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曄 周琳
【摘要】元認知策略的應用是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詞匯習得水平必不可少的方式。本研究以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構建了在課堂詞匯教學中實施有效的元認知策略訓練的框架,驗證了元認知策略培訓在學生詞匯習得成效中的培訓成效,并對改進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詞匯教學 策略培訓 培訓模式
【注】本文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 2011-491)的一項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089-02
一、引言
語言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Oxford,1990)。作為積極的、自我指導的工具,學習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相當重要,特別是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已得到廣泛的認可(Harris,1999),而元認知策略則是語言學習策略中的管理策略。
在二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元認知知識就是對其如何學習語言這一論題的自我認識和反省,是對語言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O?蒺Malley & Chamot (1990)曾指出“缺乏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根本沒有方向或機會計劃他們的學習,監(jiān)控他們的發(fā)展情況或評價他們的學習效果和確定未來的學習方向。”可見,外語學習者具備必要的元認知知識、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其綜合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之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
二、策略培訓與詞匯教學
隨著國內外對外語學習策略的研究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策略培訓研究在90年代開始受到國外研究者的關注(O?蒺Malley & Chamot 1990,Oxford 1990,Cohen 1998,Chamot 2004)。研究者認為,學習策略培訓是“一種基于認知的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習者更有意識地去學習一些技巧,以利于其更好地理解、習得和鞏固新的概念和學習方法”(O?蒺Malley & Chamot1990)。策略培訓的具體目標是“幫助學生擴大策略選擇的范圍,創(chuàng)建個性化學習策略系統,學會根據不同的任務選擇使用合適有效的策略,從而幫助其探索更為有效的二語學習方法,鼓勵其自我指導和自我評價學習的全過程,并最終促進其自主學習”(Cohen 1998)。
詞匯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和關鍵。詞匯的掌握是語言學習最基本的內容,在語言學習中起核心作用,沒有所學語言的適量詞匯,就無法實現有意義的交流和溝通,因此,詞匯教學一直是外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今天的詞匯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應用能力為目標,詞匯不再被看作是長長的、孤立的單詞表,而是在語義情境中具有實在意義的交際語言。
近年來,詞匯習得研究受到國內外二語習得研究者的持續(xù)關注,其研究內容包括詞匯學習、詞匯習得、詞匯知識和詞匯項等 [10](王立菲 2012)。我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教學的實際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入學詞匯量起點較低,因此從一入學起就面臨著在短期內迅速擴大詞匯量的問題。詞匯學習依然是學生外語學習的頸瓶,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學生也認為詞匯是外語學習中最困難的一部分。事實上,這是由于學生缺乏元認知策略阻礙了他們對認知策略的有效掌握。
詞匯學習策略中的元認知策略是指對整個詞匯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包括: 制訂學習計劃、反思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于他人交流詞匯學習問題、調節(jié)不同詞匯的學習深度等,掌握詞匯學習策略將有助于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隨著英語詞匯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詞匯知識及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已經成為應用語言學界的重要領域之一。
三、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框架模式
多數研究者認為,應采取明晰的策略培訓方式(explicit instruction) (O?蒺Malley &Chamot 1990;Oxford 1990;Cohen 1998;Chamot 2004),并指出:如有可能,應盡量將培訓融入課堂教學(Oxford 1990; Cohen 1998; Chamot 2004)。在開展具體訓練時,要盡可能詳盡、明確地告訴學習者學習和使用新策略的意義與目的,介紹如何將策略遷移到其他學習任務中、如何評價其有效性,并通過嵌入式學習活動(embedded activities) 進一步強化策略,以便學習者更為自如地使用策略。Oxford(1990) 介紹了 3 種訓練方法: 策略意識培訓(awareness training)、短期策略培訓(one?鄄time strategy training)和長期策略培訓(long?鄄term strategy training);Cohen(1998)在其著作中則重點介紹了基于學習策略的教學(strategies?鄄based instruction,簡稱 SBI),認為這種將策略訓練與二語教學融為一體的做法成效最好。每種訓練方法均有所差異,各有利弊。
本研究根據這些策略培訓理論,把O?蒺Malley & Chamot的策略培訓模式(OMarrey & Chamot,1986,Chamot,2004;)和Cohen提出的培訓模式(Cohen 1998)相結合,制訂出一個更加適合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框架模式(見下圖),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為期十八周的策略的培訓。在此培訓框架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策略培訓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包含學習策略的直接講授與訓練。培訓按準備階段、呈現階段、實踐階段、擴展階段四個步驟循環(huán)進行。
1.準備階段-元認知策略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目前的策略使用情況,了解學生對策略培訓主題概念的掌握情況并對其欠缺的知識加以彌補。這一步驟旨在通過培訓使學生明確其詞匯學習任務、做出計劃,使培訓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訓練學生明確自己對詞匯學習的認識,如:有效的語言學習需要掌握多少詞匯,以及自己的詞匯掌握與要求的差距;學會一個詞包括哪些內容,等等。然后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長、短期詞匯學習目標,目標定得越明確,就越有利于學習者衡量自己的進展情況,有利于幫助他們從長遠的角度展望自己的語言學習前景,產生動力。培訓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認知和參與目標的計劃與確立,開始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詞匯學習,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打算如何做。為自我管理提供了一個心理平臺。而且以后循環(huán)培訓步驟的每一個新起點都需要對這一步驟進行加強。
2.呈現階段-元認知策略的教授
教師通過示范、舉例將新信息呈現、解釋給學生,并和學生一起探討各種可能的詞匯學習策略,強調策略意識的重要性。
有研究顯示,當學生以不同以往的腦力活動水平積極參與詞匯學習時,效果是最佳的。在自然真實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 適時教授詞匯學習策略,如構詞法、反/近義詞策略、詞性分析策略、上下文策略、分類策略、聯想策略等。通過老師的示范,學生了解策略在學習中的作用及具體操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小組或全班反思、討論策略使用的依據。不斷強調正確選擇策略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為特定目標、特定任務選擇應用特殊策略,能夠有意識地思考并對學習過程做出決定。訓練他們如何進行不同詞匯運用不同策略的選擇。讓他們自我反思: 詞匯學習中我應使用哪些策略?哪些策略對我來說是新的?哪些最有效?
