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萍
教師要豐富作文教學途徑,擴大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在教學上,老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為寫作進行閱讀積累;在寫作訓練時,指導學生將所積累的材料表現(xiàn)在作文當中
矛盾先生曾說過:模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模仿作文是寫好作文的起點。在教學《虎門銷煙》時,老人、青年、小孩那興奮、熱鬧的場面描寫,教師可進行精彩的講讀分析,然后要求學生變換角度,寫寫與課文內(nèi)容一致的片段模仿;教學《倔強的小紅軍》時,可指導學生進行人物外貌的片段模仿等。要強調(diào)的是,模仿絕不是抄襲,而是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在借鑒中求異。
模仿作文的基礎(chǔ)就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正如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胸無點墨,何以作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到遣詞造句,然后要求學生運用遷移規(guī)律,把課內(nèi)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積累詞匯與語言材料。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鞏固學生感知,擴大學生視野。在指導學生寫《春天的校園》一文時,為了反映出春天的特點,為了讓學生積極調(diào)遣自已的“語言材料庫”,我首先讓學生回憶或者查找有關(guān)春天的片段或文章,讓他們初步懂得春天該如何描繪;然后我播放了有關(guān)贊美春天的錄像,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jié)合,加強學生“看”與“說”結(jié)合的能力;最后,我?guī)W生來到操場,指導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景物,選取自己眼中最能反映春天的特點的事物寫下來,要求他們在寫的時候做到用詞準確,生動具體。結(jié)果,學生的作文除了運用了課文中大量的詞語,如“嫩綠的柳絲,光彩奪目的春天,各色鮮艷的鮮花,綠油油的草地……”,寫得最多的就是升旗臺旁的那三棵高大的木棉樹,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孩子們的文章動靜結(jié)合,讀了不由令人慨嘆:“春光,竟會這樣地飽滿,這樣地爛漫,它把一冬天蘊藏的精神、力量,都盡情地釋放出來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建立自己的“語言材料庫”
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因此無論是口語交際課還是作文課,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面對自己熟悉的話題時,總是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就算不會善用好詞佳句,也不會寫得空洞無物。平時,我們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開展“故事大王”比賽、“美文誦讀”比賽等,激發(fā)說的興趣;開辟“讀書專欄”、“每日一句”等,激發(fā)寫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長此以往,必見成效。
其次在進行課內(nèi)、課外閱讀的同時,鼓勵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時,對學生的要求可由淺至深,由簡單到復雜。一是抄。摘抄好詞佳句。二是寫。寫你的感受等。哪怕一兩句話也行。只要學生愿意寫。除此之外,就是熟讀背誦。誦讀多了,印象就會深刻起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越來越到位,提筆作文便能表情達意,得心應手。正如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所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吾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絕。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要注意,我們地處方言區(q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堅持用普通話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盡量用普通話交流,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大量“阿姆話”的現(xiàn)象。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