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草,映襯著春天的顏色;一滴水珠,折射著太陽的光輝;一張導游證,見證著一位平凡男孩的快樂成長。
如果您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來到焦莊戶地道戰(zhàn)遺址紀念館,就有可能在洋溢著歡聲笑語的展覽大廳里,聽到用稚嫩的童音講解的“地道戰(zhàn)”。循聲望去,您會看到身著整潔的校服、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披著“紅領巾小導游”綬帶,在繪聲繪色地講解的小導游。他就是順義區(qū)龍灣屯小學五年級的王天一同學。他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到地道戰(zhàn)遺址紀念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義務講解活動。
三年前的入隊儀式,老師帶領他們來到焦莊戶地道戰(zhàn)遺址紀念館,看電影《地道戰(zhàn)》,聽老黨員講用地道智斗鬼子的故事,參觀了保留下來的地道,最后參加了莊嚴的入隊儀式。從此,他迷上了家鄉(xiāng)的這個紀念館,每天放學回家經過紀念館,都會忍不住向里邊觀望。每周都會纏著爺爺陪他到紀念館,聽老黨員講抗戰(zhàn)故事,跟著導游員參觀地道。久而久之,他當起了爺爺?shù)膶в螁T,有模有樣地進行講解。
別看他個頭不高,年齡不大,一張口卻能談古論今,滔滔不絕,講解頭頭是道,落落大方,這除了他的天賦以外,還與勤奮和勇氣密不可分。
記得第一次為游客講解時,天一非常激動。但真正開始時,又有些不好意思,紅著臉,低著頭,不敢看游客的眼睛,只是機械地背著講解詞,恨不得把頭扎到地縫中。就在這時,隊伍中的一位女士對她身邊的孩子說:“你看,小哥哥多勇敢,能給這么多人講解,你長大了也要向哥哥一樣?!甭牭接腥艘运鳛楹⒆拥陌駱?,他不禁慚愧起來,便壯起膽子,抬起頭,聲音洪亮地為游客講解,講著講著就放開了,好像還是為爺爺講解一樣。參觀結束了,他身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還有幾個游客爭著與他合影,他的臉上浮現(xiàn)出自信的笑容。
一段時間后,天一的講解越來越自然,找他講解的游客越來越多。一年后,他成了紀念館特聘的導游員,館長親自為他頒發(fā)了導游證,開始了他正式的導游生涯。兩年來,他風雨無阻,堅持每個周末、寒暑假按時來到紀念館,做義務小導游。在一次次講解中,宣傳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奉獻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個對學校、對家鄉(xiāng)、對社會有貢獻的好少年,他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吹降厣系睦?,飄過的紙屑,他會悄悄地撿起,放進附近的垃圾桶;在路上,食物的包裝袋,他從來不會隨手扔到路邊,就算離垃圾桶很遠,也會把包裝紙握在手中,走到垃圾桶邊,然后輕輕地扔進垃圾桶;課間休息時,他會悄悄地把教室內散亂的課桌椅排直;同學生病了,只要離得不太遠,他會自告奮勇幫同學捎作業(yè),教他沒學到的知識……
天一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但是涓涓細流可以匯成江河,我們希望他在奉獻的路上找到永遠的快樂。
(北京市順義區(qū)文明辦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