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薛平
下王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現(xiàn)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98人,任課教師16人。借著2011年薄弱學校改造的東風我?;A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硬件設施一應俱全。
我校一直以“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為辦學理念,以“一切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為辦學宗旨,著力進行課堂改革,堅持走以德育人,依法治校,質量立校,教研興校,民主管校,全員愛校,特色強校之路。自掀起課改浪潮以來,我校高度重視,全校思想高度統(tǒng)一,校長、副校長分別帶領教師走出去向課改先進學校學習,全員踐行課改,并且不斷追求新高,目前新課改理論指導下的課堂模式已成雛形。
一、 模式的由來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教學的開展,我校正在嘗試 “學案引領”教學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深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解決“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問題,我校決定推行 “學案引領、合作交流、質疑展示、點撥提升”的教學模式。
二、模式的內涵
“學案引領”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敖贪浮备摹皩W案”,“講堂”變“學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次革命。它對于建構學生在“學案”指導下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體系,轉移教學重心,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合作交流”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為學生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質疑展示”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點撥提升”通過教師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模式的操作流程分為“四段六步”
“四段”是指:
1.自主預習階段: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學習目標自主預習,通過預習交流熟悉文本,進一步明確目標,完成基礎性知識或準備性知識。
2.合作探究階段:針對重點任務,教師以多種形式進行安排、分配,小組內合作探究,達成共識。
3.展示提升階段:各小組展示組內合作探究階段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進行糾正、補充、質疑、點評,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延伸。
4.檢測反饋階段:反思和校正,以練習、問答、回想、小結等多種形式進行回歸性檢測,注重突出“弱勢群體”,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六步”分別是:
1.預習引導,明確目標: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學案中的目標,進行預習引導。
2.自主預習,組內交流:學生自主預習,交流預習情況,完成基礎性知識,初步落實目標。
3.分配任務,合作探究:教師將重點任務以多種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組,小組內合作探究,達成共識。
4.展示質疑,拓展提升:各小組根據合作探究情況,用多種形式對本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進行展示,其他組進行補充、點評、質疑。教師起好牽引鼓勵和點撥作用。
5.穿插練習,全面鞏固:各小組結合本組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示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6.達標檢測,反饋校正:學生完成學案中的檢測反饋內容,檢查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教師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并進行補救。
四、模式的保障措施
1.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認真學習有關理論,深入研究推行措施,及時了解掌握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努力做好跟蹤指導和服務工作,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2.強化教研,整體推進。組織好骨干教師培訓,使他們了解精神實質,掌握方法步驟,把握操作要領,盡快建立高效運轉的教學模式。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
3.加強監(jiān)督,落實評價。各年級該項工作進行嚴格檢查落實,要將結果納入年度綜合評價。
五、模式的成效及反省
“學案引領、合作交流、質疑展示、點撥提升”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以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們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教學模式如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有機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合理分配與掌握等等,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施與實驗中不斷研究與探索,努力使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科學、規(guī)范,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需要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需要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我是學校的領頭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求真務實、不斷創(chuàng)新。我以奉獻、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完成著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履行著一個校長的責任,執(zhí)著地追求我的人生價值,為打造一支個體優(yōu)秀、群體協(xié)作、愛崗敬業(yè)的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