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 要】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如果運用得當,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運用不當,不僅達不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還會產生副作用,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 多媒體運用;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已被各門學科教師廣泛采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恰當、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時空限制,而且能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運用不當,不僅達不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而且還會產生副作用,影響教學效果。
如何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筆者認為,應做到“五注意”:
一、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管傳統(tǒng)教學還是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學生永遠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圍繞這一原則進行。過去,傳統(tǒng)教學往往忽略了這一重要因素?,F(xiàn)在,隨著教育改革及創(chuàng)新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是越來越重視了。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不少教師在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只顧自己一個人常唱獨角戲,只管擊鍵講解。如此一來,課件成了“電子黑板”,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則成了“電視觀眾”,造成師生缺乏感情交流,“教”與“學”、“ 學”與“思”失去了互動與配合。其實,這與填鴨式教學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
小學語文教學帶給學生的是思維學習、抽象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而不僅僅是感官學習、直觀學習。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優(yōu)勢是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學生被多媒體演示里的視聽效果框住了思維想象的翅膀,把課文中所描述的意象限定為某些具體的畫面,他們原本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而自由構想出來的東西將會蕩然無存,無疑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十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熱烈討論、談心得、談感悟。
二、要注意根據授課內容決定多媒體的使用
多媒體的運用雖然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也并不是每節(jié)語文課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得使用多媒體。如果教師不根據授課內容決定多媒體的使用,而是濫用、亂用多媒體,不僅達不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還會產生副作用,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有些古詩,對學生來說本來就有一定的閱讀、理解難度,如果再加上過多的音響、圖片等多媒體手段,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使學生舍本逐末,更加難以走進課文、走進詩人的心里,難以感知、領悟古詩所散發(fā)的魅力。再比如,有不少散文體裁的課文,它們所體現(xiàn)的思想與情感往往蘊涵在優(yōu)美的文字描寫之中,如果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用課件將課文一段段機械地分割開來,反而會影響到學生對課文整體的閱讀和理解。所以,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方面一定要考慮周全,不要單純的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使用的次數(shù)也并非越多越好。
三、要注意制作信息量適中的多媒體課件
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唯恐體現(xiàn)不出電腦能夠儲存大量信息這一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背景、作者、課文、字詞、練習等)事無巨細,盡數(shù)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又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信息的速度。這種轟炸式的信息傳輸使得學生就是將上課內容大致瀏覽一遍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有充分思考的時間了。很顯然,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教學效果自然也不會好。因此,課件所包含的信息內容一定要適量,每一堂課都應留給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空間。
四、要注意避免程序化的課件設計
程序化、固定化是多媒體教學中的一大弊端。一旦教學的程序被設計好了,學生和教師都必須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下去,無法更改。這種讓課件“牽著教師鼻子走”的做法,是角色錯位的一種表現(xiàn)。它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阻礙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fā)。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思想活躍、想象力極為豐富的小學生,一旦要求他們必須按照教師早已設計好的思路進行學習,就可能導致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厭煩,甚至會無視語文教師的存在而自行其事。如果一味地這樣按部就班的教學,不僅會抹殺了小學語文課堂上應有的靈活、機智、生動、活潑,也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留在學生知識庫里的也許只是被教師“咀嚼過了的面包”。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當盡量少用事先設計的“完美”的某種程序化、固定化的課件。即便是程序化的課件設計也要盡量多設計幾種模式、幾種思路。只有這樣,當學生產生思想火花的時候,教師才能對課堂教學進行適時的調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要注意板書的設計和運用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大部分的教學內容均已在多媒體課件中體現(xiàn),有些教師便錯誤地認為,有沒有板書無所謂了,甚至認為板書是浪費時間。其實,板書和多媒體課件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動態(tài)的多媒體演示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而不斷推進,到課程結束時也就結束了??砂鍟筒煌茈S著教學的展開,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一堂課下來,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思路等仍然以固定的形式保留在黑板上,使學生對整堂課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學生在學習筆記本上抄摘板書后,也便于在課后復習時有的放矢,提高學習的質量。正因為這樣,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精心設計好板書。只有板書設計和多媒體相得益彰,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