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識
陽虛體質就是由于陽氣不足,機體失于溫煦,以形寒肢冷等虛寒癥狀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tài)。由于陽氣不足,機體得不到溫煦護衛(wèi),所以不耐受寒邪,容易患哮喘、老寒腿、性功能低下、手足凍瘡等癥。
陽虛體質者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如父母年老體衰晚年得子,或由于母體妊娠調養(yǎng)失當,元氣不充;或因后天失調,喂養(yǎng)不當,營養(yǎng)缺乏;或后天飲食過于寒涼;或中年以后勞倦內傷,房事不節(jié)等原因導致。所以,陽虛體質的調養(yǎng)原則為補腎溫陽,益火之源。
刮痧方法
根據陽虛者受力程度可采取平補平瀉手法刮拭,即在刮痧操作時,力度可以適當大點,刮拭速度稍慢。對于體弱陽虛者則宜采取補法刮拭,即力度要小,速度要慢,以免耗津傷精。
采用治療刮痧和保健刮痧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刮痧(涂油刮)即裸露需要刮痧部位,涂上刮痧活血劑刮拭,會有痧像呈現在皮膚表面,一般3~7天刮拭1次,每次20~30分種。保健刮痧則是平時隔著衣服刮痧,以疏通經絡、調行氣血為目的,可以每天刮拭1~2次,每次10~20分鐘?;蚴柰ㄊ直蹆葌仁秩幗?、手臂外側手三陽經至手指末端,疏通腿外側和后側足三陽經、腿內側足三陰經至腳趾末稍,以微感發(fā)熱為宜,一般每個部位8~10次。如此可有效促進手足末稍氣血循環(huán),對冬天手足不溫效果極佳。
具體操作
1.刮拭頭部:以經絡循行路線從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刮拭全頭,微微感到發(fā)熱即可。重點刮拭百會穴(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百會穴是一身陽氣匯集的地方,刮拭此穴可生發(fā)陽氣,改善中氣下陷的狀況。
2.刮拭背部督脈:從大椎(背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下凹陷中)經至陽穴(背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下凹陷中)、命門穴(背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下凹陷中,與肚臍正中相對)至腰陽關(腰部正中線上,第四腰椎下凹陷中),并點按這幾個穴位30~36次。督脈統(tǒng)管所有陽經,疏通督脈有助于全身氣血暢通,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命門掌管一身之火,有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刮拭此穴,可溫陽補腎。
3.刮拭背部膀胱經第一側線:從脾俞穴(第十一胸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經胃俞穴(第十二胸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腎俞(第二腰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至關元俞(第五腰椎凹陷處旁開2橫指處)刮拭30~36次。脾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只有脾功能正常,才能保障機體的能量供給(編者注:中醫(yī)的脾,相當于現代醫(yī)學的消化系統(tǒng))。
4.刮拭腹部任脈:從肚臍下刮至曲骨穴(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30~36次,重點刮拭神闕穴(肚臍正中央),氣海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2橫指處),關元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下,臍下3橫指處),中極穴(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4橫指處)。神闕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蘇固脫之效。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指人體指臍至足部分 )之功,另外,元陰元陽在此交匯,揉按此穴能夠調節(jié)陰陽平衡。
5.刮拭小腿前側胃經30~36次,并加強足三里(外膝眼下4橫指,距離脛骨1橫指處)的刮拭。足三里為補穴,經常刮拭,可健脾益胃,強健體質。
6.點按足底涌泉穴(腳底正中線上,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點處),50~100次即可。涌泉為腎經起穴,是養(yǎng)腎補陽的要穴。在睡前泡腳,并按摩腳底同樣可以起作用。
注意事項
1.刮拭脊背時,手法宜輕緩,以免傷及脊椎。但督脈上的穴位一般在脊突下的凹陷處,所以,在刮拭的同時,最好重點點按刺激這些穴位。
2.刮痧后可喝1杯溫開水,適當加點糖或鹽,以補充人體所消耗的能量。同時要注意避風,防寒保暖,防止風邪、寒邪入侵。
3.如能結合艾灸療法,效果更佳。猶其是夏天,陽氣最為充盛,更益于人體陽氣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