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6月5日發(fā)布消息,證實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期間擔任北京市市長的陳希同病逝。這條消息的標題極為簡單,僅五字:“陳希同病亡”。中國政界人士幾乎無人對陳希同表示哀悼。
官方消息發(fā)布的時間比陳逝世日期推遲了三天,這被認為是有意避開“天安門事件”24周年的敏感日——這個日期仍然在攪動中國政治。
消息正文極其簡潔,僅57字,“陳希同因患癌癥,于2013年6月2日病亡。陳希同,男,83歲,于1998年7月31日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6年。2006年5月31日保外就醫(yī)?!辈粌H未提及陳希同的生前官職,也沒有指明他曾是中共黨員,甚至沒有提及他去世的具體時間。
陳希同的職業(yè)生涯以追求文學為起點,以判刑入獄而告終,他被指控把中國的首都變成自己明目張膽的腐敗領地。
陳希同的名字和他在1989年的強硬表現是緊密相連的,即使在他轟然倒臺之后。作為當時的北京市市長,陳希同是強烈支持政府采取嚴厲行動的官員之一,這一立場使他在黨內得到晉升,成為北京市委書記,還進了黨的最高層,成了政治局委員。但這也招來許多人對他的鄙視。最終遭到共產黨的擯棄。
曾在北京任官職的政府研究員姚監(jiān)復說:“他是個悲劇人物,是個被更有權勢的人利用的傀儡?!币ΡO(jiān)復去年在香港出版了一本以他與陳希同談話為主要內容的書。
在那本書中,陳希同說自己在鎮(zhèn)壓抗議活動中的角色被放大了,但這種自我辯護的言論無法得到證實。他聲稱,1989年的事件處理不當,但他并沒有參與決策。相反,他被迫成為喉舌,向公眾大聲朗讀政府的關于事件的報告。他說,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是別人為他寫好的。他相信,真相最終會被揭露,而他已經受到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對待”,總有一天會得到重新評估。
陳希同在攀升到自己的權力之巔后陶醉于權力的濫用,但他卻聲稱自己是更大權力的受害者。如果這些抱怨屬實,那他在平復了抗議活動之后的經歷理當給予他未來命運的預示。
當他身處高位時,坊間就流傳著關于他的受賄、豪華別墅以及風流韻事的種種傳聞,而這些基本全是真實可信的。但這些丑聞只是標志著他是一個典型的高層官員,而非局外人。至此,他仍被視作一個領導北京市快速發(fā)展的成功的管理者。接下來他所遇到的麻煩更可能涉及政治斗爭,而非他的腐敗方式。
這些故事很詳細地記載在中國問題專家Bruce Gilley的書《懸崖上的老虎:江澤民和中國新精英》中。據他描述,從1992年開始,陳希同曾多次公開搶戲,甚至批評和挑戰(zhàn)江的權威。許多牽扯進1989年的抗議事件的領導人仍然在世,所以關于陳希同的討論仍然是一個敏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