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琴
在平時,我們往往會聽到地理教師談地理教學難,不明白為何學生就是學不好;生也是一肚子苦水,抱怨明明努力了為何偏偏學不好地理。地理為何會在教師和學生眼中這么難?今天我就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初高中地理教學銜接存在問題分析
大部分教師普遍認為,目前地理銜接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高中學生的區(qū)域地理基礎知識普遍很差,知識儲備少。
2.九年級不設地理課,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銜接難的最主要原因。
3.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對地理學科都不重視,導致學生普遍輕視對地理的學習。
4.高中地理課時不足,沒時間彌補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礎知識。
5.初級中學地理師資力量極為薄弱,非專業(yè)代課現(xiàn)象很普遍,大多數(shù)非專業(yè)教師不喜歡也不會教地理。
二、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地理學習現(xiàn)狀分析
1.初中階段學生地理學習現(xiàn)狀調查。大部分初中學生對地理課感興趣,但因為要記憶的內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沒有好好學。由于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初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方法主要是“考試之前背”。
2.高中階段學生地理學習現(xiàn)狀調查。進入高中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歸納能力都有所增強,但傳統(tǒng)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只是在口頭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師在課堂上裝裝樣子,做做形式而已。
傳統(tǒng)的地理學習方式—死記硬背占主導地位。學生認為,學習就是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背書、記筆記,學習就是為了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分數(shù)高的就是好學生,分數(shù)低的就是差學生,由此就養(yǎng)成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地理學習觀造成了學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調查發(fā)現(xiàn):有近一半的高中學生喜歡一個人獨自學習,缺乏合作學習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學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師提問題;能做到經(jīng)常預習、復習的僅占極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學生只做作業(yè)不看書,課后不能及時反思進行探究學習??傊?,學生總體上不重視探究學習。傳統(tǒng)的學習觀不僅形成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泯滅了學生的探究精神,造成了學生探究能力欠缺,進而造成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匱乏。
三、高中教學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設施陳舊,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一直以來,中學地理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實行滿堂灌填鴨式的單一而陳舊的教學模式。另一個方面,由于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學生人數(shù)驟然增多,班級容量不斷擴大,而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條件卻很難跟上。面對如此眾多的學生,又缺少有效的輔助設施,教師很難開展全班性的操練活動,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難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yǎng)。
2.教學重心傾斜,教、學、用三者脫節(jié)。目前,地理應試教育在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實用教育則難見蹤影。迫于高考的壓力,很多學校的教師經(jīng)常在教學中進行題海戰(zhàn)術,研究應試技巧,忽視了地理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致使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獨立的個性和鉆研精神。正是在學校和社會這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之下,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教學在不經(jīng)意當中偏離了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無意中走進了應試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學用三者之間沒有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浪費了有限的財力物力,又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也使教學目的無法得到較好的貫徹與落實。
四、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創(chuàng)建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學設施。靜態(tài)是指相對于穩(wěn)定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例如,日常課堂教學的一般步驟、固定的教材,以及處理教材內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動態(tài)是指日常教學的可變方式。例如,課堂教學中適當加入各種交互性的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活動,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各種測試,還包括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等等??偟貋碚f,靜態(tài)教學模式是教學的基本方式,側重于基礎知識的教學與操練,而動態(tài)教學模式則側重于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兩者相輔相成,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素質的關鍵所在,片面強調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地理教學的整體水平。
2.實現(xiàn)“教”“學”“用”三者的統(tǒng)一。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結合的過程,既要重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又要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3.聯(lián)成體系,提高效率。要將高、初中地理教學聯(lián)成一個整體,進行全面考慮、統(tǒng)籌規(guī)劃,同時又要將高、初中地理教學各個不同階段的地理教學做合理分工,做到銜接有序,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適應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地理教學階段的過渡,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在實踐中練,使其盡快掌握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為今后的高考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