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往琉球正使翰林院修撰林鴻年、副使翰林院編修高人鑒奏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
10扣 縱21.5公分 橫9.9公分
林鴻年、高人鑒二人前往琉球國,在海上航行六天,較嘉慶十三年的齊鯤、費(fèi)錫章快了一天;回程頗有波折,兩次猝遇風(fēng)暴,航行了十一天才進(jìn)五虎門。此折提到了琉球國謝恩貢船共有兩號(兩艘),與冊封使臣的兩號封舟是同一天離開琉球國的?;氐指=ê?,再度恭奉諭祭文,以報祀天后媽祖與海神。此折的封折印花則借用了閩浙總督的關(guān)防。
清代,官員除了十天(旬日)有一天的沐休假與年終新年期間封印時的假期外,平常是沒有什么假日的,如要探親之類的事情,必須特別請假;但是官員當(dāng)有臨時外派辦理事情之時(如欽差),于事情辦理完竣之后,藉著回京銷差之際,可請假順道回鄉(xiāng),或探視父母、或掃墓等等,而通常也都可以獲準(zhǔn)。本件有一附片,是林鴻年、高人鑒順道回鄉(xiāng)的請假單。林鴻年是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侯官縣附廓省城;高人鑒是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同樣附廓省城。清代冊封琉球國使臣所走的路線,陸路部分,無論是去程或回程,都要經(jīng)過浙閩兩省;因此當(dāng)林、高二人冊封琉球國回到福州之后,差事基本已算完竣,于是在上奏折之時,以附片的方式請一個月的假,順道回鄉(xiāng)省視父母、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