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超
舞蹈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由于它的高雅性和內涵性,所以舞蹈的表現(xiàn)需要以創(chuàng)造意境、展現(xiàn)精神內涵為首要目標。舞蹈的動態(tài)意象能夠完美地詮釋文學意境的三大特征: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和韻味無窮,甚至傳達文字不能表達的精神產物。主要對精神內涵在舞蹈中的創(chuàng)造想象進行了探討。
精神內涵 舞蹈 創(chuàng)造想象
舞蹈呈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身體的舞動、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靈魂的跳躍和精神的美感,是一種生命情調的釋放。通過觀看舞蹈,我們好像難以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激動,似乎只是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升華,精神內涵的提升。通過精神內涵的傳遞使人們產生共鳴,才是舞蹈藝術追求的根本目的,本文主要對精神內涵在舞蹈中的創(chuàng)造想象進行了研究。
一、藝術與精神內涵
藝術是反映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但是藝術的反映和表現(xiàn)不是概念式地抽象反映和表現(xiàn),而是具體地真實地反映和表現(xiàn)。藝術作品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但藝術的根本目的應該是通過外在形式和精神內涵的展現(xiàn),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快樂、給人帶來聯(lián)想和激勵、給人帶來反思和啟迪,這也是藝術的三個目的。比如,舞蹈演員要能夠進行跳躍、旋轉、翻騰、柔軟等高難度的技巧,但是,所有這些藝術技巧本身并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只是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的一種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展示演員高超的技藝為目的,忽視作品精神內涵的表現(xiàn),就會造成舞蹈作品內容與形式的脫節(jié),舞蹈藝術就成為了雜技性的技巧表演,藝術實質就蕩然無存。因此,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必須以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內涵為目標,通過設置意境使人們產生共鳴,達到啟迪和反思人生的目的。
二、舞蹈中精神內涵的創(chuàng)造
1.以蘊涵文學思想內涵的形態(tài)為標志
文學和舞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每一件舞蹈作品所反映的文學意境幾乎都是從文學作品中得來的,文學意境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和韻味無窮,都是舞蹈藝術追求的目標。舞蹈作品如果缺少了文化底蘊的充實、文學意境的展現(xiàn),那么它怎么能夠揭示人物深刻的內心,又用什么來打動我們呢?事實上,舞蹈作品不立足于觸及人們的內心世界,就難以進入更高的藝術層次,只能成為缺乏舞蹈獨立意識的藝術附庸。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者要堅持以文學作品和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努力創(chuàng)作以蘊涵文學思想內涵的形態(tài)為標志的舞蹈。以古典舞《庭院深深》為例,舞蹈以一個古代年輕婦女為主線,以其豐富的歷史底蘊和美麗感傷的舞蹈意蘊打動了觀眾。這種意蘊就像詩一樣,讓人擁有慢慢賞讀的興趣,使人漸漸走入那個婦女的內心世界,去體會她的心酸、她的憧憬和她的無奈。觀看后,我們會思考她生活的那個時代,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婦女們,在自己的漫漫人生中,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消損著自己的紅顏,但是他們依然對未來有憧憬、有期待,可是這也許只是幻想,回到現(xiàn)實中還要繼續(xù)煎熬。從這個舞蹈中,我們能夠深深地感受到作品滲透的文化內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文學意境。
2.以高雅文化品味和意趣為依歸
中國的舞蹈藝術與中國古老的歷史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榮獲荷花獎的《踏歌》,以其輕靈曼妙的舞蹈動作和蘊含的中國古老舞蹈形態(tài)備受觀眾喜愛。它所展現(xiàn)出來的意向是意味深長的、是抽象的,需要我們從歷史文化對人的心理影響談起,因此我們有必要理解舞蹈背后特殊時代的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有繁榮也有衰敗,有統(tǒng)一也有分裂,就是這樣的歷史造就了中國的文化,成就了國人對人生的感悟?,F(xiàn)如今,我們的社會處在大變革、大轉折時期,人們的觀念在轉變、社會機制也在改變,但是歷史是延續(xù)的,一脈相承的,文化是不會變的,當人們看到反映歷史的舞蹈作品時同樣會產生共鳴?!短じ琛贩从沉酥袊膭觼y年代,用一種寫意的方式展現(xiàn)出了人性的美好,這種意象是對人生的贊美和追求,是歷經(jīng)磨難之后感悟出來的人生真諦,展現(xiàn)的是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所以說舞蹈的美學和史學價值是難以言說的。因此,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要基于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意趣,以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為依托,充實作品的人文性和歷史性。
3.以精神審美規(guī)范為主旨
精神審美是一種更為高級、更為深入的審美活動,它旨在挖掘精神世界的內涵和力量,促進精神修養(yǎng)的提升。由21個聾啞人共同演繹的《千手觀音》深深震撼和感動了我們,或許觀眾未必懂得這舞蹈里的宗教含義,也不知道這個作品從前人作品中汲取了多少營養(yǎng),更不知道某個動作要怎么做才算標準到位,但是我們卻渾然不覺地被感動,這是因為他們展現(xiàn)出了百折不撓、自強自尊的人文精神。他們沒有語言、沒有浮夸的動作,只是把內心靈魂的舞動傳遞給我們;他們聽不到,也說不出來,但是他們卻用專注的心靈配合著音律的跌宕起伏,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席精神盛宴,他們的心與天籟之音在共鳴中涅槃,給我們的心靈造成了長久的震顫。這種超出肢體美感的精神審美正是舞蹈所要追求的主旨,可以說,精神審美是舞蹈乃至所有藝術的精髓,能夠展現(xiàn)精神內涵的作品,才是人類的精神財富。舞蹈是一個廣博深邃而又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只有讓精神審美充滿這個世界,才能使舞蹈發(fā)展到更高的層次。
4.以當代人們的精神困惑為創(chuàng)作源泉
打動觀眾內心,讓觀眾產生共鳴的舞蹈作品才是好的作品,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藝術財富。當代的舞蹈作品要充分挖掘社會現(xiàn)實事件,找到事件背后深層次人們的精神困惑,弘揚這個時代需要的精神。反映現(xiàn)實題材的作品能夠在引起人們內心世界波瀾的同時,把現(xiàn)實中的“真、善、美”“丑與惡”“親情、友情、愛情”推到一個極致,揭開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神困惑。這種作品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令人感動之余的回味和思考,是對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升華,也是對社會文明的推動。舞蹈《父親》,在當今多表現(xiàn)母親題材的情境下,編導獨具匠心地選擇了易被兒女“忽略”的父親題材,用女兒發(fā)自內心的呼喚,倡導兒女要多關心自己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同時也體現(xiàn)了我國老齡化這一社會現(xiàn)象,充分展現(xiàn)了人們追求物質生活時面臨的精神困惑,對人們的精神有很大的震撼。
三、結語
對于舞蹈藝術,重要的不是可以看到的肢體舞動和高超的動作技巧,而是基于精神內涵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這是一種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活動。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精神內涵的展現(xiàn)和對人們內心世界的觸碰,實現(xiàn)舞蹈作品的真正價值,從而展現(xiàn)舞蹈藝術的真諦,給人們留下更多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張爽.舞蹈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精神內涵[J].神州,2012,(14).
[2]黃寧.精神內涵在舞蹈中的創(chuàng)造想象[J].文學教育(中),2012,(5).
[3]顧蓉寧.關于體操與舞蹈的比較性研究[J].山西體育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