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虎科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要有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要有切實可行的探究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和能力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性;閱讀
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的理念,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探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經歷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深化課堂教學的今天,讓探究性學習走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1)營造和諧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心情舒暢地投入課堂。這在課文教學中尤為重要,這是語文學科的內容與特點所決定的。語文是人文學科,是訴諸豐富情感的一門功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需要,重視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做好準備。一堂課的開始如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種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設置故事懸念。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fā)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jù)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極為關注的感情。
(3)引發(fā)認知矛盾。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起學生內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將學生引入到一種認知矛盾的狀態(tài),能使之產生特殊好奇心,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和探究欲望,激發(fā)他們主動地探求未知領域。
(4)引導質疑問難。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發(fā)端,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在問題情境中實現(xiàn)思維的過程,因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要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膯栴}情境,讓學生進行質疑問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學科的內容很豐富,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yǎng)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了問題,就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使其積極探究和解決問題,實現(xiàn)語文再創(chuàng)造。
二、經歷過程,體驗探究樂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閱讀教學中更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讓學生親歷閱讀探究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必須扎實地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只有在讓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自己閱讀探究中不斷提高。因此,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分角色讀、賽讀等多種形式,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2)學生閱讀的文本,相當部分是文學作品,往往有著生動的會物形象,每個人物形象,就是具體可感的特定角色,引導學生對這些角色進行扮演、體驗,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如教學《烏鴉喝水》,“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會是什么樣呢?讓學生戴頭飾進行表演,讓學生感受和體會烏鴉口渴難耐,到處找水的情景。
(3)對于有實驗操作內容的課文或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模擬,進行實驗操作,在具體的體驗過程中開展探究性閱讀。如教學《撈鐵?!罚斫鈸畦F牛的過程和原理是教學的難點,先讓學生讀懂懷丙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打撈工作,然后讓學生模擬課文描述的懷丙撈鐵牛的情景,進行實驗操作。這種實驗操作的探究性學習再現(xiàn)了課文描述的場景,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具體地體驗了實驗操作過程。
(4)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努力闡明理由,在觀點爭鳴中開展探究性閱讀。
三、開放視野,盤活探究之源
(1)挖掘文本內涵,引導思維創(chuàng)新。一方面,要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焦點,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思考和討論。探究既可以從文章思想內容、寫作方法角度入手,也可以在嚼字、品詞、析句中探究。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圍繞重點句“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把“凡是、統(tǒng)統(tǒng)、實在”這些詞語刪去,讓學生通過朗讀、比較、討論,體會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2)延伸教材內容,拓寬認知視野。一是引導學生查找課外相關資料。如學習了《倔強的小紅軍》后,課外找找有關長征的故事讀一讀;學習了《太陽》,可以課外再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進行交流;學習了《詹天佑》,收集我國鐵路建設新成就方面的資料等等。
探究性學習是充滿個性色彩的一種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不同的餓智力優(yōu)勢和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確立自己的探究點進行探究。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訓練能力,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