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琦
許久以來,臺灣流行著一則冷笑話。一位上將退休之后賦閑在家,百般無聊,郁郁寡歡。妻子知道他犯了官癮,所以每天早晨拿著一張“簽呈”,上面寫著:擬采購黃瓜二兩、白米一斤、雞蛋十五個、蔥一把,請示是否可行。老公得意地拿大筆一揮:如擬所請。
這個笑話折射出臺灣將官們除役之后的蒼涼與無奈,也凸顯出除役后的軍伍人員不知所措的晚年人生。事實上,“精實案”在二十年以前就已經(jīng)啟動,一批又一批校級以上的干部離開他們的袍澤弟兄,開始一段十分陌生的、面向社會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他們的名字叫做“退除役將官”。
對于退除役將官,臺灣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制度與服務機構(gòu)。除了有一份足夠養(yǎng)家活口又能衣食無憂的待遇,還有很好的銀行利息讓大家一輩子無需過窮日子;并且在除役以前的至少半年到一年間,給所有即將下崗的這一大批哥們,施以極為完整的輔導課程,幾乎涵蓋了各種企業(yè)管理內(nèi)容,檔次絕不亞于EMBA,目的就是要輔導他們提前退伍之后,可以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
但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凡是在軍中當過官的,不免會有“官本位”和“官僚氣息”。這些中年的校官離崗之后,許多投身私企應聘為高管,不到半年就被人撂了。原因是他們喜歡亂指使其他屬下,或者拿出無比的正氣,到處管閑事;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合適,到最后老板只得要他們走路。道理很簡單:咱小廟容不了大和尚。
略有身份的將官級,幾乎都會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民企,高薪聘去當高級顧問。老實說,他們還真不愿意委身,不過這些聰明的單位,都會拿出一套說法讓他們就范:每個月幾十萬、不用上班、給車、給辦公室、給司機。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某種關鍵的場合出現(xiàn),讓對手知道自己手上有步兵、裝甲車、還有隱形飛機和洲際飛彈。不過,這些人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往往讓人耍了還不知道,或者成了法人,做了代罪羔羊。
老實一點的,抱著大把退休金去了股市搞投資。各銀行或證券行的VIP房里常見到他們的身影。這樣的日子也有很大的風險,因為股市是大戶玩的,小戶往往敬陪末座而且很容易清潔溜溜;所以開心的時候少,悲慘的時候多。他們的天份在于如何設計飛彈大炮,指揮小兵們服從聽話,至于如何發(fā)家致富,壓根兒就不是他們的專長。因此,用不了幾年,血本無歸的大有人在。
說來說去,最后能低頭的,就只能干三樣活兒。第一,開個小館子挺不賴,至少有幾個袍澤弟兄可以來捧個人場,不愁吃穿。第二,做個自由駕駛,出門去開出租,也能打發(fā)時間。第三,當保全(保安),身強體壯,個個都是精英??傊?,也能混點名堂.
盡管如此,退除役官兵還是應當謀事的,如果長期賦閑在家,這些人容易與家人鄰里格格不入,鬧出糾紛。想當然耳,當初天天在軍隊里當指揮,聽命令,現(xiàn)在沒人可以管,只好管老婆孩子,還有社會上那些看不慣的事。所以嘛,除役之后,家里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報載,臺灣社會即將又要增加一大批這樣的軍中流浪漢,祝福他們活出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