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
編前話:一項調查顯示,兩代人因育兒觀念不同爆發(fā)矛盾的家庭高達82%。在喂養(yǎng)寶寶的過程中,80后、90后的年輕人有著現(xiàn)代的喂養(yǎng)觀念,而老年人總堅守著自己的傳統(tǒng)育兒理念,彼此不可調和。
事實上,在隔代育兒的大家庭里,溝通是格外重要的。它不僅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還可以讓一個家更和諧、更美滿。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彼此包容,體諒,溝通,正因為如此,才釀出了本文主人公的悲劇……
劉明,1983年5月出生在江西九江。父親在他8歲那年離世,母親張芝花既當爹又當娘。母子倆感情很深。
劉明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市一家科技公司工作。2010年國慶節(jié),劉明和王霞枚結婚。次年,生下了兒子樂樂,由張芝花一手照顧。
2012年5月10日中午,一歲多的樂樂只喝了一點芝麻糊,就不肯再進食,王霞枚下班回到家后,見樂樂衣領濕了一大片,嘴角還有口水往下流,便責備張芝花照顧不周。婆媳倆隨即發(fā)生爭執(zhí)。
2012年5月14日上午10點多鐘,王霞枚接到婆婆的電話,稱樂樂有些低燒。19日凌晨1點多,王霞枚給樂樂量體溫,樂樂卻發(fā)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王霞枚打開燈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只見樂樂不知何時起渾身布滿了紅疹和水皰。她用手輕輕一碰,水皰的表皮就掉了,露出鮮紅的血肉。王霞枚與丈夫一道將樂樂送到了浦東醫(yī)院。此時,樂樂除了渾身掉皮外,還不停地往外滲著血水。急診科醫(yī)生見狀,迅速叫來救護車,將樂樂送往上海市兒童醫(yī)院。上海市兒童醫(yī)院急救室對他進行了全力搶救,但未能挽留住他幼小的生命。王霞枚頓時昏倒在地。
這時,張芝花也趕到了醫(yī)院。她聽說孫子夭折后,哭得呼天搶地。王霞枚怒斥她:“樂樂一直都是你照料的,他死了你就是罪魁禍首!”張芝花聽罷,撲到王霞枚面前又抓又打:“你誣蔑我!你還我孫子!”劉明見妻子與母親扭打在一起,卻沒有力氣去制止了,因為隨著兒子的離世,他對她們徹底死了心。
這家人的關系為何劍拔弩張?事情要從王霞枚結婚時說起。王霞枚結婚時,已有4個月的身孕。張芝花自告奮勇來到上海,幫忙打理她的生活。然而,隨著婆婆的到來,王霞枚幸福的婚姻生活便開始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音符。
一天,張芝花從電視上看到“化妝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的新聞后,強行沒收了王霞枚的化妝包。王霞枚郁悶地說:“冷不丁地不化妝,我好沒安全感!”張芝花卻說:“你化妝,我才沒安全感呢!”王霞枚生下樂樂后,她與婆婆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王霞枚產假滿后回單位上班了。這天下班,她剛走進家門,就看到婆婆把裝有牛奶的奶瓶在熱水中浸泡。還沒等她開口詢問是怎么回事,張芝花就急忙表功:“這是上午沒喝完的奶,倒掉太可惜了,再泡熱就可以喝了?!蓖跸济稓獠淮蛞惶巵恚骸胺磸徒輹茐呐D痰臓I養(yǎng)!”張芝花急于解釋竟道出了平時在家撫養(yǎng)樂樂的方法:“怎么會破壞營養(yǎng)呢?我經常這么做的呀!你看樂樂不照樣長得白白胖胖的嘛!”王霞枚氣得幾近抓狂。待樂樂開始添加輔食時,王霞枚竟發(fā)現(xiàn)婆婆居然把飯菜嚼過以后再吐到樂樂嘴里喂他!王霞枚一陣惡心,再次向劉明提出,讓婆婆回老家,請保姆或娘家父母來照顧樂樂。
王霞枚三番五次要趕母親走,劉明再也控制不住情緒,責備她道:“雖然我媽沒讀多少書,但她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在撫養(yǎng)孩子這個問題上,她絕對比你更有發(fā)言權。依我看,我母親根本就沒錯,是你故意找茬,破壞我們之間的母子關系。”張芝花見兒子幫自己教訓兒媳,不禁起了威風。此后,她常常以“過來人”的姿態(tài),對王霞枚的撫養(yǎng)方式指指點點。王霞枚欲哭無淚。
法醫(yī)經過調查確認樂樂是因兩種并發(fā)癥而夭折的:一是感染,樂樂“掉皮”,使得他的皮膚防御功能幾乎為零,自身免疫力又極低,各種病菌乘虛而入,引發(fā)全身感染;二是休克,樂樂被送進醫(yī)院時已出現(xiàn)了休克狀態(tài),而且他還有腦水腫,沒多久就腦死亡了。
法醫(yī)了解到樂樂死亡前后的身體情況后,排除了藥物、打疫苗、由人傳染等導致染病的因素,斷定樂樂之死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什么是單純皰疹病毒?”法醫(yī)說,常見的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口腔潰瘍、眼角膜潰瘍、生殖器皰疹等。“樂樂在死亡之前,有沒有接觸過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呢?”
