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林育南,1898年12月出生于湖北黃岡,革命烈士,在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二七”大罷工開始之前的1923年1月5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處在鄭州舉行了第三次會議,決定2月1日在鄭州的普樂戲園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并邀請全國各地的工會和各界代表參加。為了防止軍警在中途破壞,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處還決定把這次會議的準備情況告知京漢鐵路局和軍閥吳佩孚。當時,鐵路當局和吳佩孚都表示了同意。由于1923年的1月28日是星期天,籌備處向鐵路當局和吳佩孚提出:1月28日這天,京漢鐵路系統(tǒng)的職工都不休息,照常上班,2月1日參加總工會成立的慶典活動。鐵路當局和吳佩孚同意了這一安排。這些都說明京漢鐵路總工會的籌備和成立既合理,更合法。
1923年1月底,全國各地代表陸續(xù)進入鄭州。北方各地數(shù)十名代表在北段長辛店車務處領取了免費車票就地乘車,南方各地代表數(shù)百人先集中到漢口。1月30日晚,林育南、陳潭秋、李求實、施洋、李漢俊、許白昊等率領的武漢地區(qū)各工團,包括粵漢鐵路總工會、漢冶萍工會、漢陽鋼鐵廠工會及粵漢鐵路徐家棚分工會等30多個工人團體組織,以及各媒體記者和學生聯(lián)合會、軍樂隊等處代表共160余人,意氣風發(fā)地在江岸乘車向鄭州進發(fā)。1月31日下午,林育南、陳潭秋等人到達鄭州,一下車就受到鄭州鐵路系統(tǒng)工人代表的熱烈歡迎。隨后,大會籌備處將林育南等人送到鄭州福昌、亞洲大旅館安頓下來。
但未料到,當時的京漢鐵路局局長趙繼賢認為工人是要借成立總工會的機會圖謀不軌或造反,會危及他的地位,于是,他一面在總工會籌備處負責人面前虛意表態(tài),說是允許工人開會,并給予免票的專車,一面又去向洛陽的吳佩孚報告,要求吳派兵阻止工人舉行這次會議。
吳佩孚聽信了趙繼賢的報告,當即命令駐鄭州的師長靳云鶚派兵設法阻止京漢鐵路總工會召開成立大會。靳云鶚派出軍警對鄭州全城進行戒嚴,并迅速把已到鄭州的參會人員進行強制疏散。
林育南聽到這個消息后,馬上和陳潭秋、李漢俊、施洋、李求實、楊德甫等人商議對策,建議總工會籌備處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應急措施。緊急會議決定楊德甫、凌楚藩、李震瀛、史文彬等立刻趕到洛陽,向吳佩孚解釋這次大會的宗旨和意義,并向他說明總工會成立大會沒有任何不良企圖,更不會影響鄭州的社會治安。吳佩孚聽了楊德甫等人的解釋后表示,京漢鐵路總工會可以成立,但不能開成立大會。
在鄭州的各地工會負責人認為總工會成立合理合法,吳佩孚這樣做毫無道理,便決定2月1日的大會按照原計劃如期進行。
1923年2月1日,各地的代表們準時向總工會前進。行進的隊伍由軍樂隊作前導,代表們手持紅旗,身佩徽章有序前進,甚為壯觀。走到大通路時,突然被一隊軍警攔住了去路,幾經(jīng)交涉無效,以施洋為首的工人代表立刻向前猛沖,強行突入會場。軍警把會場圍得水泄不通,用刺刀將工人往外趕。
林育南見事態(tài)嚴重,走到楊德甫身邊輕聲說:“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趕快宣布一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然后解散?!痹谝黄靵y中,楊德甫高聲向在場的工人代表們喊道:“現(xiàn)在我宣布,京漢鐵路總工會正式成立!”頓時,會場歡聲雷動。代表們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京漢鐵路總工會萬歲!”
當天下午,靳云鶚派兵占領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機關,并砸毀機關內的設施,來往于此的工人代表均遭拘捕。此時,鄭州全城戒嚴,軍警限工人代表晚上必須離開鄭州,如不離開,第二天即行逮捕。
林育南認為若是在鄭州硬斗下去非常危險,不如讓各地代表回到本地開展斗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晚上,京漢鐵路總工會籌備處采納林育南的建議,召集各分會代表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為抗議軍閥吳佩孚和鐵路當局非法干預和破壞,從1923年2月4日上午起,京漢鐵路全線總罷工,并將總工會的辦公地點從鄭州轉移到漢口江岸,會議還通過了《京漢鐵路總工會特別緊要啟事》,要求交通部撤革京漢鐵路局局長趙繼賢和南段處長,要求吳佩孚撤革查辦黃殿辰,賠償成立大會損失費6000元,退還扣留的牌匾及禮物。散會后,湖北地區(qū)的代表在林育南、陳潭秋、項英、施洋等人的率領下回到了漢口。林育南連夜為大罷工書寫了標語、口號、文件、電文、傳單、通告,包括:《京漢鐵路總工會全體工人罷工宣言》《湖北省工團聯(lián)合會援助京漢鐵路總工會罷工緊急宣言》《警告本路司員》《警告旅客》等。這些宣言、傳單,對揭露反動軍閥破壞總工會成立的罪行,號召群眾起來與當局進行斗爭,起到了較大的宣傳作用。
