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積惠
中年,是一個備受控制和預先編程的過程,是人類發(fā)育進化過程中將我們每個人重鑄成另一種新形式的重要階段。有關研究表明:人到中年非但沒有走下坡路,反而正處于進化的巔峰。
兩個獨特的十年
相比于其他動物,人類有著非常與眾不同的生存模式。我們需要假以悠長的時日才能發(fā)育為成人,而且存活的時間漫長,多數(shù)人在活過一半生命期限時便停止繁殖。其他物種很少擁有這個生命方案的某些元素,惟獨人類是以如此富于戲劇性的方式來扭曲生命的進程。那種扭曲多半是由中年進化造成的,它平添了兩個健康的、不再孕育嬰兒的十年,這是多數(shù)其他動物根本沒有的。
人到中年不只是生命之路往下盤旋的開始。印證這一論點的重要線索在于:它沒有普遍而被動的退化標志。人體系統(tǒng)在這個生命階段的退化大多是微乎其微的。那些退化十分顯著且常略顯倉促的系統(tǒng),在其他物種中則難得見到。
比方說,我們聚焦于近旁事物的視力就是以一種可預料的方式退化的——遠視在35歲時十分罕見,但步入50歲后卻很普遍;皮膚彈性也會在進入中年初期出人意料地日趨削弱;脂肪的儲存模式會按可預料、定型化的方式發(fā)生變化;其他系統(tǒng),尤其是認知系統(tǒng)則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這些變化都可以從進化的角度得到解釋??偟膩碚f,只有著力修復和保養(yǎng)健康效益立竿見影——即有助于基因增殖——的系統(tǒng)才是明智的。隨著年齡逐漸增大,人們不再需要張揚的視覺沖擊力或毫無瑕疵的肌膚去吸引同伴。然而,他們的確需要大腦,這就是我們何以在中年期間依然大力養(yǎng)護它的原因。
至于脂肪這一曾拯救我們的祖先于困厄之中,因而效果令人稱奇的能量儲備,當我們不再打算繁衍后代時,它那尤其體現(xiàn)在女性身上的作用就會發(fā)生變化。無論在乳房、臀部和大腿等準備滿足生育需求的部位,還是在賦予容顏以豐潤和青春的肌膚底下,蓄藏的脂肪量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減少。一旦我們告別了生兒育女的歲月,脂肪便會大量積聚,而且日益向最便于攜帶的中心部位堆積。那樣一來,如果時世艱難,我們就能用它來維系自身的生存,從而為年幼的親屬騰出食物來。
這些變化強有力地證明:中年是一個備受控制和預先編程的過程,亦即一個并非預示衰退、卻恰恰處于發(fā)育中的過程。
中年是不斷進化的
我們在思索人類發(fā)育時,通常會聯(lián)想到胚胎的生長或兒童長大成熟的過程。然而,發(fā)育以及引領發(fā)育的遺傳過程不會在我們快滿20歲之際或剛過20歲后就戛然而止,它會遠遠地一直延續(xù)到成年之后。用簡練的舞蹈動作向中年邁進,是人類發(fā)育中將我們每個人重鑄成另一種新形式的階段,雖說姍姍來遲,卻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那種形式是最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之一。它是人類獨有的一種進化新奇性——生命中一個適應性強、健康向上、精力充沛和富饒多產(chǎn),因而為人類物種的興盛奠定基礎的階段。誠然,中年人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是如此錯綜復雜和盤根錯節(jié),簡直堪稱是自然選擇迄今形成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活生生的事物。
中年是會不斷進化的,這種主張面臨著一個顯而易見的異議。為了讓任何特質(zhì)進化順利起見,自然選擇不得不一代又一代地作用于它。然而,我們卻常把史前生活看成是低賤、野蠻和拮據(jù)的。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活過40歲的案例少之又少,也就無法計:當代中年人諸如沿途攜帶備用輪胎的行為特征得到選擇了呢?
