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凱
一、學生情況
小池,男,14歲,原校14中。父親是長途貨車司機,母親在家開一雜貨店,兄弟兩人,其哥哥初中畢業(yè)后,待業(yè)在家。據(jù)父母反映該學生從小性格執(zhí)拗暴躁,比較調(diào)皮,學習成績差,與同學交往時經(jīng)常恃強凌弱。升入14中后,由于其壞習慣不改,經(jīng)常跟班主任鬧矛盾,于是覺得教師有意找茬,同學也瞧不起自己,開始自暴自棄,最終導致人人都討厭他。七年級開學不久將小池轉(zhuǎn)到我校進行教育轉(zhuǎn)化。
二、成因分析
1.外界因素
學生父親文化不高,性格急躁,在教育孩子時方法非常簡單粗暴。從小只要有同學家長或者教師反映學生的錯誤,家長就采取“狠揍一次”的棍棒教育來試圖解決問題。學生母親性格柔弱,在孩子犯錯誤時也不能及時有效地勸阻教育。久而久之,這樣不恰當?shù)募彝ソ逃椒ê蛻B(tài)度加劇了小池與同學、教師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讓他埋下了“我就是個壞孩子”的心理陰影。
2.自身因素
學生本身性格沖動任性,桀驁不馴,不合群,如同一個刺猬,時刻防備別人傷害他,同時又時刻準備傷害別人。該生心理上自卑又自尊,逆反心理重,上課時,不遵守課堂紀律。該生還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礙,不僅學習態(tài)度差,還經(jīng)常惡語傷人,班中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該生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只注意消極的信息,易下武斷推論。比如,上課教師批評他不遵守課堂紀律時,他不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對教師說:“老師,你處事不公,其他同學也在搗亂,為什么只批評我?”
三、輔導措施
1.師愛勇于付出
愛是教育轉(zhuǎn)化好學生的前提。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發(fā)自教師內(nèi)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的心。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當學生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2.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把握教育契機
教師要設(shè)身處地,理解學生,善于觸摸學生的心靈。上學期,他因為偷拿宿舍其他同學的東西被查出后,情緒波動很大想轉(zhuǎn)回原校。于是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談話,他開始一臉戒備站在我面前。我只是輕輕拍了他的肩,沒有嚴厲的批評。我只是告訴他,這件事情老師會替他保密,叮囑他如果回去一定要改正錯誤。這孩子或許從我眼神話語中感受到了什么。在送他上出租車回家時,他低下頭,真誠地說了一句:“老師,謝謝您!”雖然學生最終沒有回到原校,至今學習成績?nèi)圆焕硐耄夷芨杏X到學生灰色的心靈天空正在變藍。
3.創(chuàng)建和諧的班集體,借助集體的力量
教師的力量是有限,同學友情感化的力量幫助對一個學困生來說,有時是勝過教師力量的。其實大部分學生不喜歡教師過于直接的批評。此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zhuǎn)化小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常常鼓勵小池多幫助同學,讓他把教師發(fā)給他的小獎品與同學分享。同時,我有意安排班上性格隨和、樂于助人的同學和他交朋友,讓他們互相交談,成為好朋友。小池與同學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他參加體育比賽、春游等集體活動,加深與同學的友誼。
4.與家長溝通與協(xié)調(diào)
通過家訪、電話聯(lián)系、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與家長溝通思想,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對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自卑逆反的心理加重。要求父母多抽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做好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四、轉(zhuǎn)化效果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小池的改變非常明顯,由剛?cè)胄r的學習差、思想差、表現(xiàn)差的人見人怕的“三差學生”到現(xiàn)在能尊重師長、與同學友好相處、思想健康向上。過去他看見教師的抵觸表情不見了,現(xiàn)在常找機會主動和老師聊天;原來的陋習也改了許多,與同學交流時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蠻橫無理,性格也開朗了,身邊也有了朋友。
五、轉(zhuǎn)化反思
如果學生人人都是優(yōu)生,教育還需存在嗎?面對這些特殊孩子時,我們應(yīng)變嫌棄為喜愛,變冷漠為關(guān)注。教師要多跟他們溝通,善于挖掘?qū)W生的閃光點多給他們鼓勵。小池的改變也讓我有了許多的思考,這孩子剛剛到來的時候,每個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感到棘手。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學校和教師給予他時間、空間上寬容后,他正逐漸被我們這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感化。面對著他的改變,現(xiàn)在談成功與否似乎過早,但是我想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他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 河南省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