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成為每個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參照。因此,規(guī)范、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理應成為課堂訓練的一個重要目標。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新課改背景下,“口語交際”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凸顯出來,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為例,它將“寫作”和“口語交際”整合為“表達交流”,與“閱讀鑒賞”并存,“口語交際”以專題訓練的形式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可見重視程度的提升。
但從實際教學情況看,教師不能只憑借口語交際專項訓練來發(fā)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應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整體優(yōu)勢,利用教材各部分蘊含的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的隱性資源。為把新課標中的“口語交際”目標落到實處,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系統(tǒng),教材除編排專項訓練系統(tǒng)外,還隱性地編排了兩個系統(tǒng):一是與“閱讀鑒賞”結合,二是與“梳理探究”結合。而占篇幅最多且與口語交際專題內容編排緊密結合的“閱讀鑒賞”部分無疑是開發(fā)這一資源的重要陣地。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币虼?,教師要“用教材教”,有效使用這一“例子”,使閱讀教材同時成為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載體和范例。本文試圖以閱讀教材為依托,以其中的課文和練習為例,從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說明應重視在閱讀教材中挖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資源,以期引導教師適當地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從而拓寬口語交際訓練的渠道。
一.在閱讀教材中挖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資源的必要性
現在的口語交際教學形式上已取得和閱讀、寫作教學同等的地位,但在實際狀況中,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和落實尚停留在重視、呼吁階段,導致這一現象的主、客觀原因很多,下面僅簡單從口語交際教材缺陷這一角度說明在閱讀教材中挖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資源的必要性。
現行教材在口語交際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口語交際教學內容在教材中雖有所體現,但與讀寫教材相比,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第一,容量比例?。航滩闹锌谡Z交際教學內容的編排不是很合理,課時也十分少,在必修一至五模塊中一共僅安排了五個口語交際專題內容,包括朗誦、演講、討論、辯論、訪談,每個模塊圍繞一個重點進行活動,這五個內容涉及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面還是相對狹小的。與其配套的五個選修系列教材也只有“語言文字運用”系列涉及到一些有關口語交際的內容,但并沒有具體的要求。第二,不成體系:口語交際教學缺少自己應有的體系和地位,既沒有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又沒有專門的教材體系。教材對口語交際訓練的目的、規(guī)則、情景、步驟等都沒有明確的說明,有實踐意義的課題不多,有的練習設計得比較粗糙。教材中也沒有測試記錄學生口語水平的手段方法,更沒有具體的評價反饋體系,導致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缺乏詳盡的設計方案和具體的操作程序,盲目性、隨意性很大。第三,指導教材缺失:口語交際教材本來就不多,大部分教學參考書更是沒有給口語交際教學實施意見,且目前存在的參考教材也缺少可操作的特點,要么缺乏生活實際的特點;要么缺乏交際雙方互動性的特點;要么缺乏連續(xù)性和漸近性的特點。
既然口語交際教材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就應當在高效使用其中優(yōu)勢資源之余,還應在閱讀教材中挖掘有價值的資源來彌補不足的方面,從而能通過長期的、多面的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二.在閱讀教材中挖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資源的可行性
閱讀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和練習都有很大的開放度,以課文和練習內容為基礎拓展,會生發(fā)出許多學生感興趣的交際話題和交際技巧。教師要深入鉆研,挖掘閱讀教材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資源,因為閱讀教材為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課文語言的借鑒性
教材中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體裁多種多樣,語言形式也各不相同。以課文作為口語訓練的素材,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容有機的結合,既加快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了閱讀,又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通過語言借鑒,學生能夠學習語言、詞匯,探索語法規(guī)則,體會、吸收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等,從而學生把課本的語言慢慢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將閱讀得到的素材遷移為口頭表達的材料,進而提供了口語交際的內容和方式,那么在日常交際時,學生已經內化的東西就會自然流露出來。
課文語言借鑒可以通過朗誦、復述、演講和課本劇表演等口語活動體現出來。以演講為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表達與交流”預設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其中一點就是“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如何把握演講技巧、提高演講能力呢?我們可以在閱讀教材的“例文”學習這些知識與技巧。在教材必修二的第四單元就編排了演講類性質的課文,分別是《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我有一個夢想》以及《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師可以借這些飽含激情的課文,與學生進行演講的相關知識的對話,可以給學生觀摩演講錄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模仿演講,激發(fā)學生的演講欲望,讓學生明白這種口語交際形式的真正魅力。學習完課文后,教師不妨讓學生進行演講,如果演講到位,無論是演講者還是聽眾都能得到演講的感染和熏陶。
(二)課文內容的情境性
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谡Z交際的特點之一就是情境性,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下才能有較好的表達、交流效果。在具體課文中進行的口語交際訓練就有情境的優(yōu)越性,通過課堂討論、辯論和學習口語交際范例的課文等可以體現出來。大多數課文本身具有很強的情節(jié)性和故事性,在文本的情境中自然訓練口語交際能力,比單調的口語交際教學特意創(chuàng)設情境要簡便、有效得多,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實現師生互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尤其是應變能力和交際技巧。
口語交際能力是言語知識和交際技能的結合,是一種類化了的口語交際經驗在特定情境中活生生的顯現,須注意交流的恰當、得體。教材中一些文質兼美的課文本身就是在一定情境中成功的口語交際范本,如《燭之武退秦師》《林黛玉進賈府》《陳情表》等。所以,教師要巧用教材思辨要素,注意品味口語交際的知識技巧,增加學生在生活不同語境中運用交際策略的意識。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林黛玉以親戚身份進入賈府,寄人籬下的身份地位告誡她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于是她小心謹慎地調節(jié)著言行舉止,隨時改正一些不適宜的對答。當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照實回答:“只剛念了《四書》。”但當黛玉問姊妹讀何書時,賈母卻說:“讀的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由此,黛玉發(fā)現賈母不喜歡女孩子讀書,剛才自己失口了,所以當寶玉問她讀何書時,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边@表現了她能在不同的場合中明確自己的身份,主動了解別人,在交談中樹立角色意識,有根據變化了的時空情境隨機應變的能力。
(三)“研討與練習”的口語性
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指導明確指出,在“閱讀鑒賞”后面的“研討與練習”也安排了有關表達交流的訓練,因此,教師也需要有意識地利用極具口語性的練習部分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材中練習形式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大部分問題以討論、交流、誦讀、課內活動等方式提出,把口語交際教學的各項目標同時分解、落實到了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又因為練習選取的材料是學生所熟悉的,就使學生有了共同的知識背景,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溝通的愿望。如,課文《祝?!返摹把杏懪c練習”一:“有人說,祥林嫂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有人說,祥林嫂是被魯四老爺之類極端冷酷的人‘殺死的;也有人說是柳媽的一席話葬送了祥林嫂。全班或分組討論: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教師如能有效抓住這一環(huán)節(jié)稍加引導,既可鞏固并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又可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研討和練習的同時也達到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口語交際能力是當今時代的要求,是語文學科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生個人能力發(fā)展的要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有意識地開發(fā)教材中的有利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尤其是對作為主體部分的閱讀教材的挖掘。當然,閱讀課有它自己的教學目的,在閱讀訓練過程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注意課文的重點仍是以閱讀為主,口語交際訓練為有效輔助??傊?,教師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對口語交際訓練活動進行全面、合理的調控,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何華珍,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