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男
“我們非常重視直接消費的人群,哪怕他現(xiàn)在很年輕,也許有些東西還消費不起,我們也會很細心地培養(yǎng)這類客戶。因為有心喜歡是最重要的,與我們合作的很多品牌,像Moroso也可以找有實力的投資者,但它要找的合作伙伴是對它有認識、有理解、真正喜歡的。我們對客戶也是一樣的期盼。”——于強&毛樺
泡泡藝廊,開業(yè)于2011年5月,目前代理有40多家品牌,展示的作品皆為富有創(chuàng)意的家具、燈具、飾品等,同時還囊括了泡泡藝廊創(chuàng)辦者于強與毛樺二位的藝術收藏。采訪當日,甫踏入展廳,即被大朵的燈光藝術裝置“POP BLOOM I”所吸引,它五彩紛呈的色彩和富有層次的雕塑感讓人眼前一亮。據(jù)聞這件藝術品來自倫敦Tsai&YoshikawaZ作室。在談起這朵超大的花朵造型燈具時,于強先生笑稱,他并未為它預設售賣人群。雖只是件燈飾裝置,購買時花的卻是藝術品的價格。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泡泡藝廊的命名,P.P.Design Gallery,中文闡釋之,即是以品味和品質(zhì)為先導,以設計為主旨的集大成。誠然,從2010年至2011年,泡泡藝廊經(jīng)歷了一場設計產(chǎn)業(yè)鏈的華麗轉身。最初它僅僅是于強設計事務所的陳設配飾館,供內(nèi)部使用,后在創(chuàng)辦人個人喜好的驅動下,變興趣愛好為指向性的商業(yè)價值,由己及人,希冀為其他設計機構、買家、房產(chǎn)商等提供配飾的專項服務。最終,這個被創(chuàng)辦人稱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那些直接購買者”的藝廊在華僑城OCT正式開放了。
它作為設計機構的一個延伸,與設計的關系緊密相連。談及藝廊與設計機構的關系,創(chuàng)辦人于強先生很篤定地說,“為設計服務”太關鍵了。他不諱言,設計機構自主消化了很大比例的產(chǎn)品,而且為藝廊提供了配飾服務的支撐。但反過來,藝廊也為設計的一體化提供了便捷性,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除了設計機構本身帶動營銷外,泡泡藝廊團隊對零售的未來趨勢也非常有自信,他們有恒心且愿意培養(yǎng)年輕的消費群體,因為在他們看來,只要是真心喜歡,就有可能被團隊的眼光、創(chuàng)意及設計所吸引,也才能最后取得商業(yè)與設計的雙贏。
在采訪中,創(chuàng)辦人最常掛在嘴邊的是這幾個字眼:設計的價值。他們很洞悉設計所能給產(chǎn)品帶來的附加值,也非常了解產(chǎn)品本身的設計感。談及與Moroso的合作,創(chuàng)辦人稱是不期而遇,與Channels的默契,是展會結緣。但無論是何種合作機緣,相信都是建立在雙方的信任之上,最終反饋于購買者,即是通過設計的眼光,將創(chuàng)意的產(chǎn)品推介給同好之人。有趣的是,藝廊2013年成功代理了健身品牌泰諾健,并作為中國唯一展示方,其Personal,系列的設計魅力,來自意大利建筑師Antonio Citteri(安東尼·奇特里奧)的跨界操刀,當你在藝廊里看到這樣一件智能科技與造型美感兼具的產(chǎn)品時,只會覺得與各色家居用品擺在一處,它們何其相容。這是藝廊團隊的獨到眼光,或許也是它們所理解和希望闡發(fā)的設計價值吧。
創(chuàng)辦的初衷與動力
泡泡藝廊是于2011年正式成立的么?到目前為止,代理了多少家國際品牌?
