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江海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出生。臺灣著名作家、文學(xué)評論家、時評人、出版人、主持人。發(fā)表多部長篇小說、散文隨筆、文化評論、政論時評著作。2012年,他出版《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書中描繪了父女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人生感悟。文字溫暖、感人,受到眾多家長的追捧。記者慕名對他進行采訪,問及其教育女兒的經(jīng)驗時,楊照搖搖頭笑著說:“我從不認(rèn)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教育這個詞就好像是在說,我傳達(dá)一些東西,要你來接受??墒?,很多東西孩子不會接受。”他抿著嘴想了一想,更明確地解釋到:“我不喜歡將‘教育或者‘引導(dǎo)這樣的詞用在家長對待孩子身上。我覺得,不是教育孩子,而是陪伴孩子;不是引導(dǎo)孩子,而是察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給他提供盡可能廣闊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摸索,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對家長來說,越早放下自己的主見,對孩子越好?!?/p>
不做任何預(yù)設(shè)想法
1998年11月12日,楊照的女兒誕生了。初為父母的夫妻倆很是興奮,他們?yōu)榕畠浩鹈捌鋮薄?。楊照說:“我們?yōu)榕畠浩疬@樣的名字,一方面是希望她與眾不同,活出自己的獨特;另一方面,這個名字比較中性,是因為我們不愿意用一個女性化的名字來框住女兒,好像她只能做女人做的事。我們所想的,就是希望她能有更大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p>
初為人父的楊照信心滿懷,他自信能夠成為一個自由、開明的父親,給女兒最大的寬容和空間??僧?dāng)他回憶過去,還是不得不承認(rèn):“我以為自己是很開放的人,可是腦子里還是有很多先入為主的概念?!?/p>
楊照是一位作家,妻子是學(xué)文學(xué)批評的,經(jīng)常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愛好文學(xué)的兩口子,相信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也會喜歡文學(xué)。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被文學(xué)熏陶,夫妻倆在家里安放了好些巨型書架,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財[滿了各類精挑細(xì)選的書籍??墒牵寳钫掌婀值氖?,他好像一次也沒看到女兒主動地翻看過這些書籍。都是大人讓她讀,她才會讀。唯一有一次看到她津津有味讀的書,是從同學(xué)那里借來的漫畫書。
一個下午,楊照看見女兒打著呵欠在讀一本童話書時,終于忍不住了,他走過來坐在女兒身邊:“其叡,這本書好看嗎?”“唔……沒什么意思?!迸畠壕镏煨牟辉谘傻卣f道。楊照拿過書看了一眼書名,有些驚訝:“這本書的故事很精彩啊,你看……”楊照一邊翻著,一邊指點著書里的內(nèi)容給女兒講起來??墒桥畠焊緵]有認(rèn)真聽,一個人在開小差呢。楊照住了口,可是心里卻一個問號接著一個問號涌上來,他開始疑惑,難道女兒跟自己預(yù)想的不一樣?
“你知道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嗎?”楊照笑著說,“就是她完全不是你預(yù)期的那個樣子。你知道我女兒最不喜歡做的事是什么嗎?就是寫作啊!”
其叡讀小學(xué)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xué)回家,一進家門她就把書包往椅子上一丟,對著楊照喊道:“老爸,我們今天寫作文了,題目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三件事》,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事嗎?”還沒等楊照開口,其叡就迫不及待地控訴起來:“我一下就想到生活中最痛苦的三件事了!其中一件就是,”女兒擺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將聲音提高了八度,“我最討厭人家一看到我就問:‘你爸不是楊照嗎?為什么你不會寫作?!”楊照和妻子對望片刻,不禁捧腹大笑。
