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樓
近來一段時間,青春系列電影輪番上映,《致青春》《小時代》《青春派》個個青春味兒十足,加上畢業(yè)季合歡花開的味道尚未散去,青春的氣息不斷“騷擾”著我們的各個神經(jīng)。青春固然美好,但是時光如梭也不免令人感慨,再美好的青春也終將逝去。好在我們還有小清新在,還可以時不時回憶一下青春的滋味,假裝一下我們的青春還在。
說起來,“小清新”還是一個地道的外來戶呢?!靶∏逍隆弊畛踔傅氖且环N以清新唯美、隨意創(chuàng)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即獨立流行樂,之后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藝術領域,甚至是人的一種類型。如今,這種起初頗為小眾的風格,現(xiàn)在已逐步形成一種亞文化現(xiàn)象,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靶∏逍隆敝L吹到電影里自然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日本和臺灣的小清新電影比較多,也比較有代表性。當然,小清新電影絕不局限于這兩地,歐美地區(qū)也這種電影,但目前大陸還比較少。青春電影那么多,號稱“小清新”的電影也那么多,到底什么樣的電影才是“小清新”呢?那么,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小清新”電影有哪些特征,不求全面專業(yè),只做參考。
音樂是純的
要么就是老歌,要么就小眾,要么就又老又小眾,反正聽不出來是啥卻特舒服。,還有,千萬別插電,只要木吉他就好,或者只要小姑娘那清澈見底的小嗓子就夠了。曲風不是有名到個人就聽得出來,同時代不相上下的人也許認識,現(xiàn)在早沒人聽的出來才對路,時代感退30年的主兒,特別有氣氛。絕對的,如果配上純純的音樂,哪怕《鄉(xiāng)村愛情》也會瞬間吹起清新風。
畫面是黃的
一個字概括小清新們的攝影風格,那就是黃(此“黃”非彼“黃”)。陽光透過枝葉照射在主人公模糊的側(cè)臉上,黃昏時分太陽的余暉為大地鋪上一層金色,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問題是,難道所有這些電影上演的都是“沙塵暴時期的愛情嗎”?各種濾鏡,各種褪色,各種飽和過度和曝光過度,還有連焦距都沒對準(也許人家就是故意的)的手扶式攝影……當然,這種事干好了叫小清新,干不好就是連拍個馬路牙子也要用濾鏡的重度成癮者。
眼睛是空的
孤獨的少男少女一個人在海邊徜徉,美麗的眼睛失神但內(nèi)涵豐富,偶爾望望天空,卻發(fā)現(xiàn)天空和眼神一樣空洞……此類意向必不可少,但僅僅構(gòu)成電影的一個感情階段,要適可而止,否則豈不是變成派給癡呆人士看的了。所以說,小清新電影可以憂傷,但是一定是淡淡的那種,憂傷久了就是腦子有問題。
打扮是復古的
小清新電影的時代感通常都是模糊的,尤其是角色的穿著,讓人無法確定來自哪個具體年代,只感覺既懷舊又時髦。此中高手非韋斯·安德森莫屬。誰能說清他的片中人是在復哪個年代的古?另外,盡管那句心酸的話說得好,“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但是大家不要泄氣,只要打扮合適,人人都可以小清新,這樣我們也算是得到些許安慰了。
愛情是修不成正果的
這是自然的,沒有這個哪來的憂傷。青春里的愛情被想象得太過美好,公主騎士、王子灰姑娘是人人向往。但是,向往歸向往,青春里現(xiàn)實的愛情才是真的,有了憂傷離小清新也就不遠了。所以,甭管你是窮屌絲偏逢綠茶婊,還是丑小鴨愛上浪蕩子,這種愛情都長不了,比如安妮海瑟薇的《One day》。
悲情階段
多數(shù)時間都很陽光歡快的小清新電影里,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主人公突然就悲傷了、孤獨了,世界一下就黑暗了,世界突然就不要他了(其實多半是女朋友不要他了而已),另一種可能就是他的生活突遭打擊,比如家人離世。沒有誰的青春會一帆風順、燦爛如光、純甜如蜜。
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小清新”大多都是文藝青年范兒吧,那“小清新”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呢?看了《戀戀書中人》就知道了。家里的布置最起碼也要跟宜家一樣吧,黑膠唱機老海報什么的你得有吧!筆記本電腦?不需要,真正的文藝青年都用打字機,拿到星巴克去秒殺那些蘋果粉!
有這樣一種姑娘
好像沒有一個確定的詞能形容,只是想形容這樣一種姑娘:她的美如同一道陽光驅(qū)散你所有的消極念頭,她的古靈精怪和膽大妄為,讓你一面驚訝一面欣賞一面自慚形穢一面奮起直追,她什么也不畏懼,什么也不貪圖,她只怕生命太平庸,她把你帶進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新世界……總而言之,你覺得你這輩子就是她的了,你覺得跟她在一起做夢都會笑醒。直到有一天,人家突然告訴你,她厭煩了,她不想重復了,她這輩子都不會結(jié)婚了。然后,這姑娘頭也不回地甩了你,并迅速嫁給一個怎么看都不如你的討厭鬼。這樣的電影真不忍讓人提起,比如《和莎莫的500天》。
附錄
(筆者看過的自認為是小清新的部分電影)
日本:日本的“小清新”電影以純愛類型為主,愛情不一定是絕對溫馨美好,也可能是虐戀,有殘酷,但是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話雖如此,但是依溫情,讓人深深動容。
《關于莉莉周的一切》
《情書 》
《四月物語 》
《百萬元與苦蟲女 》
《戀空》
臺灣:臺灣的“小清新”電影有很多校園類型的,青春的羞澀和懵懂,伴隨著叛逆和躁動,同齡人似乎感同身受,不是同齡人也勾起濃濃的青春回憶。
《藍色大門》
《聽說》
《練習曲》
《戀戀風塵》
《夏天協(xié)奏曲》
歐美:臺灣的“小清新”電影沒有限制在特定時期和特定類型,當然最主要的也是愛情系列。但是,這里的愛情更加現(xiàn)實,當美好與現(xiàn)實相遇,碰撞出來的有火花,也有艱難的選擇。
《與莎莫的500天》
《相見恨早》
《天使愛美麗》
《怦然心動》
《戀戀書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