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文煥
著名作家楊朔曾說過:“每個人心里都埋藏著一團火種,只要善于撥動它,它就會熊熊燃起來。”在以形象性和情感性為特征的語文教學藝術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益,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本人就語文教學中的激勵藝術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用啟發(fā)式激勵法滿足學生受尊重的需要
啟發(fā)式是激勵的常用方式,運用啟發(fā)式去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藝術地去啟發(fā)學生形成這種需要,激勵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學習,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
二、用操作激勵法滿足學生友愛和歸屬的需要
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是形象性和抽象性的高度結合。所以采用直觀的操作激勵法,使學生逐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是非常必要的。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充分利用教具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并運用學具,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動手操作和相互合作的機會。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的實踐活動,可以滿足學生動手、動腦和求知的需要,也可以為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動的表象基礎,這樣也就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練習激勵法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痹诮虒W結尾階段,通過檢測,反饋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達到的程度如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若達到要求給予肯定評價,以帶來激動、興奮、喜悅的效應,激勵他們后續(xù)學習。若發(fā)現(xiàn)欠缺,及時補救。同時組織學生互相編題,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這種方式適合學生的好動心理,能使學生在幫助別人中驗證自己的能力,增強自我效能感。
四、精神激勵法喚起學生求知的需要
教學時要結合有關的學習知識,介紹一些與學習有關的故事、趣聞與史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在人類發(fā)展歷史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和頑強學習的精神,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對后續(xù)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如:介紹司馬遷與《史記》的故事;介紹史鐵生與地壇的故事……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激動學生求知的欲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讓學生終身難忘。用這些故事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努力學好語文。
總之,要運用好激勵機制,要以師生關系的融洽,相互尊重,平等與合作為前提,以激發(fā)興趣為先導,以開掘潛能為宗旨,以教師的教育行為作為外部誘因,以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目的,進而形成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