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靜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類型。對于小學生來講,從認識字到寫字都是一個個進步的過程,如果能寫出一篇比較好的作文,就已經達到了很好的語文學習效果了。所以,小學語文要十分重視作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有效措施
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深入進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提倡自由表達、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達個人的真實感受,書寫心靈,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以下幾點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建議,拋磚引玉,以達到課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學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作文教學應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充滿信心,那么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應從基礎抓起,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興趣,如觀看生動的動畫片、聆聽活潑的兒童歌曲、開展有興趣的活動、創(chuàng)設融洽的情境等。教師要愛護學生想說想寫、敢說敢寫的熱情、沖動和愿望,使其保持這種熱情、這種興趣、這種自信;鼓勵學生變“為教師而寫”為“為讀者而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二、注重對生活的觀察
在小學階段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敘事類的作文,這些“事”不是編出來的,而且以小學階段孩子們的思維是很難完成這些“事”的編制的,然而這些“事”又是作文的基礎所在,沒有這些“事”我們去用文字加工什么,因此要想做好作文的教學工作,還是要讓學生先從這些基礎的“事”做起,注重積累平時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養(yǎng)成一種注意觀察,用心體會的好習慣,并將好的生活素材用文字加工出來,就像做菜一樣,沒有好的食材,再好的廚師也很難做出可口的飯菜來,這對于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很多學生在作文的時候無話可說并不代表著他們不會組織和駕馭他所能掌握的語言,而是他不知道該去寫什么,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聯(lián)系生活,去觀察生活,為作文積累優(yōu)秀的素材。
三、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了從“讀”入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處理好“讀”和“寫”的關系,認真遵循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及規(guī)律:先識字,再積累詞匯;學習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閱讀能力;學習寫作知識,并結合閱讀進行寫作訓練。在每一單元的作文中,可以結合本組課文,精選出優(yōu)美段落,讓學生反復讀,反復品味,總結出作家寫作的意圖,體會如此寫作的好處。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時,課文著重寫了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的令人膽寒兩部分內容,從中讓學生明白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關系緊密的內容要詳細、重點寫,對表現(xiàn)課文中心關系不大的內容要一筆帶過,要略寫。又如在教學《貓》時,作者先用一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開頭,接下去通過寫貓的高興與不高興,勇敢與膽小,可愛與淘氣,這種總分的寫法,再加上擬人的修辭,道出了貓的“古怪”,同時也道出了貓的惹人喜歡。寫作時,可以讓學生反復品讀,反復吟誦,模仿文章的寫法,寫出小動物的性格特點。另外要讓學生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優(yōu)美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電腦,書籍等等,都是很好的寫作版本,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四、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是練筆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愧為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幫手。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日記,多引導,多鼓勵。
(1)教孩子寫日記,要教學生“寫什么”。俗話說:“常說口里順,常寫手不笨?!睂W生有畏懼心理,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開膽子盡管去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人或事,不要怕什么。日記的內容可以豐富些??蓮娜粘I钏娝勚凶詈唵蔚挠浧?,從自己記起。比如記自己的身體發(fā)育變化的情況,如身高、體重、胸圍、視力等的變化。也可以記自己的學習變化的情況,如當天所學知識。還可以記自己的所見所聞,可就某一件事、某一個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教孩子寫日記,還要教學生“怎么寫”。既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記的事件要真實;記的事內容要有選擇,不能太雜,在眾多可記的事中,有選擇地記某一、二件;記的事感受不要牽強附會??傊?,教師要要求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積極思考,多練多寫。這樣,不但能夠學會寫日記,也能寫好作文。
五、教會學生自己修改作文
“學生寫作文,老師改作文”一貫如此。殊不知,這樣會使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有時教師即使是精批祥改,學生拿到后也只是用眼瞥下成績,就丟到一邊去了。《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文章寫后的“改”。葉圣陶先生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钡拇_如此,但這里的改不是指老師的批該,而是自改。教師的責任在于教會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另外,我還有意識的讓學生賞中悟改、看中學改。每次作文總有一些學生寫得較好,我們可以選擇其中的佳作,讓學生邊讀邊聽,盡情欣賞。學生作文以后,我還選擇典型作文用投影顯示,讓學生邊看邊修改。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作文教學部分以充分的重視,可以好不夸張的說,做好了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等于是做好了語文教學的一半,因為作文教學包含了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所有的知識點,是語文基礎知識的一個匯總和綜合,也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做好作文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始終以我們的學生為中心,真正的將“教”和“學”結合起來,讓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靈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三步曲”[J].校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6).
[2]呂小素.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嘗試[J].東方青年教師,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