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錦楷
閱讀是一種語言活動。在此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被稱為“閱讀能力”或“閱讀理解能力”。它實際上是一種包括諸多要素在內的綜合能力,要求閱讀者不僅具有較高的語言知識,還必須具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如,社會、文化、風土人情、天文地理、歷史等。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在高考英語中,閱讀理解不僅是“重頭戲”,而且也是貫穿于整個高考英語的一條主線,單項填空、完形填空、短文改錯無不體現(xiàn)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讓學生學會英語的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領悟文章的內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能,真正成為有閱讀能力的人。然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和學生勤奮的訓練,從而逐漸形成能力。在此過程中,課內精讀和課外泛讀都很重要。只強調精讀課本,不進行課外泛讀,就無法擴大知識面,無法提高閱讀速度,就只能是逐詞逐句爬行式的閱讀;而不重視精讀課本,一味強調課外泛讀,勢必造成基礎不實,對所讀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須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定量的課外泛讀。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談幾點體會,與同行商榷。
1.立足課堂,改革課文教學,抓好精讀,打好語言基礎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要打好基礎,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基礎,就談不上培養(yǎng)和提高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立足于課堂,重視課文教學,抓好精讀。
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課文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學改革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教師要順應潮流,轉變思想觀念,摒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做法,大膽進行課文教學的改革,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我們在教學中著重抓了下列幾個方面。
(1)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我們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預習,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的內容,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就可以使自己的學習更具針對性,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印發(fā)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練習題,同時布置學生通過查詞典、討論等解決生詞、詞組,掃清閱讀障礙,瀏覽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題句,劃出語言難點,并做完老師布置的預習題。這樣,教師就可以節(jié)省講解時間,更加有效地組織教學。
(2)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堅持進行整體教學。我們認為,課文不僅僅只是語法知識、語言結構和詞匯的糅合,且是圍繞著某一主題,某些內容或情節(jié)而進行的綜合運用。因此,課文應作為一個整體來教,應該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要旨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操練。在課文教學中,我們堅持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通過預習來了解全文的內容大意,再通過做理解習題來檢查預習效果。例如,對于故事體裁的課文,我們先通過聽和說介紹課文背景和內容,再通過精心設置的問答題來檢查學生對主要內容的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一開始閱讀就努力尋找文章要旨的習慣,訓練學生根據關鍵詞語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即使在分析句子時,我們仍強調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不僅注意句子的表達層意義,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層意義,注意句子同文章內容及主題的內在聯(lián)系。
(3)重視基礎知識,抓住語言難點,堅持精講多練。對于語言基礎知識,教師的講解要精,在有限的時間里,只有精講,才能夠做到以點帶面,也只有精講,才有可能多練。精講,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點解決一些主要問題,而不是面面俱到,樣樣都抓。那種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講什么,希望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的作法,往往適得其反,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有了“精講”,在時間上也就使“多練”有了保證。然而多練不僅僅只體現(xiàn)在時間和數(shù)量上的“多”,還應體現(xiàn)在練法上的“活”。這樣的練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練”的問題上,我們一直堅持自己設計編寫練習題,這樣更有針對性;可以在課堂上抽時間練,也可以作為作業(yè)發(fā)給學生。因此,“練”,既要講“量”,又要講“法”,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開設閱讀技巧訓練課或限時閱讀訓練課
為了加強閱讀教學,我們每周用一到兩節(jié)課進行閱讀技巧訓練。其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培訓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限制時間進行閱讀或逐步增加閱讀量來提高閱讀速度。在閱讀技巧訓練課中,我們注意抓好以下幾個問題。
(1)閱讀材料的選用要盡量做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生詞量一般在3%左右。我們平時在網上下載了大量的閱讀材料,然后加工整理,編成兩套系列訓練題,一套精選的作為課堂限時訓練用,另外一套作為作業(yè)課后泛讀,效果很好。
(2)一般說來,閱讀速度與理解的準確性是一個矛盾。我們認為,進行閱讀技巧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閱讀速度,而且還要提高學生的正確理解率。沒有準確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我們在閱讀訓練中,經常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同時,也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讓學生做閱讀理解題的過程中,不斷調節(jié)閱讀速度,即每讀完一篇文章做一些理解選擇題。正確率一般不應低于70%,如低于70%,就應適當放慢閱讀速度。
(3)重視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習慣,及時地、不斷地糾正學生中存在的陋習。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然而好的閱讀習慣并非一下子就能養(yǎng)成,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在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因此,每次進行閱讀訓練,我們都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例如:① 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的閱讀快得多。② 不要逐詞讀,而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詞閱讀會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③ 養(yǎng)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學會舍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
3.積極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泛讀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做到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泛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和閱讀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和風格,開拓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他們對各種文章的適應力,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閱讀,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可以放手不管。在讀物的選擇、難度的調控、時間的分配等方面,教師應給予具體的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借一些課外讀物,自己安排時間進行閱讀,并與其他同學交換閱讀;通過閱讀比賽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把閱讀訓練與書面表達結合起來,讓學生用英語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
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以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為依托。就學生來說,不僅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高的閱讀技能,更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訓練方式,注意消除閱讀技能的障礙,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快,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