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樹梅 高一平 沈歡
【摘 要】目的: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以50歲發(fā)病率高,盡早進行結腸癌的根治性手術切除,同時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對于結腸癌術后的恢復尤為重要。近年來,我科共有12例患者行結腸癌根治術,手術后護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3年間我收治12例腸癌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8至78歲,平均年齡65歲,均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 護理
2.1體位護理:加強生命體征和心肺功能監(jiān)測,預防并發(fā)癥。首先注意患者臥位,患者手術均在全麻狀態(tài)下進行,回病房后患者應該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引起呼吸困難,待清醒病情穩(wěn)定后可改為半臥位,這樣有助于患者腹腔和盆腔的引流,并減輕切口縫合處的張力。其次給患者臀部墊氣圈或海綿墊,以減輕肛門受壓。第三加強生命體征和功能監(jiān)測,患者由于年紀大、創(chuàng)傷、麻醉等諸多因素,術后容易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加強生命體征和心肺功能監(jiān)測是保證患者康復的有利條件?;颊咝g后24h內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每2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一次,觀察患者的神志、意識和出入量情況并做認真的記錄,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監(jiān)測心電監(jiān)護、動脈血氣分析,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結腸癌術后患者應該禁食、禁水,待腸蠕動恢復后方可進食,老年患者耐受力差,術后應注意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必要時可遵醫(yī)囑給予止疼泵或藥物治療。積極預防感染,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2引流管的護理:因為患者術后帶有各種引流管,因此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引流管的護理。首先要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扭曲、打折、受壓、脫出,隨時觀察管道通暢情況,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其次在拔尿管之前先夾管,每隔1.5至2小時或患者有尿意時開放,以訓練膀胱收縮功能,促使自動排尿的恢復。第三拔出尿管后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觀察是否存在膀胱麻痹、尿潴留,必要時重插尿管。
2.3腸造瘺口的護理
患者行腸造瘺口,在造瘺口開放前應保持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用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布外敷造瘺口,保護腸管,并及時更換浸濕的敷料,防止感染。術后2~3天可開放造瘺口,并觀察造瘺口腸管的血運情況,觀察大便是否通暢,如出現腹脹、腹痛、大便排出困難時,應注意檢查造口是否狹窄,及時給予擴張利于糞便排出。如造瘺口腸粘膜水腫,可用50%硫酸鎂濕敷,促進其消腫。由于造瘺口初期糞便排出無規(guī)律而且稀薄,容易誘發(fā)細菌感染,應囑患者家屬在患者排便后用溫開水擦洗造口周圍皮膚,并涂抹氧化鋅,防止患者皮炎和感染的發(fā)生。
2.4心理護理:對于已明確診斷為結腸癌的患者,要抱有同情心,多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向他們解釋結腸癌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早期治療,是可以治愈的。讓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及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不良情緒刺激,注意勞逸結合。需要化療的患者,向其講明術后化療可殺滅潛伏在身體某個角落的殘余癌細胞,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熎陂g可出現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囑患者應在總攝入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分餐多次進食。要開導和鼓勵患者:為了提高今后的生活質量,要勇于面對現狀,順利渡過化療期,爭取早日出院。
2.5飲食護理:結腸癌術后的患者,要遵醫(yī)囑給予飲食。飲食應以稀軟開始,體內逐步適應后再增加其他飲食。注意不要吃過多的油脂,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食物,每天都要有糧食、瘦肉、魚、蛋、乳、各類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種的量不要過多,這樣才能補充體內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應注意多吃含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如海帶、紫菜等。需要化療的患者,向其解釋化療的方式、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如何處理,同病種患者治療情況,化療期間的飲食指導等。
3 小結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術后及時有效的護理是患者康復、 減少并發(fā)癥的有效保證。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加強營養(yǎng),預防并發(fā)癥等護理。護理人員應掌握結腸癌的發(fā)作特點和原因,掌握術后各項護理技能, 并不斷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減輕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提高患者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