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需要一份良好的心境。這心境攜帶一份悠然、一份感懷、一份澄澈,亦帶一份暗夜中才能體味到的寂寥與清靜,才能安然地潛入心底深處,宛若潛水隊員般,在幽冥卻依稀可辨的海底之下去探尋隱藏著的奧秘。寫作心境常常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或自由,或寧靜,或美妙,或悲哀,或激憤……但是,寫作心境是需要培育的,也是可以培育的。
一.擁有情趣
情趣,是指情調趣味,是指思想感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格調。可以這樣說,要培育寫作心境,就必須首先擁有情趣。
朱光潛說:“藝術是情趣的活動,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豐富的,對于許多事物都覺得有趣味,而且到處尋求享受這種趣味。一種是情趣干枯的,對于許多事物都覺得沒有趣味,也不去尋求趣味,只是終日拼命和蠅蛆在一起爭溫飽。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藝術家。情趣愈豐富,生活也就愈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就廣大的中學生而言,盡管他們的學習很緊張、很單調,但是他們擁有情趣的機會還是很多的。如關注校園環(huán)境,尋找景物的意蘊,感悟哲理:足球場上體會盡情馳騁的快感,畫廊前欣賞書法美術的高雅,音樂室里享受華美的樂章;關注課余生活,感受樂趣:課間留意忙里偷閑的小花絮乃至引人發(fā)笑的惡作劇,感受寢室里數(shù)不清、道不完的快樂單身漢;關注同學的個性,摹擬不同的性格特征;關注社會生活,觸摸時代脈搏;關注所思所想,記錄真情實感。
校園是青春的舞臺,是青春的集合。每天,每一個青春都在為這個舞臺和集合奉獻動人的情趣,又都在享受許許多多動人的情趣。機會無限,只等捕捉它們的眼睛與心靈頻頻閃光。
二.品味書本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那么,中學生該如何品味書本培育寫作心境呢?
首先要挑選思想與藝術品位高的書,咀嚼品味,讓靈魂有所震動。當你讀孔子觀賞人類最瑰麗的智慧花朵的時候,當你讀莊子徜徉在風光無限的山陰道上的時候,當你讀司馬、三曹、李杜沉醉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里的時候,當你讀水滸、三國、西游、紅樓,你怎能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你又怎能不靈思飛揚欣然命筆呢?其次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與氛圍,或點一盞燈,或泡一杯茶,或擺一盆花,或聽著輕音樂,用一種恬適的心境,自由,放松,讓書中的一切緩緩地淌過心田,靜靜地感動,靜靜地遠離俗世,得到美的享受。
品味書本,是用精神營養(yǎng)精神,讓精神擁有越來越多的寫作因子,天長日久,豐富的寫作因子就會形成一種氛圍,即寫作心境。
三.善于獨處
孤獨讓人深思,寂寞讓人美麗。善于獨處,可以培育寫作心境。
學會忙中偷閑,獨自漫步,常常能觸發(fā)寫作的靈感。白天,悠閑的漫步,可以使人發(fā)現(xiàn)平常匆忙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東西,從而獲得許多感慨,或喜悅,或憂傷;夜晚,星月下地漫步,從容不迫,可以使人去除浮躁,洗盡鉛華,默默中與明月星辰對話,與清風甘露作伴,哼一哼抒情的小夜曲,把自己的身軀與心靈交給那些優(yōu)美的音符,讓它們把自己帶到理想的境地;雨中,撐一把傘,自然地移動自己的雙腳,聽著雨點與傘相逢的訴說,細看那茫茫的雨霧是如何幻化成特別的詩意的,享受鮮活的雨點從傘的周圍鉆進自己脖子時的那絲清涼,用心感覺地上那綿綿相連的潮濕……
遙望星空,看澄澈的天幕上繁星閃爍,我們的祖先想象出一個個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攬一彎新月,我們猶如棹一葉扁舟蕩漾于茫茫的星海;看到一片黃綠參半的落葉,我們可否編織出它凄迷的身世……
聽歌,聽音樂,從無形中聽出疑固的色彩、線條和姿態(tài),從節(jié)奏旋律中聽出人生的一帆風順或千難萬險,讓美妙的韻味浸潤所有的感覺,讓所有的感覺,沉醉于那空靈的山水之間。聽鳥鳴,鳥的吟哦,鳥的歡歌,而不必聽懂那謎一般的鳥語;聽雨聲,聽雨敲窗欞,聽雨滴殘荷,聽雨打芭蕉,聽雨的歡笑,聽雨的哭泣,聽雨的訴說,聽出蒼天對大地的惦念,聽出生靈對造化的感謝……
可以眺望,可以靜思,還可以遠游……
善于獨處,可以讓視野和心靈的空間更遼闊,可以讓感覺更清晰和敏銳,可以沉淀許多思想和感情,可以培養(yǎng)獨立的品質,可以使繁復變得純粹,可以使世俗變得藝術。善于獨處,使心靈變成一個澄清的湖,這湖就是寫作心境。
培育寫作心境,看似為了寫作,實際上,在培育的過程中,培育者已經提高了自己綜合素質,提高了自己人生的品位和質量。當寫作心境培育成功之后,寫作就會成為人生的有機部分,而且是一種令人快樂的享受。從此,作者就屬于自己,也屬于精神。
寫作就是一種難得的心境。
邱海建,教師,現(xiàn)居江蘇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