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柱
早聽說云霄有美食,但再往南便是潮汕,總讓人對其飲食的特色程度心生幾絲猶豫。一趟云霄之旅,打消了我的疑慮,原來云霄的美食與美景相依相生得動人心弦。而云霄人又堅信生活便要有滋有味,從清晨到暮晚,從山上到海邊,不打烊的美食以及當(dāng)?shù)厝瞬淮蛘鄣膶ο硎艿臒釔郏屓肆鬟B忘返。
云霄的地名和街道名都透著幾分濃濃的古意,由五板橋出來,走云漳路,再轉(zhuǎn)到為紀(jì)念開漳圣王陳元光之父而命名的陳政路,直奔云霄著名的地標(biāo)將軍山而去。
當(dāng)?shù)厝苏f,沒吃過將軍山的燒窯雞,就不算來過云霄。這讓我很好奇:難道吃燒窯雞一定要來將軍山嗎?不過還沒等我弄清楚這個問題,當(dāng)?shù)厥⑿械慕煌üぞ吣Φ囊呀?jīng)載我來到了將軍山腳下。
眼前的將軍山被飄蕩的雨絲罩上了一層薄紗,仿古樣式的門廊下面是一片寬敞的平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騎著自行車在來來回回地兜著圈子。這情景有點(diǎn)出乎我的意料。見慣了福建城郊的公園,多半能在心目中預(yù)想出幾分模樣,但將軍山公園不在預(yù)想之中,不野,齊整中倒有些靈秀的江南模樣。早已聽聞將軍山的造型十分別致,有人說看著像富士山。當(dāng)我站在門廊上,頂端尖聳的三角形山脈倒映在湖面上填充了整個眼框時,終于明白了這種說法。開摩的的司機(jī)說,晚上來將軍山才熱鬧。但我不是市民,不為飯后活動,也不為廣場舞,圖的就是份清靜,雨天來正合我意。
離吃飯的時間還早,不如細(xì)細(xì)體會這座山的可愛之處。公園入口處左右兩邊的道路皆可通行,可繞至正中的塔樓。我來時這里已被偷閑的人們占了不少,看到樓梯想攀到上面由上而下領(lǐng)略云霄的湖光山色,不巧樓梯上的門被鎖住,只見一些小孩上上下下歡快地跑個不停,想必成年人都無法知曉這份快樂何在。
塔樓右側(cè)靠出口處的攤位便有燒窯雞賣,25元一份。來到將軍山,就不難吃到燒窯雞,入口處的大排檔,山中隨便一處攤位、飯店都可以嘗到,而我的心思早已放在了阿川燒窯雞上。據(jù)說他們家已經(jīng)在此地開了23年,制作出來的燒窯雞比別家更鮮嫩可口。
在沒品嘗到燒窯雞之前,確實可以把它當(dāng)叫化雞來理解。也不難猜想,這樣的做法背后藏有一段似曾相識的故事。據(jù)說,古時云霄本地一位書生赴京趕考,回鄉(xiāng)途中遇到劫匪,身上錢財悉數(shù)被搶,讀書人礙于面子又不肯乞討。饑餓難忍之時,看到一只被獵傷的山雞,便用石子壘窯,濕泥裹住,架火燒烤。后來的事大家便能猜到了,烤熟的雞奇香撲鼻,回鄉(xiāng)后書生棄筆從商,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雖然對這樣的故事早已沒了興趣,但魯濱遜式的原始做法還是讓我感到好奇,期待去現(xiàn)場一看。因為阿川家還沒到制作的時間,便叫我到山上陳政墓旁的一家,與他家同屬一脈。做燒窯雞的第一步是包雞,配料要一齊抹上。常見的配料有生抽、沙茶醬、叉燒汁、味精、紹酒、蒜蓉放在雞胸內(nèi),其他則憑各家發(fā)揮。燒制出來的雞汁多肉嫩,混合著各種配料的氣味,最宜燒好后當(dāng)場吃。正在燒窯的一位伙計誠懇地說,其實各家差別不大,但在攤位旁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剛出窯的雞肉的顧客來看,差別還是很明顯。有的本地人每星期會來吃兩三次,儼然已經(jīng)把這當(dāng)作了一道不可缺少的家常菜。
現(xiàn)在的燒窯雞做法依然循古,先鋪石子燒窯。石子大小和八九歲小朋友的拳頭差不多大,這樣的石子燒紅大概要25分鐘,積存的熱量正好可以將雞做熟。石子燒紅后,滅火,將用錫箔紙包好、抹好香料的生雞放入,再蓋上鍋蓋,用泥土密密實實地掩埋上,利用的是熱循環(huán)原理,這樣半個小時就能吃到鮮香撲鼻的燒窯雞。整個過程看起來頗為原始,倒并不稀奇,而讓我疑惑的是制作燒窯雞頗費(fèi)泥土和石塊,用完后的泥土、石塊到哪里去了呢?據(jù)一位老師傅說,用過的泥土最適合給云霄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枇杷施肥,這樣結(jié)出來的枇杷格外甜??磥恚瑐鹘y(tǒng)的燒窯雞不僅美味,還十分符合現(xiàn)代農(nóng)場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