王霞枚情緒激動得語無倫次:“是我婆婆!她經?;伎谇粷儯€喜歡嚼飯喂給樂樂吃!”由此,法醫(yī)認定,要了樂樂命的就是張芝花嚼飯之舉。
2012年8月9日,王霞枚與劉明辦理了離婚手續(xù)。不久,王霞枚將前婆婆告到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以追討兒子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為由,向兒子的奶奶索賠兒子的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和自己的精神損失費等共計120萬元。
2012年11月27日,法院作出民事判決:張芝花賠償樂樂死亡補償金5萬元、安葬費2萬元;賠償王霞枚精神撫慰金1萬元,共計8萬元。
雖然王霞枚勝訴了,可手捧判決書時她沒有絲毫的欣慰和快樂,有的只是悲涼和無奈。
寫在后面:
悲劇溯源是婆媳關系劍拔弩張所致。如何化解婆媳關系的“劍拔弩張”?首先需要中間人從中調和——本案中,劉明在母親與妻子的對峙中沒有起到應有的調和作用,而是一味地用孝順放大了母親與妻子之間的矛盾,最終使看似平?,嵥榈钠畔泵芤徊讲窖葑兂刹豢烧{和的沖突;其次需要當事人抱以寬容與理解的心態(tài)相處——本案中,張芝花雖然不懂得科學育孫,但她育孫的出發(fā)點是善意的,而作為知識分子的王霞枚卻不能放下清高和尊嚴,與張芝花妥善溝通、耐心講解,而是一味地抱怨,無疑使婆媳關系越來越緊張,最終彼此心生怨恨。
此外,本案留給我們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老人如何科學地帶孫子?當前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老人負責帶小孩,如此,家庭中就存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形態(tài):一是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另一種則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孫輩的隔代教育。兩種教育方式的交鋒,無疑會引發(fā)各種矛盾。
俗話說“一代管一代”,遇到想法沖突,應該聽孩子父母的。盡量不要讓孩子看到大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很明顯,老人容易事事包辦,孩子很難發(fā)展自我能力。而父母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發(fā)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更好的語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會有耐心引導他們去探索外部世界,培養(yǎng)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語言能力。而現(xiàn)實中,父母卻很難做到親自帶養(yǎng)孩子。因此在無法實現(xiàn)父母帶的情形下,爸爸媽媽要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對孩子的教養(yǎng)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互動,稱贊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糾正不當的行為。
當然,老人帶孩子也不是一無是處。早教專家馮德全有本書叫《誰說爺爺奶奶不會帶孩子》,書里提到老人帶不好孩子的關鍵詞如:包辦、代溝、縱容、過度憂慮、生活閉塞、文化缺失等。但他認為如果爺爺奶奶肯放手,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獨立的愿望,爺爺奶奶也可以帶好孩子。馮德全為此提醒老人:有些話,千萬不能說——你爸爸小時候還不如你呢!/別怕,我去跟你爸說!/你媽不要你了!/你真笨!/你和你爸一個德行!/沒事,奶奶去幫你認個錯。/小孩子問這么多干嗎?但愿老人們可以以此為借鑒,在育兒中多多克制。
在養(yǎng)育孩子中,沒有絕對的對錯。當老人執(zhí)意堅持自己的觀點或做法,而這種做法又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時,年輕父母則不妨做點讓步;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么在堅持己見的同時,也要講求溝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讓人。老人幫我們帶孩子,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幫助,應該盡量讓他們感到寬心、肯定和安慰。如此才會避免矛盾發(fā)生,并且讓家里充滿愛意和溫情。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