大幫哄肯定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小組內的成員無論是性格還是能力可以互補。學生的性格和能力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屬于自己的優(yōu)勢,學習合作小組要平均這種力量,不能把所有善于表達的湊成一組,在分組的時候就應該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分配。小組的成員應該是多元化的,他們要有一定的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文化背景、知識背景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這樣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盡可能多的不同觀點,增大知識面,而且在小組共同進步的道路上形成了積極地合力。
(3)知道本次合作的終極目的。在合作之初,合作學習小組就應該明確本次合作的具體要求,明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需要完成那些任務。每個小組的全體成員必須把他們所在小組的目標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來對待,這樣強烈的目標的導向性能夠增加小組成員的緊迫感和自制力,完成活動的預期效果。
(4)有團隊榮譽感。合作學習小組一定要有屬于本團隊的和諧的、振奮的氛圍,每一個成員都為自己的小組趕到驕傲,能夠為了追求團隊的榮譽做出努力。有的時候,由于小組內的成員意見不統(tǒng)一,甚至是知識背景的、家庭影響的原因的影響,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這個時候學習小組的團隊感非常重要,它能夠帶領每一個成員為榮譽而戰(zhàn),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合作學習主要是鼓勵小組成員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維。要知道每一個小孩子長大后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個人力量已很難實現(xiàn)。因此,教育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表述自己的看法,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增強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我們常常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啟發(fā)、相互討論,都會將另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出現(xiàn)一些新的視角,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這要比傳授性教學更受學生歡迎,更有利于學生素質提高。
作者簡介:
郭蕊,女,(1985~),學歷碩士;職務教師,單位:哈爾濱市汽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