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樹安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將傳統(tǒng)的水育秧改為旱地育秧,從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質,增強了抗逆性和苗發(fā)根力,培育出根系發(fā)達的壯苗。
一、水稻旱育秧技術
1、苗床準備
苗床選擇: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條件不育秧,對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選擇在背風向陽、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方,要求土壤透性好,有機質含量高、土壤團粒結構好、疏松通氣。
2、苗床的制作與施肥:床土培肥依田地類型而定。菜園地培肥的做法是:秋冬空茬后,畝施稻麥秸稈為主的腐熟有1500公斤,播種前7-10天施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氯化鉀15公斤或苗床專用肥50公斤。
3、苗床消毒: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為有效防止青、立枯病的發(fā)生,播種前應結合整地施用壯秧劑來、調酸,或噴施3%廣枯寧800倍液來消毒。
3.1播種
播種。播種前苗床要反復多次澆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育人吸收水分,不能用堿性水。播種時芽谷要分廂過秤,均勻播種,每平方米播種50-75克。
3.2苗床管理
溫度管理。秧苗注意調溫、調氣、煉苗,其中心是科學管膜,主要分為兩個階段:(1)齊苗后1-2葉要充分通風煉苗,晴天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揭開一邊,到2葉1心后要加大通風,3葉后要晝夜通風煉苗。(2)播種到1葉期要密封薄膜,保溫保濕促齊苗,膜內溫度不高于35℃不揭膜。
水肥管理和化控。在育秧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用水。旱育秧苗床播前已澆透墑,1葉1心前不必澆水,生長期間要控水煉苗,防止秧苗徒長,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秧苗素質,若出現(xiàn)早晚秧苗無水珠、床土干燥、午間葉片內卷3種情況之一時,才能在早晚適當澆水,要一次澆秀,切忌天天澆。一般不再施肥,若缺肥,2葉1心時可結合灑水適當補肥提苗促分孽,每畝施尿素6-8斤。未用壯秧劑的田塊,秧苗2葉1心時,要噴灑一次多效唑或稀效唑。葉齡為4-5葉,苗高為14-18厘米時可進行秧苗移栽。移栽前要澆透水,用手拔或鐵鏟起苗,盡量多帶土、少傷根,以縮短緩苗期。
青、立枯病防治。青、立枯病是水稻旱秧的主要病害,施用壯秧劑和苗期噴灑廣枯寧是防止該病的主要措施。在秧齡為15天左右、壯秧劑藥效減弱時每平方米用2-4克廣枯寧粉劑兌水2公斤噴霧。揭膜后噴施2-3次,可有效控制青、立枯病。
4、施肥
施肥原則:穩(wěn)定前期用肥量,適當控減后期用肥量。肥料搭配上控氮增磷補鉀,以腰骨肥為主,施用經高溫腐熟的農家肥,合理施肥各種生物肥料、緩釋性有機無機復合能。控制和減少化學合成肥,少許了氮肥,禁止使用硝態(tài)氮肥。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奪取高產的重要措施。栽插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群體過于繁茂,相互遮蔭引起病蟲害?;久缣伲y以保證有效穗。通過試驗和栽培實踐,Ⅱ優(yōu)725、岡優(yōu)725、優(yōu)明86適宜的基本苗為8-12萬,一般早栽和高肥力田塊苯酚苗可稍少,晚插和低肥、冷浸田塊基本苗宜稍高。
6、科學管水
曬田:曬田應根據栽插期、苗情、土壤質地、肥力、氣候等靈活掌握。應遵循"苗到時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一般栽秧后15-20天或當田間苗數達到18-20萬苗時排水曬田。冷浸田、土質粘重田、肥力水平高的田塊宜早曬、重曬;沙質田、遲栽田、肥力水平較低田塊宜輕曬或多次輕曬
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1、農業(yè)防治
適時翻耕、灌水滅蛹。冬閑田適時翻耕、深灌水,將稻田附近的水溝邊、池埂的雜草出凈,消滅越冬害蟲,從而減少蟲源基數。
1.1田間管理。(1)實行規(guī)格化條栽,可使通風透光條件明顯改善,蔭蔽減少,田間濕度降低,稻株莖葉生長健壯,細胞組織較硬,從而有效地增強水稻抗病蟲害的能力,有效地減輕危害。(2)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營造不病蟲發(fā)生的環(huán)境,減少病蟲危害。要根據水稻各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科學灌水,以影響土壤濕度及田間小氣候,從而影響病蟲的發(fā)生。施肥種類水平對病蟲有很大影響,過量的氮肥往往導致"瘋長",作物抗性下降,許多病蟲害發(fā)生加重。
2、化學防治
采用“抓兩頭(秧苗期、孕穗破口期)、放中間(分蘗期)”和“治小田,保大田”,按照防治合理選用高效、低效農藥的施用策略。具體做法是"苗期集中用藥,治秧田,保大田,這一時期主要是注意防治二化螟兼治稻薊馬;中期按病情和蟲情適當用藥;孕穗破口期是防治的主要時期,這一時期應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主要害蟲和防治紋枯病、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穗期綜合癥等病害。
(作者單位:164021黑龍江省趙光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