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第二年,我就配了眼鏡。雖說驗光只有七十度,還是配了,配了個一百度的。要說為什么,一是為了神氣,再就是,可以多多少少遮擋一下我那細長的三角眼,讓人看起來不那么難看。
還有一件裝模作樣的事,也夠可笑的,那是在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竟訂了一份《人民日報》。那時的報紙不像現(xiàn)在這樣,一來一厚沓子,《人民日報》是最多的,一天也不過一張半,六個版面。不是訂了一年,只訂了一個季度的。
真夠荒唐的。每天六分錢,每月三十天算,三個月五元四角,理由僅是喜歡這份報紙第六版的小雜文、小散文。我的糊涂在于,二季度來不及了,便訂了三季度的。三季度是從七月份開始的,大概七月二十號就放了暑假,秋季開學歸來,傳達室給了我一大摞子報紙。
七月初的那幾天,每天報紙來了,我都要裝模作樣地翻來覆去地看看,然后把上面的優(yōu)美段落,優(yōu)美詞語,摘抄在一個筆記本上。實際抄錄的,不只是這些,還有一些寫農(nóng)村新人新事的文章,幾乎整篇抄錄了。我那時總想著寫農(nóng)村題材的小說,抄這類文章,等于收集資料。這個筆記本經(jīng)歷幾十年的歲月,竟然保存下來了。
為了證明我確實是訂了《人民日報》,確實是摘錄了上面的優(yōu)美文章,茲將我摘錄的一些文章的目錄寫在下面:
一九六三年七月四日《集體化農(nóng)民的革命家譜》摘抄
一九六三年七月五日《“管得寬”》全文
一九六三年七月七日《勞動就是革命》全文
《集體化農(nóng)民的革命家譜》一文作者叫閻綱,不知道是不是后來成了文學評論家的那個閻綱。閻先生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文藝報》工作,會不會一九六三年參加過農(nóng)村“四清”,寫了這么篇文章?
自己的報紙為什么不剪貼呢?這是因為我那時信奉“眼看百遍不如手抄一遍”,抄文章也是練習寫字。那時做什么,都講究有理論依據(jù),一套一套的,這套做不到了,再換上一套。
不光看書,還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高中三年,寫了七八本日記,都是那種厚厚的硬皮本子。我的想法是,偉人們都有日記傳世,萬一我將來成了個偉人而沒有日記,不是太虧了嗎?
有空兒,就練習寫作,小說,散文,雜文,什么都寫,就是不寫詩歌,我總覺得,要寫詩就該寫舊體詩,新詩就不叫個詩?,F(xiàn)在我保留的一個筆記本上,還有我當年寫的小說和散文。曾向《火花》投過兩次稿,還用了個筆名,叫韓羽仲,可惜收到的全是退稿,直到畢業(yè),也沒有登過一個字兒。
裝的最像樣子的是買書。
買過的書,記得有《三國演義》《封神演義》《西游記》等。
買古典小說,也買新出的小說。還鬧過個笑話。一次在書店,看到一本厚厚的書,叫《烽火春秋》,以為是寫戰(zhàn)爭題材的長篇小說。當時激動得跟什么似的,以為發(fā)現(xiàn)了一本不見經(jīng)傳的好書,掏錢就買了,回來一看,大失所望,原來是陜西一個叫烽火的農(nóng)業(yè)合作社的社史。有些書,明知看不懂,只是覺得好奇,也買了。比如欒調(diào)甫的《墨子研究論文集》,白色封面,左邊一個黑色長方形框框,內(nèi)里書名是幾個篆字,當時我并不知道這叫篆字,只是覺得古雅可愛,也買了??催€是看過,其中說到成像的道理,光線照射一物體,穿過一個小孔,這邊的物體是正的,那邊就成了反的。恰好前一年的高考古文翻譯題是這一段,當時就想到,若有學生看過這本書,這道題做起來就不困難了。
還有件小事,可謂裝模作樣的佳例。
那時農(nóng)村孩子,穿的都是家做的布鞋,母親見我去外地上學,還特意為我做了當年時興的“相巾鞋”,前面兩邊有松緊帶的那種。這種鞋,初穿上還沒有什么,時間一長就難看了。我見有的教員穿著一種藍色的膠鞋,挺好的,便去街上尋找,還真找見了,就買了一雙,兩塊多錢。后來才知道,這叫網(wǎng)球鞋。直到上了大學,還是喜歡這種鞋,一雙穿破了再買一雙。有的學生,可能他哥哥參軍吧,穿解放鞋,街上也有賣的。我不怎么喜歡。那時就知道,像我這種出身的,是不能參軍的,既然不能參軍,穿那種鞋,不是空惹人笑話嗎?
寫到這里,想起了一張舊照片,翻出來看了又看。
那是一九六八年夏天,跟山西大學同學崔巍和王光明,在濟南大明湖畔照的。崔巍是中文系一年級,光明是政治系一年級,我們一起結(jié)伴游泰山,回來路過濟南,那時個人沒有相機,是出了錢讓公園攝影部給照的。
照片上,崔和王的裝束,明顯比我要寒酸些,王的褲子上還有補丁。我的就不同了,褲縫直直的,更為奇妙的是,右手還拿著一個麥秸編的小草帽,像個禮帽似的。腳下正是一雙網(wǎng)球鞋。
我的好日子,到大學畢業(yè)就結(jié)束了。這年夏天,祖父身亡,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相當一部分落在我的身上。不久之后,又結(jié)婚生子,日子就更窘迫了。平日穿鞋,主要靠妻子納鞋底上鞋幫手工做成,能買一雙上海出的白塑料底松緊口的“相巾鞋”,就很愜意了。現(xiàn)在這種鞋,市面上已難得一見。
有人會說,看樣子老韓不像個裝模作樣的人,我說,那是我不光會裝,還裝得像,裝得長久。孟子說:“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唯士為能。”他只說恒心而沒說善心,可見對人性理解之洞徹。
(選自《裝模作樣》/韓石山 著/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