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在澳洲,庫克算是中產(chǎn)階級,擁有一所距海邊很近的觀海小樓,建筑面積有四百平方米。室外小花園里綠草如茵,周邊種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草坪修剪得很整齊,園內(nèi)還有一個小游泳池。
在庫克家里聊天的時候,他的兒子夏奇回來了,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夏奇看上去只有十一二歲,高高的個子,一頭金色的頭發(fā),臉上潮紅,微微有些汗意。庫克說:“夏奇今天出門打工了。”這讓我很吃驚。
庫克夫人對我說:“小孩子出去打工,這在澳大利亞是很正常的事情。無論家里是否有錢,孩子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家長都會讓孩子每周出去打一兩天工,自己賺零花錢。夏奇每周要抽時間去給一戶人家修剪草坪,每次是兩個小時?!?/p>
我擔心地問:“你們就不擔心他因操控打草設備不當而受傷嗎?”
庫克說:“你不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他永遠也做不好。當然,夏奇出去打工之前,我教過他如何修理草坪。”庫克朝窗外一指:“就在我家花園里邊練習。他掌握技術后,才讓他出去打工。孩子受傷不可避免,我會教孩子一些避免受傷的注意事項,還有受傷后應當如何自救以及求救。這些都是在實踐中需要用到的常識,現(xiàn)用現(xiàn)教肯定來不及。”
庫克對我說:“以前我家的花園都是我來打理?,F(xiàn)在大多時候都是交給夏奇來做。游泳池也由他定期清理。當然,我要付給他工錢。”
澳洲的孩子考上大學后,父母允許孩子吃住在家里,但不會幫孩子付學費,孩子的學費和零花錢需要自己打工賺取。如果打工賺來的錢不夠,可以申請政府貸款,工作以后再還貸。在澳洲的家長和孩子們眼里,把手伸向父母要錢要物是一種不可忍受的恥辱。
澳洲人注重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金錢物質(zhì)不應該是別人給的,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賺來的。這些教子觀念讓我受益匪淺。
(肖進摘自《好家長·幼教新天地》)(責編 冰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