于強&毛樺:2010年創(chuàng)辦泡泡藝廊公司,2011年5月華僑城店開業(yè)。在2010年,我們在藝展中心有一家很小的門店。它是為設計事務所自身的配飾部門服務的。因為我和毛樺都很喜歡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產(chǎn)品,在設計項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想用卻買不到的情況。在國外看展時會囤一些回來,當囤得越來越多時,就在辦公樓下另租了一個空間做內(nèi)部展廳,不對外運營。設計事務所搬到華僑城以后,看中樓上可辦公、樓下可設展廳的優(yōu)勢,才開始籌劃正式公開營運。
2010年我們的規(guī)模較小,合作的品牌也就六七個,現(xiàn)在店內(nèi)展示的品牌超過二十家,包括燈具、家具和飾品品牌,再加上一些體量大、有合作關系卻沒在這展出的,比如說B&B、Poliform等,品牌將近有四十個。它們主要來自歐洲的意大利、英國、法國等。
那些體量大的品牌若未能在展廳展出,何以讓買家感知它們的魅力?
于強&毛樺:我們更傾向將藝廊作為設計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作為設計事務所,我們承接過很多項目,涉及的家具品類也很廣,除非創(chuàng)意極其前衛(wèi),大多數(shù)項目還是有基本款式,不光講究形式,還要考慮舒適度。據(jù)我們的觀察,基本款的家具在一個項目中大約占到70%。但藝廊展示的都是比較特別的,不能成套、成組去擺放。若將基本款的家具在藝廊展示,一來沒條件,二來意義也不大。它既不是我們倡導的主流方向,而且在國內(nèi)、香港基本都有展廳,也能看得到。我們希望在藝廊展出通過我們眼睛選擇到的獨特品牌,將這些資源與項目配合,使得項目也變得更特別一些。
從運作設計機構到泡泡藝廊,二位是立足將設計行業(yè)做得更細化嗎?
于強&毛樺:我覺得是做全面了,我們有一個原則,盡量不做不熟悉的事,要做和我們行業(yè)、與設計有關的;它得與設計的關系相互促進。如果完全從做生意的角度去考慮,其實有些是可以做的,但精力有限,再加上藝廊也是我們設計中的一部分,我們的核心還是設計。
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跨行到藝廊或家居零售店,你覺得這種趨勢對藝廊的模式會帶來哪些變化?
于強&毛樺:做的人越來越多,這只是表面形式,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在于客戶的接受度,是否有真正的剛性需求,何況大家做的方向也不太一樣。我們做藝廊最大的問題不是行業(yè)之間的競爭,而在于能否對客戶有準確的認識和吸收,如何去挖掘好的客戶。開藝廊意味著投資,有很多未知數(shù),也是有壓力的。
藝廊的運作
你是如何定位藝廊的客戶人群?
于強&毛樺:目前客戶人群主要有三類,一是設計師群體,一是高端私人買家,還有開發(fā)商的自行采購。細分的話,主要是直接消費者和間接消費者。像時尚服裝店,配合店面形象,買來自己用,也算直接消費。我們挺在乎最直接的消費者,這個市場上有多少經(jīng)濟人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有多少真正使用的人,這才能決定這種類型的店是否能夠生存和發(fā)展。
我們非常重視直接消費的人群,哪怕他現(xiàn)在很年輕,也許有些東西還消費不起,我們也會很細心地培養(yǎng)這類客戶。因為有心喜歡是最重要的,與我們合作的很多品牌,像Moroso也可以找有實力的投資者,但它要找的合作伙伴是對它有認識、有理解、真正喜歡的。我們對客戶也是一樣的期盼。
我們發(fā)現(xiàn),你的項目作品“翡翠明珠復式樣板房”,簡潔明凈的居室中放置有意大利Seletti品牌的Versailles Fluo陶瓷容器,可否這樣理解——設計事務所的項目消化是藝廊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
于強&毛樺:目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如果我們在設計時都有這些的需求,這可能也是其他設計公司和項目所需要的,它與項目的結合還是比較緊密。藝廊不會做設計,它有產(chǎn)品,甚至有配飾的能力,但還只是設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摸索出行業(yè)的需求,讓藝廊為設計服務。
就設計資源而言,產(chǎn)品再好畢竟只是產(chǎn)品,誰都可以買,但我們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因為我們是設計師,可以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讓它變得更有價值。所以,藝廊賣的是一種設計、一種創(chuàng)意、一種眼光,這才是核心的競爭力,產(chǎn)品只是一種形式。這樣才能區(qū)別于實體店或是代理商。整個設計行業(yè)都在走一體化路線,包括軟裝配飾、室內(nèi)設計,甚至材料。你覺得藝廊的經(jīng)營模式,對設計一體化是否帶來一定的便捷性?
