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華 李啟強
摘要:云南作為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少數民族文化最多的省份。大理鶴慶新華村的白族銀器作為民族文化中的一只奇葩,在它的精美華麗背后展現著耐人尋味的藝術特點。作為白族文化的載體之一,體現的是一種歷史文化價值,顯現出來的是大理白族文化多樣性和復合化的特征,本文就鶴慶新華村白族銀器的藝術特點進行論述。
關鍵詞:鶴慶新華村;白族銀器;銀器特點
作者簡介:
梁永華(1986.5-),男,籍貫:山東省濰坊市,單位: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職稱: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人類學。
李啟強(1988.10-),男,籍貫:四川省開江縣,單位: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職稱: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原理。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鶴慶新華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鶴慶縣北的鳳凰山下,古代是茶馬古道的一個古老驛站,現代是大理到麗江旅游線上的一個中軸位置。新華村的銀器加工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南詔時。近幾年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鶴慶新華村白族銀器加工作為一個文化產業(yè)走向全國。鶴慶新華村是一個千年的白族村落,因為處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是白族、漢族、藏族等幾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地方,因此這里的銀器藝術特點也帶有幾個民族的藝術特點。白族銀器也成了幾個文化負載體,有著豐富的文化藝術特點。
鶴慶新華村的白族白族銀器按應用功能可分分為飾品系列、用品系列、收藏品系列、宗教法器四大類,以下就對白族銀器分類進行闡述:
一、飾品系列
鶴慶新華村白族銀器的飾品系列,按裝飾部位主要分為:頭飾、頸飾、胸飾、手飾、腰飾及其他飾品。飾品的主要作用是人的佩戴更顯華貴美麗的特點,顯現各民族人的民族文化區(qū)別,有些少數民族就喜歡穿金帶銀,如白族、傣族、苗族、藏族等少數民族。鶴慶新華村白族銀飾也是數量銷售最多的產品。飾品的起源最初為遮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fā)展,開始向著修飾部分轉化,衍生出了以修飾為主的各種裝飾。飾品就是裝飾和佩戴的,有些飾品可以起到美化、修飾的作用,好的飾品可以讓人煥然一席的感覺。飾品的系列大部分是由小的銀件組合而成,比較大的飾品是腰飾品,因為其特殊的位置,跨在腰上,所以面積很大。飾品因為其佩戴在外表的緣故,都體現著精美、富貴、等特點。在構成上因為中國元素的豐富,也是萬千不同,每一個飾品、每一個類別的飾品都不會相同。但是飾品的構成元素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新華村銀器飾品的構成也是一樣,有些基本的造型設計元素還是可循的。
鶴慶新華村飾品的組成,主要是按照點、線、面不同體積的白銀組成。在點和面之間主要是用線連接。這里的點可以理解為用飲料加工的小球,線可以理解為銀條,面就是銀片。幾乎每個飾品都不會離開這些基本的元素組成。在文理上,基本是由植物紋、動物紋、魚紋、水紋等組成,圖案主要為一些吉祥圖案,代表美好的寓意,如蝴蝶紋、健康長壽、幸福吉祥等,以暗喻幸福吉祥。對于紋樣的構成方式主要有單獨紋樣、連續(xù)紋樣、和綜合紋樣。在飾品里用得最多是單獨紋樣和連續(xù)紋樣。因為飾品體積小,不可能用過多的紋樣。只能盡量少的紋樣,進行細致的刻畫。
二、用品系列
鶴慶白族銀器用品系列,按用途不同可以分為:酒具、茶具、煙具、餐具等,品類繁多,造型各異。銀器的用品系列主要作用為工具的使用,其次才體現其美的價值。用品系列的銀具的構成大部分是用大塊的銀片打制而成,最后經過焊藥的焊接,把銀器連接成一個整體。在用品系列里比較有突出特點的是寸發(fā)標師傅的“九龍系列”。在九龍系列里最有代表性是“九龍壺”。九龍壺是一套酒具,又一個酒壺、一個托盤、八個酒杯組成。一壺酒正好倒?jié)M八個酒杯,不多不少,一滴都不會外漏。壺整體造型端莊,細勁,流腹,壺的柄為一條龍形,另一側為彎曲的流形,以圓柱串珠橫板。壺的全身有九條龍,其中壺蓋、壺柄、壺嘴上各有一條龍,壺身滿附六條龍,神態(tài)各異,異常的美麗。八個酒杯口形為圓行,杯身下為蓮花形底座,底部向外,呈現喇叭狀,酒杯的大小很適合人的手的拿和握。酒盤也是圓形的,盤內刻著龍、八仙、藏八寶等圖案。此套酒具設計非常巧妙,是云南大理白族銀器藝術的典型之一,也是其精美藝術的代表之一。
三、收藏品系列
隨著近些年的收藏價值的升溫,白銀本身的價值就在幾種貴金屬之中,加之工藝人的精美手藝在銀器上,使銀器具備了更好的收藏價值。收藏品系列主要包括十八般兵器、仿古三足酒杯、九龍屏風、銀畫等。有些酒具等也被收藏,如九龍壺、九龍火鍋等,游客買走之后,并沒有用它們喝酒、吃飯,而是放在家里收藏起來,所以說收藏的白族銀器不一定就是只有藝術價值而沒有實用價值的器具。十八般兵器突出的是造型各異的兵器,這些不具有實用價值,只是具有欣賞的藝術價值。仿古三足酒杯,是人們對于古代祖先文化的一種繼承,人們希望有那么一套酒杯,來回味先祖的文化。九龍屏風、銀畫這些都是只有裝飾作用的藝術價值,把他們擺放在家里顯得有地位和藝術價值,滿足人們內心渴望的一種顯示。
四、宗教法器系列
西南地區(qū)是少數民族文化豐富的一個源泉,因為這里的少數民族居多,每個少數民族的信仰不同,他們所信仰的教也不一樣。為了滿足各自信仰的不同需求,這里的打造的法器也不同。云南大理白族地區(qū)主要信仰道教、佛教等。其中佛教還分大乘和小乘佛教。白族銀器打造的法器主要為藏族同胞打造的法器,主要包括銀經盒、銀佛盒、佛香爐、轉經筒、佛箱、五香盒、凈水壺、凈水碗、佛塔、佛燈、銀念珠、燭臺、法號、護身符等、宗教人物主要有觀音、護法等。宗教法器里面主要以藏族地區(qū)需要的藏傳佛教器具為主,這些器具外形圖案大都相同,包括蓮花、寶相花、卷草紋、麒麟、觀音、護法等,紋飾以云雷紋、水波紋等。題材以一些神仙故事為主,以表達人們對佛教的信仰。
白族銀器的藝術特點可以說是白族人民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集思廣益、民族文化結合帶來的結果,這其中的藝術精華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有些傳統的東西我們需要繼續(xù)繼承,還需要結合現代人的思想進行創(chuàng)新,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白族銀器文化特點作為祖國大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只奇葩,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
參考文獻:
1、韓澄,鶴慶白族金工歷史[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7年,第四頁
2、陳紅梅,云南大理白族銀器藝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11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