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上周四,到一所小學聽了一堂熱熱鬧鬧的繪本閱讀課。故事很簡單,一只小貓愛上了一條小魚,用面包把小魚養(yǎng)大后卻把小魚放回大海,得到自由的小魚知恩圖報,游回了小貓身邊,與小貓相親相愛,過著幸??鞓返纳?。課堂上老師反復讓孩子們吟詠文中最后一句話:我明白你對我的愛——我給了你自由,你卻還是愿意回到我這里。
故事很感人,有的孩子甚至從開始一直到結(jié)尾就哭得稀里嘩啦;老師很專業(yè),課堂上對學生觀察能力和口表能力的訓練絲絲入扣。
課后,在主持人解讀繪本閱讀教學后,我卻陷入了沉思。
誠然,繪本閱讀應該走進課堂,我覺得不僅是繪本,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東西都可以進課堂??墒亲哌M課堂的繪本閱讀究竟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它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能不能擔負起我們賦予它的使命?孩子的各項語文能力真的是在我們的精心雕琢中發(fā)展的嗎?
小時候沒有今天的繪本,沒有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和老師,只有一個在街頭轉(zhuǎn)角處的用油布紙圍著的書攤。油布紙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形形色色的黑白“小畫本”的封面,背著守攤的老人,我站在角落里把那些封面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想想著封面里有怎樣的迷人世界。偶爾有幾分錢,迫不及待地鉆進油布紙里,坐在小凳子上,看了一本又一本,非得被老人唬著臉趕出來,才心有不甘地離開。那些“畫本”的內(nèi)容我早就忘光了,可是那份對書的癡迷,卻讓我是如此懷念。
稍大點,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造紙廠。我最喜歡的地方是造紙廠后的垃圾場,因為那里有回收廢紙回來的一座書山。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幫阿姨分揀紙垃圾,因為很容易找到我最寶貝的東西:《少年文藝》、《兒童文學》、《故事會》……然后“不小心”地被我分到腳下。無數(shù)次被保衛(wèi)科的叔叔追著、攆著……,無數(shù)次把書藏在腰上,背上、胸前……,也無數(shù)次地罰站在工廠大門旁邊的保衛(wèi)室里……可是兒時最得意的事情還是成功地把書藏在身上,然后從廠門大模大樣地走出;而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趁著父母睡著后,借著路燈的光,如癡如醉地看我壓在席子底下的書。雖然那時的書中所散發(fā)出來的一股霉爛的味道我至今記憶猶新,可是我知道,正是這份霉味滋養(yǎng)了我的童年。
離家求學的日子,最痛苦的莫過于逛書店了。那么多的書深深地吸引著我,可是我的口袋里卻是如此的干癟。于是無數(shù)次站在書店門口憧憬著要是有一天我有錢了,我要把這些我喜歡的書,都搬回家??墒侵钡浇裉灬溽嘣跁昀?,我仍然覺得我是如此囊中羞澀。
對書,我的愛是如此的單純與執(zhí)著。一卷在手,天地無憂。我享受這種因為愛所以愛的感覺。
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得讓我嫉妒。琳瑯滿目的書,讓我們都眼花繚亂,甚至意亂情迷。課堂上老師們對經(jīng)典的解讀細致入微。對閱讀,老師和家長們寄予無限期望,因為要培養(yǎng)方方面面的能力,所以讀;因為生活的種種需要,所以讀。可是,一項針對中美兒童的閱讀調(diào)查稱,中國兒童能夠獨立閱讀的年齡,比美國兒童晚了4年,閱讀量僅及美國兒童的1/6。功利性閱讀,正在敗壞著中國孩子的閱讀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們對讀書的怨恨。長大成人以后,終于有可能擺脫功利閱讀的他們,要么干脆遠離書籍,要么青睞快餐讀物。
世界讀書日源起于勇士喬治屠龍救出公主,公主贈書以報的故事——看來,今天的國人,要想從書籍中獲得知識與力量,要想用閱讀改變?nèi)松?,可能先得做一次“勇士喬治”,挑?zhàn)使我們的心靈逐漸荒蕪的功利之魔,以解救美麗芬芳的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