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心肌是否有損害。方法對56例高膽紅素血癥的新生兒進行治療前后的肝功能和心肌酶譜的檢測。結(jié)果高膽紅素血癥患兒治療前、治療后心肌酶比較具有極顯著性差(P<0.01),表明心肌酶的升高與黃疸程度有關聯(lián)。結(jié)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能造成心肌損害,而且膽紅素濃度越高,心肌受損就越嚴重,但隨著高膽紅素血癥的治愈,心肌酶逐漸下降,不一定造成心肌細胞的不可逆損害。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心肌受損
【中圖分類號】R27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7-60-02
高間接膽紅素血癥(高膽)是在新生嬰兒中的常見疾病,該疾病對人體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損害已被普遍認識,但高膽對心肌的影響目前國內(nèi)對此的報道卻比較少。為了探討研究新生兒高膽血癥對心肌的影響,我們對從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56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進行心肌酶譜的檢測?,F(xiàn)在將資料完整的56例結(jié)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們選擇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資料比較完整的住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共5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為1.3:1;入院時平均日齡3.8d(1~7d),胎齡36~40周;嬰兒出生的體重(3.14±0.80)kg。母體在母孕期以及分娩期均為健康無感染性疾病和遺傳病史。原發(fā)?。盒律鷥悍窝?例,新生兒臍炎2例,膿皰疹2例,新生兒咽下綜合征的5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3例,新生兒窒息9例,早產(chǎn)兒5例,足月小樣兒2例,頭皮血腫4例,紅細胞增多癥2例,ABO溶血病2例,G-6-PD缺乏6例,原因不明的6例。按照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的標準。根據(jù)新生兒的病情做血常規(guī)、乙肝兩對半、肝功能、Torch檢查、血培養(yǎng)、Comms試驗、腦CT、胸片等相關檢查。
1.2 分組方法:對新生兒進行隨機分組。兩組新生兒的年齡、性別、體重、心肺功能類型以及發(fā)病原因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檢測方法: 對所有入院的新生兒采取經(jīng)股靜脈穿刺采血方法,在18h內(nèi)采用速率法測定其心肌酶活性及血清總膽紅素含量。采用的儀器是美國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來測定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它們的正常參考值分別為:AST 5~40 U/L, CK 0~165 U/L,L DH 80~240U/L, CK-MB 0~25 U/L。治療7天后復查心肌酶及血清總膽紅素,各組治療前后測定的結(jié)果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各組測定結(jié)果用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 治療及臨床轉(zhuǎn)歸:
患兒入院后每日用由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咨詢開發(fā)公司生產(chǎn)的JH20-1B經(jīng)皮黃疸儀進行經(jīng)皮測膽監(jiān)測,觀察所測量值變化情況,每天選擇同一時點、相同的部位檢測2次(一般選擇兩眉之間、前胸、垂直測2次,分別取其平均值)。針對病因按常規(guī)予苯巴比妥、1.6二磷酸果糖營養(yǎng)心肌、白蛋白、抗感染及光療等綜合治療后黃疸減退或消失。疾病好轉(zhuǎn)率98.21 %(55/56),治愈率96.43 %(54/56)。其中4例(7.14%)治療5d好轉(zhuǎn)后自動放棄治療并要求出院,未再復其查心肌酶及總膽紅素。
2結(jié)果
56例治療后7d AST、LDH、CK、CK-MB水平均下降,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討論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近年來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病率有逐步提高的趨向,新生兒時期的膽紅素增高可以引起大腦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這很早就為人們所熟知,但對心肌造成損害未引起足夠重視。雖然在新生兒出生時,膽紅素在其生理狀態(tài)下是過氧化物清除劑,是有生理保護作用的,但由于間接膽紅素屬于脂溶性,高濃度的間接膽紅素能自由透過生物膜的屏障,進入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可以干擾到細胞的正常代謝及其功能。心肌酶譜是可以反映心肌細胞的完整性,目前臨床主要應用AST、LDH、a-HBDH、CK及CK-MB等作為診斷新生兒心肌損害的主要依據(jù)之一,特別是CK-MB絕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細胞漿內(nèi),是一種比較特異的酶。一旦心肌損害CK-MB釋放入血,血中CK-MB增高,CK-MB活性越高,提示心肌損傷程度就越重。
本資料顯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心肌酶譜明顯增高,經(jīng)過治療,隨著黃疸逐漸的減退,總膽紅素濃度的降低,心肌酶也逐漸下降,治療前后心肌酶變化差異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新生兒時期血膽紅素增高可以引起心肌細胞損害,與許熾華等[3]報道相符合。因此,在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時必須把心肌酶測定作為臨床心肌受損的指標之一,一旦心肌受損,應早期治療,避免由此造成心肌永久性的損害。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引起心肌損害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心肌酶譜增高對心肌損傷的診斷雖然不起決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卻不可忽視。對所有病例依據(jù)病因經(jīng)常規(guī)抗感染和退黃等綜合治療后,黃疸有所減退,心肌酶也隨之下降,治療效果明顯,疾病治愈率達治愈率96.43 %(54/56)。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新生兒時期高膽紅素血癥進時,進行心肌酶譜檢測能更早反映心肌是否受損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心機受損,應及時進行早期治療,保護新生兒的健康。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38.
[2]曹云濤.膽紅素的抗自由基作用[J].國外醫(yī)學:兒科冊,1993,20:73-76.
[3]趙桂芳,魏秀清.黃芪治療新生兒圍產(chǎn)期窒息所致心肌損害療效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1,22(2):20.
[4]許熾華,卞泳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合并心肌受損44例分析[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