于強&毛樺:便捷性是肯定的。這讓我們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原來很多東西都是在圖片上呈現(xiàn),問客戶是否喜歡,現(xiàn)在可以讓他親身體驗,對結實度、面料、質(zhì)感等的感受也更加直觀。除了自主項目能帶動銷售外,談談零售在內(nèi)的其他渠道的銷售情況?
于強&毛樺:現(xiàn)在,零售還占不到最重要的份額,但它的趨勢會越來越好。畢竟我們這里不是零售的最佳位置,在高端人群和人流量上不占優(yōu)勢,還只是一個展廳,就目前的零售來看已經(jīng)算很不錯了。
很多國外品牌像Channels、Innermost的設計師都會到藝廊做新品發(fā)布,藝廊是否也考慮做相關的對話論壇,豐富運作的模式?
于強&毛樺:很多設計師,像Channels來過不止一次了,我們沒有大張旗鼓做成商業(yè)活動。到場的很多都是我們設計公司或是藝廊的成員,談談新產(chǎn)品或是交流下趨勢話題,另外就是說說“八卦”。這些“八卦”讓你了解到別人在做什么設計,怎么做,其他的品牌是如何運作等等,可能這些“八卦”不一定那么準確,但很具啟發(fā)『生,比正面聽到的更有趣。
合作渠道
藝廊匯集了各國有趣的家居飾品,我們在巴黎家具博覽會報道時,在展位看到了法國設計工作室Mathieu Challieres的銅絲鳥籠燈,跟他們的交談中,他們也表達了進駐中國的需求。能否談談藝廊是如何與這些品牌促成合作的?
于強&毛樺:在需求方面,我們也在不斷進步和調(diào)整。最初的選擇完全憑我們的喜好,像法國的銅絲鳥籠燈,在沒引入這個品牌之前,我們在香港連卡佛買過,本身也非常喜歡。在這之前我們已通過正常的零售渠道購買了,更何況商機渠道可以建立合作關系,當遇到它的設計師時,當然就一拍即合。
原來在品牌選擇上,我們首先會結合自己的項目需求,偏感性一些?,F(xiàn)在藝廊運作起來,我們也更多去考慮與市場的結合。因為進來的東西要能夠賣出去,要考慮客戶的接受度和喜好。通過這些,我們也不斷地檢驗自己的眼光和帶回來的東西在市場上的接受度,希望在商業(yè)領域能越來越成熟。
這些品牌與藝廊合作,對它們在中國的銷售有何影響?據(jù)它們的反饋,對中國的未來市場有何期待?
于強&毛樺:藝廊肯定帶動了它們在中國的銷售。像Channels,它原來在中國沒有售賣點,至今為止可能只有泡泡藝廊有銷售。其實這個品牌在英國創(chuàng)辦了很多年,知名度也很高,通過藝廊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認識它。創(chuàng)辦人Samuel Chan與我們比較熟悉,他也希望多了解中國的需求,或是挖掘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設計出更適合中國的產(chǎn)品。其實,不光他有此意愿,我們也有。
藝廊團隊有沒有想過創(chuàng)立自主品牌?
于強&毛樺:這個愿望我們肯定有,但我們希望自主品牌是有高度、有品位的,這還要努力學習,等待時機成熟,不是輕易能做到的。
進門后第一眼望見的大朵花的裝置,看著更像是藝術品?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健身器械也進駐了藝廊,有什么故事么?
于強&毛樺:這個花朵裝置燈,是來自Tsai&Yoshikawa的作品。他們倆是倫敦很有才華的設計師,為HAVEY NICHOLLS商場的櫥窗做過設計和裝置,非常漂亮。我們在他們的工作室看到了這個裝置,很喜歡,以藝術品的價格買下了。它要遇到合適的買家,不是那么快,但我們也沒想過到底誰去買。
至于健身品牌泰諾健的入駐,雖說不可思議,也在情理之中。它是唯一一家可參加設計展的健身器械品牌。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對設計的重視,通過與不同設計師的合作,將功能性產(chǎn)品設計得更有亮點。他們并不希望把產(chǎn)品尤其是Personal系列放在健身器材銷售店,而更著意放在設計品商店或藝廊,所以當他們來找我們合作時,我們幾乎是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