3.實踐階段-元認知策略的操練和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以操練和應用被呈現的元認知策略。訓練一般是從控制練習到半控制練習,到自由練習,教師逐漸削弱自己的作用,鼓勵學生從單一策略到策略的綜合運用,培養(yǎng)其自主使用策略。學生在策略的操練和應用過程中會遇到某些問題,諸如不同詞匯不同策略的選擇,如何使計劃更合適有效,如何對待遺忘,堅持不下去怎么辦,等等。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元認知起作用的過程,也是元認知體驗和監(jiān)控的過程。訓練幫助學生有效管理自己的語言學習,鼓勵學生定期循環(huán)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擴展階段-元認知策略訓練實施的評價與調整
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及為完成學習任務所使用策略的有效性,通過對自己的策略使用進行評價,將學到的策略遷移到新的學習任務中,形成策略組合,發(fā)展自己喜愛的學習策略庫。
在嘗試評估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效時,學生就是在積極地進行元認知活動,學習者學會比較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元認知技能。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他們有許多策略可以應用,什么情況下某種策略是無效的,如何繼續(xù)選用另一種,如何對待焦慮,等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及學生之間的合作,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他們正確評價自己的策略選擇,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調整策略使用。老師讓學生認真思考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我在努力達到什么目標?我在使用什么策略?我運用得如何?我還可以做什么?回答這四個問題也就是對整個元認知活動的綜合與反思。
四、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成效
經過了為期十八周的策略的培訓以后,我們發(fā)現:元認知策略培訓是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的必要和有效途徑,對學生的詞匯學習技能及成績的提高有顯著的幫助,是學生詞匯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1.元認知策略訓練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培訓的作用是通過學生對元認知策略培訓的運用,加強詞匯學習過程的內省,找出問題的癥結,改進他們的詞匯學習策略,從而在后來的詞匯學習中有的放矢,采取最需要的、最合適的學習策略,達到提高英語水平的最終目的。元認知策略訓練使學生的詞匯測試成績得到提高與突破,大大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元認知策略訓練使學生主動學習語言的意識增強,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愿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少依賴老師,獨立地剖析和解決問題,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表現和進步,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適合自己的詞匯學習方法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2.元認知策略訓練提高了學生的策略運用意識
元認知策略培訓前的問卷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缺乏詞匯學習策略,基本沿用中學時的傳統方法(死記硬背)來記單詞。對課文中出現的大量生詞,他們茫然無措,即便是了解了一些策略,也多數采用字母記憶法( a letter?鄄for?鄄letter method )或音節(jié)記憶法( a syllable?鄄for?鄄syllable method )等最原始的方法。
元認知策略培訓使他們在熟練了解各種詞匯學習策略的前提下,在詞匯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方面提高很快,他們在語言學習中增加了詞匯策略的運用種類,加大了詞匯策略的運用頻率;他們綜合運用如: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靈活使用字典、關注詞形的構成通過詞根詞綴學習單詞、做筆記、語境中的編碼、啟用新學的詞語等各種詞匯學習策略。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學習效率,也發(fā)展了自主學習能力,解決詞匯習得在語言教學和學習中的一大困惑。
3.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的元認知策略培訓模式
在培訓過程中,筆者深切體會到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真正舞臺。
元認知策略培訓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策略意識的重要性,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課堂教學,因此我們培訓的框架模式提倡把策略訓練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在真實的語言教學情景中滲透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元認知能力指導,以提高元認知能力和元認知策略。教師選擇合適的策略嵌入課程教材,圍繞重點要訓練的相關策略,設計相關練習;或是在恰當的課程教學中插入策略訓練,使策略培訓成為自發(fā)的、靈活的、高度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而且我們的元認知策略四步訓練法并不是依次發(fā)生,而是相互作用且可同時發(fā)生。元認知訓練也不是單一行為,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五、結語
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元認知策略培訓的有效實施也要求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和轉變角色。在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再是單一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肩負著組織、監(jiān)控、檢測、參與和提供幫助等多項職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宏觀調控和指導性參與的重要作用。
高職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教學和培訓已成為外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我的教學理念,提高自我認知和元認知水平,以科學的學習觀和教學觀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將元認知知識和策略自覺地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希望本研究能提高英語教師的策略教學和培訓的意識,把元認知策略引入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培養(yǎng)學生選擇、判斷以及評價策略的綜合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王立非. 二語習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顧與思考[J]. 外國語,2004,(4):18-25
[2]文秋芳,王立非. 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3]王立非. 國際二語習得研究十年熱點及趨勢的定量分析(2000-2009)[J]. 外語界, 2012,(6):2-9
[4]Chamot,A. Issu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Reseach and Teaching [J].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4 (1):14-26
[5]Cohen, A.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6]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90
[7]O本文為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 201?蒺Malley, J. M.,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作者簡介:
呂曄(1964-),男,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