對于楊照來說,寫作和閱讀是他表達(dá)自己和感受世界的重要方式,文字一直能帶給他無與倫比的快樂和成就感??墒牵畠簠s感受不到這份快樂,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女兒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她是那么獨特的生命,這不正是我們一開始希望的樣子嗎?希望她特別、與眾不同。楊照想到這一點時,突然釋然了。當(dāng)他終于放下自己的主見,對女兒的未來老老實實地說一聲“我不知道”時,他突然有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他開始好奇,好奇女兒將來的人生,這讓他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期待。
楊照開始調(diào)整自己父親的角色,他放下曾經(jīng)對女兒的種種構(gòu)想,只是單純地陪伴在她身邊,陪她玩耍,陪她快樂。
在書中,楊照這樣寫道:“感受我們不一定能理解的快樂,是我認(rèn)為愛一個人最大的收獲?!睏钫障矚g看女兒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樣子,雖然他們常常玩些在大人看來很沒趣的游戲,還經(jīng)常玩著玩著就吵起架來。但是,楊照卻能清楚地從中感受到女兒的快樂。這樣的快樂,讓楊照心生感激。原來,不是他在引導(dǎo)女兒生活,而是他通過女兒的眼睛、女兒的身體,發(fā)現(xiàn)了與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得到完全不一樣的快樂!他不再預(yù)設(shè)任何想法,只是好奇著,期待和女兒一起遇見她想要的人生。
提供更多選擇
其叡六歲那年,有一天傍晚,楊照開車帶她回家。車?yán)锏腃D放的是舒曼的《兒時情景》鋼琴曲中的一支,女兒說曲子沒回到主音,楊照留意地聽了一下,到了最后一小節(jié),音樂果真沒有回到主音,而是在空中飄忽了一下就突然結(jié)束了。原來作曲家譜寫這支曲子的用意就是表達(dá)一種未完成的感受??墒牵@僅僅是少了一個音符這樣非常細(xì)微的差別,一般人根本就聽不出來。楊照非常驚訝,他沒有想到六歲的女兒對音樂竟然有這樣敏銳的分辨力。
在這件讓楊照記憶猶新的事情發(fā)生的一年之前,五歲的女兒開始學(xué)習(xí)鋼琴。之所以讓她學(xué)琴,楊照說,并不是希望她成為什么音樂家,只是盡自己所能給她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多的選擇機會,讓她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可是,讓楊照沒想到的是,女兒接觸音樂之后,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熱情。有時,女兒正在和小伙伴們打鬧,突然一陣美妙的音樂傳來,她會立刻停止玩樂,安靜且專注地聆聽。
有一次,音響里正在放著柴可夫斯基g小調(diào)第一交響曲,女兒滿臉向往地聽完,跑到楊照身邊,趴著他的肩膀想考考他:“老爸,你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嗎?”楊照回答:“是不是也能彈一手好琴?”“不對!”女兒狡黠地眨了眨眼睛,“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練琴也會彈!”說完大笑著跑開了。
楊照笑著說:“其實喜歡音樂是一回事,可是練琴是另一回事。喜歡音樂絕對不等于喜歡練琴?!?/p>
原來,剛開始學(xué)琴時,每個人都會經(jīng)過長時間很無聊的基礎(chǔ)練習(xí)。這對于從小學(xué)過小提琴的楊照來說毫不陌生。可是,他更清楚的是,過了這段時間,學(xué)習(xí)者會嘗到不可言說的快樂和成就感。
“知道了她想要的,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幫她克服障礙?!睏钫瘴⑿χf,“為了幫助她度過那個難熬的階段,我可是想了不少招哦!”
女兒學(xué)鋼琴的頭一年,除了剛開始學(xué)習(xí)時有股新鮮勁以外,大多數(shù)練琴的時間對于五歲的女兒都是相當(dāng)無趣的。為了讓女兒能坐得住,楊照每天都陪伴她在身邊,想著法子哄她。有一次,女兒又不想練琴了,她躺在琴凳上怎么也不起來。楊照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對女兒說:“其叡,如果你能把這支練習(xí)曲彈完,爸爸就畫一只你最喜歡的哈姆太郎送給你,你看怎么樣?”女兒的眼睛突然閃爍起了光芒:“哇,太好了,我彈琴,你為我畫哈姆太郎!”說著就從椅子上蹦了起來,興沖沖地開始彈琴。楊照也絕不食言,他找來紙筆,開始勾勒起哈姆太郎那支小老鼠的形象。從此,女兒彈琴爸爸畫畫就成了家里一道固定的風(fēng)景。等到女兒開始品嘗到彈琴的快樂時,楊照的卡通人物也畫了厚厚的一本了。
