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茹
摘 要:新市民子女作為兒童中特殊的弱勢群體,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家長的期望值與自身素質、能力的差距,以及他們與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意識、觀念,成為困擾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題。從兒童立場出發(fā),根據(jù)兒童真正的需要培養(yǎng)閱讀興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他們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關鍵詞:故事引趣;剪報增趣;活動激趣;指導引路
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是由閱讀開始的,這種啟蒙猶如一束來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不僅帶給人知識,更照亮人的靈魂。新市民子女作為兒童中特殊的弱勢群體,雖然和城市的孩子同在一片藍天下,但是,因農村和城市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不同而造成的沖突,家長的期望值與子女自身素質、能力的差距,以及他們與城市文明格格不入的意識、觀念,成為困擾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題。
國家督學成尚榮在《兒童立場:教育從這兒出發(fā)》一文中說:教育的立場應有三條基準線:教育是為了誰的,是依靠誰來展開和進行的,又是從哪里出發(fā)的。毋庸置疑,教育是為了兒童的,教育是依靠兒童來展開和進行的,教育應從兒童出發(fā)。這就是教育的立場,因此,有效引導新市民子女的閱讀也應首先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現(xiàn)狀、明白他們的需要,腳踏實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故事引趣——感受書籍的神奇
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教師首先要變成“長大了的孩子”,即回到“孩子時代”去,和孩子一起想、一起玩、一起學,這樣,教師才可能走進兒童。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城市的兒童還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童年都應該被各種各樣天真夢幻的兒童故事所浸潤。新市民子女接觸兒童讀物的機會少,我就在晨會課、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從充滿童趣的《窗邊的小豆豆》到感人至深的《斑羚飛渡》,從男孩子們熱衷的《三國演義》到女生喜歡的《女生日記》……當所有的孩子都沉浸于美好的故事情境中時,閱讀也就成為飽滿的種子埋藏在孩子的生命深處。
二、剪報增趣——收藏閱讀的快樂
以前,許多孩子對看報紙沒興趣,認為讀報都是家長做的事情,往往報紙發(fā)下去沒多久,就成了孩子們手中的“紙飛機”“紙牌”。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鼓勵學生人人都當小編輯,定期做一份剪報。我有時根據(jù)語文教學的單元主題規(guī)定剪報的內容,如:“奇趣大自然”“人類的老師”“我的偶像”等;有時不限定剪報的內容,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哪怕是一則笑話、一幅漫畫都可以。定期還舉行“剪報鑒賞大會”,評出每期的“最佳小編輯”。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讀報的難度,而且提高了學生讀報、剪報的興趣,學生都樂于將自己喜歡的內容剪裁下來,粘貼在本子上,周圍空白部分還勾勒上漂亮的花邊,點綴上可愛的卡通貼紙??粗约河H手剪貼的一份份精美的小報,孩子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閱讀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被點燃。
三、活動激趣——體會閱讀的喜悅
當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了一定的興趣,就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效
果,通過豐富的活動為閱讀增效。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贊許,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針對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讀書評比活動、讀書交流會、好書漂流活動、朗誦比賽、故事會、成語猜猜猜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自我,施展才能”的舞臺。
1.小手建立“圖書角”
班級的圖書角是學生暢游書海的一個靈活又方便的所在,然而,很多班級圖書角的書籍由于沒有人把關,往往書籍質量欠佳,一些“作文大全”“腦筋急轉彎”一統(tǒng)江山,書源不佳,學生閱讀的效益就會大打折扣。作為學生閱讀指導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責任,主動為班級的圖書角把關。班級圖書角的圖書應該來自“課標”規(guī)定的課外必讀書目,或者是適合該學段學生閱讀的人文、社科類書籍。課外閱讀只有首先保證有高質量、高品位的書籍,才談得上有良好的閱讀氛圍和效果。
圖書角配備好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摘抄書目、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學生在整理目錄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熟悉圖書的種類、了解圖書的借閱流程,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書、惜書的思想以及和書籍的親近感,對自己整理過的書籍更加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2.“圖書漂流”分享智慧
知識因傳播而美麗,閱讀因分享而快樂。在學生閱讀了一個階段后,可以在年級內或班內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每個學生自帶一到兩本自己讀過的好書,同學之間相互交換。在每本書的后面還要附上一張“閱讀心得”漂流卡,進行思想交流。教室內可以布置一個“好書愛轉角”,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交換好書,并建立“漂友會”,由學生負責記錄圖書漂流情況,制作表格反映圖書漂流的動態(tài),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學生閱讀的書目和數(shù)量,以此激發(fā)學生在閱讀方面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學生精心制作的漂流卡和閱讀感言可以布置在班級的圖書角或發(fā)表在班級網(wǎng)站上,以增添閱讀的趣味和實效。
3.“讀書評比”樂享成功
學生每天借閱圖書后,到底讀了沒有?有什么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家校練習本”和“采蜜本”了解學生閱讀的進度和效果。如,在《家校聯(lián)系本》上寫一寫每天的閱讀體會,也可以在“采蜜本”上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老師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給孩子蓋上相應的印章以示鼓勵。當印章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就被評為“閱讀小能手”,可以把照片和讀書名言粘貼到班級的“閱讀樹”上。讀書認真的孩子還可以升級為“閱讀小標兵”。這樣就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評比中有所發(fā)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指導引路——提升閱讀層次
1.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已有的閱讀水平制訂一學期的閱讀計劃,為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對不同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讀書情況有反饋、有總結、有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下一階段的閱讀方向。
2.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巧妙地運用與課文緊密聯(lián)系的閱讀信息,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
如,學完了《生命的壯歌》《天鵝的故事》,可以讓學生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學習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黃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開展了口語交際《話說三國》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或易中天的《品三國》;做了《人類的老師》手抄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科幻類的《隱身人》;表演了《祁黃羊》《公儀休拒收禮物》等課本劇,可以推薦他們閱讀《鮑叔牙薦友》《狄仁杰》《鐵面無私的包拯》《楊震拒賄》等歷史人物的故事。
事實證明,只有當閱讀的苗播種在課堂、耕耘在課堂,才能讓讀書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讀書成為像呼吸一樣自然而有節(jié)律的事情。讀書節(jié)、閱讀日之類絢麗的活動固然能給孩子留下難忘的印象,然而讓孩子長得結實健壯的,必然是家常便飯。
對于新市民子女來說,閱讀不僅僅是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他們打開一扇窗,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而絕不僅僅在父母營造的那片狹小的天地里。閱讀意味著超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意味著心靈的自由翱翔,將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和健康成長打下最美的精神底色。
參考文獻:
竇桂梅.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手冊.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3.
(作者單位 常州市麗華新村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