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蓮
一、從字詞開始理解文章
文言文不像現(xiàn)代漢語那樣通俗易懂,對文言文的學習,我們要從文言文中的字詞開始學習。文言文中的字詞較為晦澀難懂的原因就在于它與現(xiàn)今的意思不同,因此,要讀懂文言文的字詞,主要還是要靠平時點滴的積累。
1.通假字
例如,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如《前赤壁賦》“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中的“屬”,則是通“囑”,致意,引申為勸酒;“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中的“繆”,則是通“繚”(liáo),盤繞的意思。如此,則是不能以該字在現(xiàn)今的意思來理解了。
2.古今異義
在文言文中很多的字詞意思與現(xiàn)今使用的意思完全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了,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之一。例如,《蘭亭集序》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的“所以”,在這里譯為用來,而在現(xiàn)今的意思是表因果關系,常與“因為”連用。
3.詞類活用
在文言文中,詞類活用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善于學習詞類活用,積累詞類活用,為我們學習文言文掃除一大障礙。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中“越國以鄙遠”的“鄙”則是名詞的意動用法,是把……當做邊邑的意思,而“遠”則是形容詞作名詞,指遠地(鄭國)。
4.一詞多義
例如“故”在文言文中就有著多種的翻譯,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舊,“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問之”——特地,“既克,公問其故”——原因,“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朋友。因此,在翻譯文言文時,我們應該想想該字詞的其他意思,想想換另一個意思是不是更為恰當。
從字詞開始理解文章,是閱讀文言文的重要一步。而要做好這一步的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學生們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多運用。
二、從句開始把握文章
閱讀文言文,不僅字詞是難點之一,而且句式也是一大難點。在文言文中,有著特殊的句式,如有倒裝句,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固定格式句等。要想把文言文正確的理解好,這些特殊句式就應該要理解得透徹。以下,筆者就高中蘇教版語文文言文中舉幾個這些特殊句式的例子。
1.判斷句
如《勸學》中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這就屬于判斷句,句子用“……者,……也”來表判斷;而“用心一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這些也屬于判斷句,用“……也”來表示判斷。
2.倒裝句
如《阿房宮賦》中的“秦人不暇自哀”則是賓語前置句,“有不見者,三十六年”則是定語后置句,“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則為狀語后置句(也稱介詞結構后置)。
3.省略句
如《諫太宗十思疏》中的“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之)為度”與“(民眾)終茍免而不懷仁”則都是省略句。
4.被動句
如《秋水》中的“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見少”“篤于時也”“束于教也”這些都屬于被動句。
5.固定格式句
如《勸學》中的“無以至千里”則是固定格式句。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特殊句式的學習不容小覷,在文言文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這些句式,只有掌握好了這些特殊的句式,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才能夠更好的去翻譯文章,理解文章,把握文章。
三、從翻譯的基礎上領悟文章
在學習文言文中,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文章翻譯好,而且還要把握好文章的思想,領悟文章中所講述的道理,這是學習的升華,學習的精要。通過對文章字詞句的翻譯后,我們對文言文的閱讀已然沒有大的困難了,這時,我們?nèi)绾稳グ盐瘴恼碌闹髦?,領悟文章的思想呢?
其實,翻譯過后的文言文和我們現(xiàn)今的學習現(xiàn)代文章是基本一樣的,要把握其主旨,則要靠學生們在文言文反復的閱讀中,尋找出其中心句子,借助這些句子對文章進行層次的劃分,弄清每一段的意思,梳理段落關系,感悟文章主旨。例如,《勸學》圍繞著“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的論點,然后從各段落中分別有條理、有層次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