看到女兒越來越愛彈琴,越來越愛音樂,楊照心里也樂開了花。一天晚上快11點了,女兒還興奮地拉著楊照說話。她連珠炮似的一口氣問出好多問題:“老爸,你最喜歡的作曲家是誰?”楊照擔(dān)心女兒睡這么晚明天起不來,可是看著她好奇的大眼睛,就心軟了。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一縷微笑不由自主地爬上了嘴角:“我小時候最愛的音樂家是貝多芬。我現(xiàn)在都記得好清楚,那天我第一次聽貝多芬的《春之奏鳴曲》,開頭第一句就把我迷住了。整整一個禮拜那個音樂都在我腦海里回蕩。那一刻,我第一次覺得學(xué)琴還滿幸福的……”楊照說著,女兒笑著。楊照剛回答完一個問題,女兒就有新的問題冒出來,那天晚上,兩人一直講到快一點鐘才睡覺。雖然知道第二天女兒一定會沒精打采,可是楊照說他當(dāng)時就是沒辦法強迫自己、強迫女兒停止,因為這對于他來說,是父女倆溫暖美好的交換共同興趣的寶貴時光。
做個“沒有主見”的家長
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她的鋼琴也越彈越好。她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會自己主動地練琴。她癡迷地聆聽大師的作品,對于喜愛的音樂她會反復(fù)地聆聽,然后反復(fù)地練習(xí)。
“其實還是會有不想練的時候,”楊照說,“有一陣子她甚至厭倦到不想碰鋼琴的地步。我會鼓勵她,但也會對她說,音樂必須由她自己選擇,如果不快樂,就放棄。”
“其叡是個倔強的孩子,她知道自己想要的。過了那段抵觸的時間,她自己又會主動地坐回到鋼琴前,比以前更為努力地練習(xí)?!睏钫照f起女兒時眼神里滿是溫柔和憐惜。
2011年,13歲的其叡和另外兩個同學(xué)舉辦了合奏音樂會。接下來,其叡又舉辦了個人的獨奏音樂會。2012年3月,其叡參加了臺灣音樂大賽,在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她獲得了全臺灣第二名的佳績。8月,她參加了美國的泛美音樂營,在協(xié)奏曲比賽中又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說完這些,楊照趕緊加了幾句:“女兒不喜歡我和她媽媽跟別人說這些事,她覺得這是炫耀。音樂是她的愛好,她學(xué)音樂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夸贊,更不是為了得到什么好名次,只是因為她喜歡,能從中得到快樂?!睏钫疹D了一下,抿嘴一笑:“其實,這正是我希望的結(jié)果?!?/p>
跟孩子相處久了,身為作家的楊照很自然地想要用文字記錄下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楊照說:“女兒小學(xué)之前的事情,她基本都不太記得了。”有時一家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楊照和妻子說起女兒年幼時做過的趣事,女兒都驚訝地大呼小叫不敢相信。她常常纏著他們問自己小時候的事。為了幫她留住兒時的記憶,女兒小學(xué)三年級時,楊照開始提筆為女兒記下童年時光,還有自己在陪伴女兒成長中的心靈感悟。到了2011年女兒小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這些文字已經(jīng)有了一本書的分量了,這便是后來出版的《我想遇見你的人生》。寫作的過程充滿了樂趣。每寫完一篇,楊照都會拿給女兒“審閱”,他對女兒說:“這是寫你的,有些事情你不喜歡或者覺得不對,你可以說,我就不發(fā)表?!迸畠阂矔苷J(rèn)真地看,然后說自己的想法。果真有幾篇女兒不滿意就給“斃”了!常常在這樣跟女兒的互動中,下一篇文章的靈感就產(chǎn)生了。楊照樂呵呵地說:“這本書是我和女兒共同完成的,再加上書名是她媽媽想的,書里的很多照片也是她媽媽挑選的,所以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家庭合作的成果呀!”
看著這么其樂融融的一家,記者忍不住問道:“經(jīng)過這么多年,您現(xiàn)在對于怎么做父親應(yīng)該很有自信了吧?”楊照哈哈一笑:“正好相反,我還記得那次是女兒初中音樂班的考試。我的任務(wù)就是在考場外面等她考完,然后帶她去吃飯休息,再準(zhǔn)備下個考試科目。其實對于我來說,那是最為悠閑的兩天。然而,當(dāng)我在外面等待的時候,我一直心神不寧。其實我不安的不是這場考試,”楊照努力地向記者解釋到,“而是我在那一刻發(fā)覺,女兒將會越來越多地獨自面對考驗,而我不再能幫上忙了。過去,我可以照顧她,幫助她。可是未來,我的幫忙將不再是幫忙,甚至?xí)兂筛蓴_,我必須將手一點一點從她身上拿開。我所要做的,就是因著女兒的改變,不斷地改變自己父親的角色。你知道,做一個青少年的爸爸比做一個小女孩的爸爸更難、更有挑戰(zhàn)性啊。我所知道的只有一點,在女兒的世界里,我沒有主見,她說了算?!保ū疚木芙^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摘錄)
責(zé)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