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
【摘要】目的應用三種不同的梅毒檢測方法測定血清標本梅毒抗體并評價檢測結果。方法收集梅毒患者血標本100例,分別采用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方法檢測。結果在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通過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方法檢測均呈陽性的有93例,其中有98例TPPA檢驗呈陽性,有93例TRUST檢驗呈陽性,96例SYP檢驗呈陽性。在120例非梅毒對照組中,有116例經TP-ELISA檢測呈陰性,其特異性為96.67%。結論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現(xiàn)象,為避免此現(xiàn)象對梅毒檢出率的影響,可對TP—ELISA檢驗呈陽性的標本,做TRUST和TPPA 復檢。
【關鍵詞】梅毒;TP—ELISA;TRUST;ACONSYP;TPPA
【中圖分類號】R75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156-0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為梅毒螺旋體,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傳染,手術、接吻、哺乳、輸血等方式傳播。梅毒螺旋體可侵犯全身各臟器,造成多器官病變,功能失常,組織破壞甚至死亡[1]。病原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梅毒的實驗室方法,其中血清學檢測
包括非特異性抗心磷脂抗體血清試驗和特異性抗體血清試驗。為了盡早發(fā)現(xiàn)和確診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需找出一種靈敏性高、操作簡便、快速準確的檢測方法。為此,我們收集了100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標本作為實驗組和120例非梅毒患者作為對照組,分別采用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檢測方法,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1材料: 我們收集的100例患者均為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來我單位檢測的梅毒患者,經TP-ELISA檢測血清標本都呈陽性,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4±0.6)歲,此組作為實驗組;又選取 120例非梅毒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孕產婦25例,20例冠心病患者, 10例糖尿病患者, 20例結核病患者, 15例肝病患者, 30例正常體檢者,年齡18~79歲,平均(51±0.3)歲,其中男71例,女。
1.2方法: 從梅毒患者身上抽取3ml肘靜脈血,分離血清后檢測,先對呈陽性的標本進行TP—ELISA檢測,再分別采用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方法檢測。所有試劑均在有效使用期內,試驗操作和結果判斷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2結果
在100例梅毒患者血清中,通過TPPA、TRUST、ACONSYP(SYP)三種方法檢測均呈陽性的有93例,其中98例患者TPPA檢驗呈陽性,93例患者TRUST檢驗呈陽性,96例患者SYP檢驗呈陽性。結果顯示TRUST敏感性略低于TP—ELISA、SYP和TPPA。120例非梅毒對照組中,有116例經TP-ELISA檢測呈陰性,其特異性為96.67%。
3 討論
人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特異性抗螺旋體抗體和非特異性抗類脂質抗體在患者血清中產生。由于梅毒的特異性抗體出現(xiàn)的早、消失的遲,所以即使經過正規(guī)的治療,仍可將特異性抗體檢出,甚至可終生檢出[2]。
目前常用的梅毒檢測方法分為以下三類:
3.1病原學檢查: 早期梅毒檢測的最好方法是病原學檢查,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患者在用藥前取出的淋巴結穿刺液或病灶滲出物,觀察其形態(tài)特征和運動方式。
3.2血清學檢查: 該法通過檢測非特異性抗心磷脂類抗體和TP特異性抗體,是梅毒診斷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膠體金(SYP)、密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SYP采用雙抗原夾心法原理,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快速定性檢測出梅毒螺旋體抗體。但在血漿濃度或血清過低的情況下,SYP會呈現(xiàn)假陰性反應。SYP檢驗具有操作簡便、結果快速、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主要用于臨床急診患者篩查,但不適合批量檢測;TRUST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都低于SYP法。它會受風疹、結核病、猩紅熱、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傳染病影響檢測結果,或對早期梅毒、潛伏期、三期梅毒及治療后梅毒呈假陰性反應。由于TRUST敏感性和特異性的局限性, TRUST不適于梅毒的診斷,只適于篩選試驗; ELISA利用抗原的不同特性檢測血清中TP_IgG抗體和早期的IgM抗體。此法操作簡便、結果準確、成本低廉,主要用于大批量血標本的篩查試驗,如臨床各科室手術前的檢查和輸血等。但TP—ELISA本身也存在問題,如標本中一些血漿蛋白紊亂,類過氧化物酶樣物質的增高,都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造成假陽性[3];TPPA具有相當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由于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體抗體滴度未達到試劑盒的檢測范圍,會導致TPPA對早期梅毒的檢出率比較低,產生假陰性反應[4]。TPPA主要用于對前三種方法檢測出的陽性標本進行復檢。
3.3分子生物學法: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發(fā)展,PCR和免疫印跡技術為梅毒的診斷提供了新的檢測手段。分子生物學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較強的特異性,尤其是在先天性梅毒、早期梅毒及神經梅毒的檢測中,為梅毒的早期診斷與預防做出了重大貢獻。
總之,為了滿足病人和臨床需要,梅毒的診斷必須根據患者病史、臨床癥狀、體檢及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分析,實驗室工作人員需將不同檢測方法進行合理的搭配,采用TP—ELISA和TPPA 或TRUST進行梅毒檢測,這樣既能提高梅毒的檢出率,又可利于梅毒的早期診斷。
參考文獻
[1]孟德娣,房功思.實驗室常用梅毒檢測方法的評價[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8,20(6):622 623.
[2]黃波,鐘方木,紀紅星.3種梅毒診斷試驗的臨床應用評價[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7,4(1):10—11.
[3]謝益君;梅毒的實驗室診斷[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8年03期
[4]劉衍春,鄭凌,唐榮才.TPPA-凝膠結合法用于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的實驗研究.臨床輸血與檢驗.2007年第04期
[5]王飛,黃艷春,吉軍,徐怡,馬玉蘭.梅毒螺旋體抗體的4種血清學檢測方法的應用評價[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鄭穎,丁文杰,單曉潔,劉素霞.5種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的臨床應用評價[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