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上給大家上了一節(jié)課,在課堂上王老師為大家做了五個精彩的實驗。大家在觀看這些實驗時,一定會感覺很神奇,那神奇背后的科學(xué)原理你明白嗎?下面就向你們揭示其中的幾個秘密吧。
太空中永不停止的“單擺懸停”
先看看“單擺懸?!保篢型支架上,細繩拴著一顆小鋼球。這是物理課上常見的實驗裝置——單擺。王亞平把小球拉升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沒有像在地面那樣往復(fù)擺動,而是懸停在了半空中。王亞平用手指輕推小球,小球開始繞著T型支架的軸心做圓周運動。
再說說原理:在地面上,被細繩牽著的小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運動,并且下落的
速度會越來越快,因此,小球向下的“沖力”就越來越大,當它下落到最低點的時候,小的
“沖力”就會大于地球引力。
由于被細線牽著,所以小球會在“沖力”慣性的作用下越過“最低點”,然后改變方向,向上爬升。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會越來越慢,向上的“沖力”也越來越小了,當小球向上的“沖力”小于地球?qū)λ囊r,它就會掉頭向下沖。如此反復(fù),小球形成了“左右擺動”的狀態(tài)。
為什么在太空中則出現(xiàn)迥然不同的現(xiàn)象呢?在太空中,地球?qū)π∏虻囊σ呀?jīng)消失,沒有引力向下“吸引”,又沒有其他方向的力量推動,所以小球就懸停不動了。當王亞平輕輕推小球時,小球就得到了一個推力,由于這個推力沒有其他阻力來干擾,所以“動能十足”,只輕輕一推,小球就會“拼命”地在細線的牽引下做圓周運動。
從理論上講,如果小球只受到王亞平的“推力”,沒有其他引力來“干擾”,小球就會在推力的作用下永遠旋轉(zhuǎn)下去。
太空中亂翻跟斗的陀螺定軸
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又取出一個紅黃相間的陀螺懸放在空中,用手輕推陀螺頂部,陀螺就翻滾著飛向遠處。接著,她又取出另一個陀螺,這次先讓它旋轉(zhuǎn)起來,再用手輕輕一推,旋轉(zhuǎn)的陀螺就不再翻滾著飛走,而是保持著固定旋轉(zhuǎn)姿態(tài)向前飛。
這可和地面上的陀螺不一樣哦!在地面上,旋轉(zhuǎn)起來的陀螺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旋轉(zhuǎn)軸能克服外力干擾,不會改變方向。其實,我們在玩具不倒翁中,就能看到陀螺的這個特性。但陀螺在地面上旋轉(zhuǎn)時,它的旋轉(zhuǎn)能量很快會被空氣阻力和摩擦力抵消掉,轉(zhuǎn)速會很快減慢下來,其在旋轉(zhuǎn)下才具有的“定軸性”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陀螺在地面上旋轉(zhuǎn)一會兒就倒下來的原因。
在太空中,陀螺沒有了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等力量干擾其旋轉(zhuǎn),發(fā)動起來的陀螺可以永遠高速旋轉(zhuǎn),有了這種長時間的高速旋轉(zhuǎn),陀螺的“定軸性”就展現(xiàn)得特別明顯:無論王亞平給予什么方向上的推力“干擾”它,它都能保持原來的軸向旋轉(zhuǎn),不會翻滾。另一個沒有旋轉(zhuǎn)起來的陀螺,因為沒有定軸,所以用手輕輕一碰,它就會前滾后翻,東倒西歪。
太空中的豎直水膜表面能掛中國結(jié)?
再看看太空中的神奇水膜吧。王亞平老師把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豎起來,金屬圈內(nèi)就形成了一個豎直方向的水膜?;蝿咏饘偃Γひ矝]有破裂;往水膜表面掛上一片畫有中國結(jié)圖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再說說其中的道理:液體表面存在一種表面張力——就是水面被向內(nèi)拉緊的力量。“水面”被表面張力拉緊后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結(jié)果是,水面會變得和橡皮膜一樣結(jié)實。在地面上形成的水膜其實也是“橡皮膜”,只不過在地面上這種“橡皮膜”存在的時間特別短,所以等不到你掛上中國結(jié),它就爆了。
為什么地面上的水膜存在的時間會很短呢?因為有地球引力的影響呀。因為存在重力,所以水膜上的水會很快沿著重力的吸引方向向下匯聚,水膜四周就會快速變薄,結(jié)果眨眼就薄到爆掉了。
在太空中,沒有重力的向下吸引,水膜上的水就不會朝著重力的方向匯聚,水膜就可以厚薄均勻地如一塊“像皮膜”一樣長時間存在,所以王亞平就有足夠的時間在上面掛一個中國結(jié)。
當然,在地球上長時間且結(jié)實存在的水膜也是有的,比如水平方向的水面,其實就是一個比較結(jié)實的水膜——你常會看到有些水生昆蟲在水面上行走自如,你甚至可以在這樣的水面上小心地放上一枚硬幣而不會下沉。也就是說,在地球上保持一個水平水面是可以的,但制作并保持一個豎直方向的水面就不容易了,因為水會向下流嘛。太空中,因為水也失重了,它們不會向下流,所以就可以制作并長時間地保留一個結(jié)實的豎直水膜來掛中國結(j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