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健 高洋
摘要:本文在論述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概念的基礎上,對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相互關系展開了研討,提出了培養(yǎng)大學生感恩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的觀念,并通過相關的理論推導和教育研究,提供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與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感恩意識;關系;培養(yǎng)
指導老師:高洋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1、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概念
1.1社會責任感的定義
社會責任感,通俗地講就是個人對他人、環(huán)境、社會的關懷和義務,是對外界責任的心理表現(xiàn),社會責任感不但具有指導個人心理和行為的作用,而且具有外向性功能,高度文明的社會,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就越強烈。大學生的責任感包括:自我責任感、家庭責任感、他人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其中社會責任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代表大學生心智成熟的程度,關乎大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以及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命運和前途。
1.2感恩意識的定義
感恩意識,一般來講就是指個體對自然、環(huán)境、社會、他人給予的恩惠和方便的認可心理和意欲回饋的心情趨向,感恩意識既是一種感激的心理狀態(tài),又是一種行動上的可能行為,還是一種對待外界的態(tài)度集合,還是一種重要的個人品德,感恩意識對于社會發(fā)展、個體間溝通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個感恩意識強烈的個體,其發(fā)展的動力和潛力就會越大,進步的幅度也就會越明顯。大學感恩意識包括:對家庭的孝心、對他人的誠心、對社會的良心、對環(huán)境的愛心,大學感恩意識的提高事關大學生個人的人格完善和品質形成,也對高校教育的成敗有著直接的體現(xiàn)
2、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關系
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關系,感恩意識是培養(yǎng)大學生認真對待人生和事物的基礎,有牢固感恩意識的大學生會對周邊和社會有更加主動的回饋、幫助和改變意識,進而產(chǎn)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會形成指導大學生正確看待人生、他人、環(huán)境和社會的心態(tài),使其更容易感知恩惠和便利,進而促進感恩意識的強化。總之,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關系是彼此促進,應該建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在促進大學生良好發(fā)展的基礎上,使教育更有效和社會更人性,充滿勃勃的發(fā)展生機。
3、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
本課題立意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相互關系,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形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現(xiàn)狀的初步認識,并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提出了培養(yǎng)大學生感恩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的觀點。
3.1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問卷調查
本課題發(fā)放問卷調查600份,等額選取大學一直四年6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300名、女300名;問卷從大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fā),采用結合大學生心理的提問方式,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現(xiàn)狀進行了了解。在問卷中提出了“你是否人為自己具有感恩意識”、“你是否給他人提供利索能及的方便”、“你對見義勇為的看法”、“你與家人聯(lián)系的頻率”、“你從事過那些愛心活動”、“你對社會的評價”、“你最感謝誰”等問題,多方位地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實際。
3.2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訪談調查
本課題還對10位大學舍務人員、10位食堂工作人員、10位教師和10位輔導員進行訪談,探尋經(jīng)過感恩意識培養(yǎng)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變化。
3.3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
根據(jù)訪談調查和問卷調查,在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首先,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一些學生以個人為中心導致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其次,大學生感恩意識有待加強,一些學生對于家人、同學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對他人給予的恩惠和方便予以正確地對待。其三,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高度相關,并可以通過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感恩意識。
4、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感的提高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我們開展了培養(yǎng)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專項教育,從認知的層面培養(yǎng)學生感恩于心,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體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同學的幫助之恩。例如:我們開展“母子書信對話”活動。以信件為載體,傳遞愛的信息,采取含蓄的方式實現(xiàn)母子的情感溝通,傳遞親情,增進理解,感觸真情,使學生真正感覺到親情的溫暖。此外,我們還開展了“消除隔閡”活動,對同學之間的誤會積極干預,挖掘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在相互幫助、相互協(xié)調的關系,使學生間溝通更順暢,心態(tài)更平穩(wěn),更能感受到來自學校、教師、同學的愛與關護。通過教育和培養(yǎng)讓學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搞好學習、促進成長,以更好、更快地成材,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回饋社會。在加強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同時也相應地開展了社會責任感的教育,讓大學生知道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
5、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感提高的實效
根據(jù)對40位大學舍務人員、食堂工作人員、教師和輔導員的訪談,我們可喜的發(fā)現(xiàn)通過感恩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了顯著的提高,一位舍務人員說:經(jīng)過教育后,大學生責任感增強,寢室樓的衛(wèi)生有了明顯改善;食堂人員反映:很多學生在用餐時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減少了;一位教師說:有了感恩意識的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并且可以幫助其他同學;輔導員普遍認為:通過感恩意識培養(yǎng),大學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日常行為和思想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和提高。綜上所述,利用感恩意識培養(yǎng)可以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高,使其更能主動地發(fā)展,形成積極構建自我優(yōu)秀素質的趨勢,更有力地促進大學生成長和成材。
參考文獻:
1、劉海濤,鄭雪,聶衍剛.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3)
2、陳玲,譚玉成,梁軍.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高教論壇.2011(10)
3、劉健,江文,張敏強,黎煜新.大學生考試作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07)
4、謝四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因素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6)
5、劉勇,譚小宏.大學生社會責任心的結構與發(fā)展特點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