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雖然平均預期壽命有時候可能非常短,但這并不意味著“現(xiàn)代人”在過去10萬年間難得存活到40歲。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可能是一個易于誤導的評判標準:如果嬰兒的死亡率偏高,那么平均值就會大幅度降低,即使生存到中年的人此后有可能活得長久而健康。
那并不意味著生活有時不足低賤、野蠻和拮據(jù)的,尤其是人類在12000-8000年前完成向農(nóng)業(yè)社會的過渡以后。但除了這個一度使成人壽命實際縮短的時期之外,骨骼殘骸提供的證據(jù)表明:我們的祖先常能活著進入并遠遠超越中年。當然,許多現(xiàn)代采獵者的壽命也都大大超過了40歲。
史前或許存在的大量中年人意味著:自然選擇所作用的對象實在是多得很。那些具備有益特質(zhì)的人在培育子女達到繁衍年齡,幫助供養(yǎng)孫輩方面會更加成功,由此將那些特質(zhì)傳給他們的后裔。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代中年是數(shù)千年自然選擇的結果。
那么,它為什么會像以往那樣獲得進化呢?答案與人類的卓越本質(zhì)密切相關。無論在史前還是在當下,人類的生存完全取決于對稀有的寶貴資源的熟練采集。人類要通過協(xié)調(diào)、規(guī)劃和創(chuàng)新,才能從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中獲取各自的需要之物——不管是食用的根莖作物,還是穿戴的獸皮,抑或涂抹智能手機觸摸屏的稀有金屬。我們秉持的是一種耗用大量能源、迫切需要溝通和信息量豐富的生活方式,而支持這一方式的,正是中年的進化。
例如,采獵社會常有復雜而難以掌握的技能用以尋覓和處理食物,學習這些技能的過程往往是曠日持久的。有證據(jù)表明:許多采獵者需要花數(shù)十年工夫研習他們的手藝。而攫取資源的本領也許要年過40后才會達到頂峰。
由于年輕人的成長過程是如此之長,因此采集足夠的熱量對于人類社會的興盛就顯得尤為重要。誠然,年輕人在生命的早期只知揮霍熱量,對他們所屬的群體沒有作出多大的貢獻。有關研究表明:一名兒童所需要的資源必須由多個成年人來提供——幾乎肯定要超出其雙親的承受力。例如最近對兩組南美洲采獵者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每一對夫婦還得靠13名無生殖力的成人,為他們提供撫養(yǎng)子女的幫助。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將中年人視為人類必不可少的創(chuàng)新力量,一個由技能嫻熟、經(jīng)驗豐富的“超級供養(yǎng)者”所組成而使我們中的其余人賴以生存的精英集團。
最近一項對7000名英國公務員的調(diào)查表明:中年期間的認知會出現(xiàn)細微而可測量的減弱。然而,認知測試所著眼的是相對較簡單的低層次思維元素,而中年人可能不再那么依賴此類元素。從趣聞軼事的角度而言,中年人往往更善于制定長期規(guī)劃,從大堆信息中提取相關的資料.安排他們的時間和協(xié)調(diào)他人的努力——動用的是一整套我們可以稱之為智慧的技能。
中年人要在社會上發(fā)揮作用,不一定需要想得比年輕人更周全或更偏狹,但是他們必須得按不同的方式進行思維。腦功能成像研究的確證明:中年人在執(zhí)行同樣的任務時,往往會使用不同于年輕人的大腦區(qū)域,由此提出了思維本身的性質(zhì)會因衰老而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
更年期的益處
中年一個最重要的相關特征是,我們在不再生兒育女后可享受多年的健康歲月。人類女性尤其不同尋常,因為她們在生命走到一半的途中會失去生育能力,但男性常會通過和更年期過后的伴侶同在而有效地保持“自體不育性”。而其他物種幾乎沒有能做到這一點的。
更年期可能帶來的益處并不是顯而易見的,說到底,自然選擇更青睞于養(yǎng)育后代最多的個體。不過,動物王國里也有其他關于生殖停止的罕見范例可提供一些線索?;ⅥL同樣會經(jīng)歷更年期,它們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們的境遇,令人嘆為觀止。它們壽命頗長,發(fā)育緩慢,富于靈性,擅長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保持溝通。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將人類視為物種精英俱樂部的成員,它的成人時期已變得如此漫長而復雜,以至于再也不可能一味沉溺于繁殖。如同遠視和缺乏彈性的皮膚一樣.現(xiàn)在看來更年期仿佛是一個經(jīng)協(xié)調(diào)、受控制的過程。有研究結果表明:這不是一個迂回曲折、步履維艱的退化過程,而是構成中年發(fā)育程序關鍵部分的干凈利索的事件。它把女性及其伙伴從無休止的生育需求中解放了出來,讓她們有時間去干中年人干得最漂亮的事——活得長久而瀟灑。
每個人都命中注定要經(jīng)歷這一個常令他們愕然不知所措的生命階段。繁殖力的戛然而止對他們的自我形象提出了挑戰(zhàn),他們的容顏為之而明顯改觀,就連他們的思維方式也變了。中年危機、中年為人父母的身份、空巢綜合征和新的意外沖動都在發(fā)出召喚,但是科學研究終于開始揭秘這些一度晦澀費解事件的本質(zhì)。
幾乎沒有人期盼中年,有人懼怕它,有人調(diào)侃它。然而近年來在古人種學、神經(jīng)科學和繁殖生物學方面取得的進展,卻揭示了這個長期不受重視的人類生命階段的真相。沒有中年的進化,我們所熟知的人類生命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