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軍偉
[摘 要]:當前,新課程改革思想在全國各地各級教育迅速推開。著眼民族地區(qū)高中階段歷史教學現(xiàn)狀,結合自身日常教學實踐,我嘗試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角度入手,重點分析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探索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①教學 ②學生 ③新課程改革 ④效率
作為民族地區(qū)高中歷史教學的一線教師,我熱切希望把歷史這門課教得盡善盡美。然而,教學工作是一項雙向活動,僅僅著眼于教師自身工作,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就經(jīng)常遇到學生問我這樣的問題:“老師,如何學好歷史這門課呢?”這句話既反映了我們師生的共同愿望,同時又暴露出學生在學習歷史這門課時還存在不少問題。的確,有很多高中學生反映學習歷史難度主要在于“記不下、容易忘、用不上”這三個方面問題。因此,我認為要提升民族地區(qū)歷史教學水平,必須正確認識當前歷史教學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當前,我認為民族地區(qū)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廣大師生對歷史教與學的方法認識不合理。長期以來歷史課給師生感覺是只要能把歷史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影響四大要素弄清楚就行了,歷史學習技巧就是多背。隨著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工作深入推進,歷史學科已經(jīng)從過去“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基礎知識,更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歷史教學方法就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了。
其次,教師忽視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70%的歷史教師片面認為,歷史課不外乎是老師指導學生在書上鉤畫重點知識,明確考點而已,剩下的工作就主要靠學生去背[1]。這樣,就把師生互動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忽視了,教學過程便成為機械的傳達考綱信息的單向活動。因此,學生對歷史知識也只能說是一知半解而已。
再者,學生對歷史知識缺乏理性認識。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經(jīng)常遇到這樣一些事:學生在答題的時候答非所問,當我要給他們指點一下的時候,學生馬上就恍然大悟了,似乎他們什么都懂了,其實不然。假如是正式考試又有誰來提醒他們,不就錯到底了嗎?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情況出現(xiàn)呢?我想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理性缺乏認識,當他們脫離書本獨立運用知識時,就會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
針對以上存在的幾個方面主要問題,我認為要想提高民族地區(qū)高中階段教與學雙向效率,就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措施:
第一,教師要更新高中歷史教學觀念。美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比觀念更偉大。落后,根深蒂固的是落后的觀念” [2]。在此,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新課程向我們傳遞了哪些新的觀念?如:“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和工具;‘教師即課程;課程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程內(nèi)容注重聯(lián)系學生體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fā)展三個方面內(nèi)容的整合;新課程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盵3]這些標準從各個方面對我們歷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已是大勢所趨。同時新課程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歷史作為社會科學,不能僅停留在機械的記憶層面上,而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唯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新時期歷史教學工作要求,最終提升民族地區(qū)高中歷史教學整體水平。
第二,重視教師主導地位。廣大師生常常用“記不下、用不上、容易忘”概括歷史難學。的確,歷史學科知識點多,知識與知識間沒有嚴密聯(lián)系。對民族地區(qū)高中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么多知識想一下子記在自己腦里,并且達到準確應用是很困難的。我認為解決好這個問題應當注意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歷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引導學生建立歷史主干知識體系,把大量分散且相對獨立的歷史史實及歷史概念通過構筑知識框架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做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性認識。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使用歷史比較法,在比較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印象,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歷史專業(yè)術語答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缎抡n程標準》強調(diào)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缎抡n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探究性學習的諸多好處,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中也應當大膽的實踐該教學理念。我在歷史必修(一)人教版課堂教學中,關于國共第二次合作知識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談一談為什么全民抗戰(zhàn)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問題提出來后,馬上就有學生積極舉手回答,之后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很多學生都闡述出不同觀點,其中有些學生觀點就是大綱要求掌握的,這堂課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為探究性學習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化學生對大綱知識理解。這也是我們民族地區(qū)傳統(tǒng)“教師中心”理念向“學生中心”理念轉變在教學實踐中的嘗試,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成為學習中的主動者。
第四,注重模擬測試。隨著歷史學習由傳統(tǒng)“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歷史考查內(nèi)容也有相當大的變化,現(xiàn)在特別注重考察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恰當?shù)剡x擇模擬測試可以即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得到有效的糾正。我認為做好模擬測試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展開工作:第一,要精心選好試題。注意觀察學生,以重視中間,兼顧兩頭為原則,難易比例恰當。因為我們民族地區(qū)學生成績大部分偏差,太難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太簡單又不能達到測試目的。第二,認真批改試卷,并做好隨手記錄,這樣便于在講解時有針對性,提高測試效率。同時,批改試卷的時候也可對不同學生答題情況寫上相應評語。例如,當學生過于絕對評價歷史事件時,可以批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應當辯證的認識歷史問題”;對經(jīng)過了努力學習但是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的同學可以在試卷的后面寫上“沒關系,一次失敗并不意味什么,重要的是把握好以后的考試,老師相信你一定行”;對答題準確的學生可以批上“妙”“很好”等表揚性的話,以示鼓舞。第三,做好模擬試卷評講。第四,要針對每位學生情況提出改進要求。這樣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偉國:歷史教育測量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何成剛:教育學理論.高等教育學出版社,2003年.
[3] 陳冠華:中學歷史教育新課程改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4] 李偉科: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