林育南在領導武漢地區(qū)各界工人聲援京漢鐵路罷工斗爭的同時,還積極參加領導與協(xié)助搬遷到江岸的京漢鐵路總工會臨時辦事處的工作,為“二七”大罷工出了許多好主意。
2月4日上午,京漢鐵路鄭州段工人首先罷工。接著,長辛店工人罷工。同一時刻,漢口江岸分會委員長林祥謙正式下達罷工命令,工人黃正興使勁地拉響了汽笛。工人們聽到汽笛聲,立即熄滅燈火,剪斷電線,拆開水泵,京漢鐵路全線癱瘓。罷工一開始,總工會又立即組織了糾察團、調查隊。糾察團是工人自己的武裝組織,負責自衛(wèi)工作;調查隊負責搜集情報、探聽消息。
林育南等人連夜召集湖北全省工團聯(lián)合會成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了聲援、支持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的四條具體措施:一是以湖北省工團聯(lián)合會的名義發(fā)一宣言,敦促京漢路當局盡快解決問題;二是聯(lián)合各工團舉行游行大示威;三是聯(lián)絡全國勞動界總罷工;四是2月6日在江岸召開武漢工人聲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斗爭的群眾大會。散會后,林育南主持起草了《湖北全省工團聯(lián)合會援助京漢鐵路總工會全體罷工緊急宣言》,還讓《真報》出版了《號外》,向社會宣傳罷工的起因和要達到的目的。
罷工的第三天,湖北省工團聯(lián)合會組織萬余名工人在漢口江岸舉行聲援、慰問罷工工人大會。林育南、施洋、許白昊、林祥謙等人在會上講話。會后,參加大會的工人群眾進行大游行。游行隊伍舉著紅旗,經(jīng)租界抵華界,并沿路演講呼喊口號,整個游行歷時三個小時。
2月7日,英國駐漢口總領事勞靈費爾召集湖北省督軍代表肖耀南和外國資本家開會,密謀鎮(zhèn)壓工人運動的行動方案,決定用武力撲滅這次罷工運動。
下午5點,罷工工人在京漢鐵路總工會門前集會。這時,肖耀南指使張厚庵帶領兩個營的軍警,攜帶數(shù)百根繩索,分三路從車站出發(fā),張厚庵與江岸第八區(qū)警察分所所長站在總工會大門前指揮軍警的行動。槍聲首先在三道街頭響起。一時間,三道街內煙霧迷漫,血肉橫飛??偣m察團派出維持秩序的工人王先瑞見工人死傷不少,痛不欲生地站在彈雨中高聲喊道:“工友們,他們打死我們這么多弟兄,我們都去死罷!”沒有受傷的工人聽到喊聲,不顧生死地去搶救倒在地上的傷員。這時,隨著槍聲王先瑞倒了下去,他犧牲時,“維護秩序”的標語牌還在身旁。
不到半小時,三路軍警在總工會門前會合,總工會辦公室被圍得水泄不通。軍警們四處開槍掃射,總工會門前尸橫遍地,血流成河。
林育南見工人傷亡很大,覺得不能硬拼,暗中指揮工人向四周逃散,減少損失。張厚庵連忙派兵追殺。林育南在混亂中隨工人逃出了殺人現(xiàn)場。未跑掉的80余名工人,全被軍警抓住。
當時,林育南和江岸分會委員長林祥謙同住在漢口篤安里的一幢樓里。軍警沖進屋時,林祥謙來不及跑被抓住,林育南翻窗從屋后跑了。林祥謙的弟弟林元成從家中逃出,被發(fā)現(xiàn),死在軍警的屠刀下。晚上7點,軍警到漢口后花樓皮業(yè)巷5號搜捕施洋,施洋被捕關進陸軍監(jiān)獄。
張厚庵逼林祥謙下令工人復工,當即遭到拒絕。當晚,林祥謙被殺。這一天,肖耀南、張厚庵的軍警槍殺工人37人,打傷200余人。
肖耀南將懸賞通緝林育南等大罷工指揮者的布告貼在大街小巷的墻壁上。
死里逃生的林育南不顧當局通緝,一面組織搶救傷員、安慰死者家屬,一面派人通知沒有落入軍警之手的各工團負責人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為反抗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從1923年2月8日起,武漢地區(qū)各工團組織全市工人舉行總同盟大罷工。
2月9日傍晚,肖耀南又以“鼓動工潮,擾亂秩序”的罪名,下令關閉了武漢工人運動的喉舌《真報》,并再次下令通緝《真報》負責人林育南、郭袒賁、張孑余、周無為等人。郭袒賁、張孑余、周無為被迫去了上海,他們在上海成立了《真報》駐滬辦事處,并發(fā)表了《真報》在武漢被封殺經(jīng)過的長篇宣言,他們痛斥軍閥殘殺同胞的罪行,呼吁人民起來打倒軍閥吳佩孚、肖耀南,為死難烈士報仇,與惡魔戰(zhàn)斗到底。
2月10日,在林育南的策劃下,京漢鐵路總工會、粵漢鐵路徐家棚分工會、湖北全省工團聯(lián)合會向全國發(fā)出了緊急通告和援助京漢鐵路總工會的通電,將肖耀南在江岸京漢鐵路總工會門前大肆屠殺工人的罪行通報天下。2月15日是大年三十,這天早上,張厚庵命令其衛(wèi)隊連長黃玉山將施洋從獄中提出,押到武昌洪山槍決,并不準人收尸。林育南作為施洋的入黨介紹人,又是極親密的戰(zhàn)友。在施洋被殺后,他痛苦得幾次落淚。林育南組織幾名可靠的工人骨干趁著黑夜將施洋遺體收回停放在城外的江神廟中。過了幾天,他又組織工人群眾專門為施洋烈士舉行了一個較為隆重的追悼大會。隨后,林育南發(fā)動群眾捐款撫恤死難烈士及受傷者,還對大罷工中的死傷人員進行了全面調查,編成了《死亡人員調查表》和《受傷人員調查表》,印發(fā)各工團、工會。他還在《死亡人員調查表》下面,寫了四句詩:“拋棄頭顱,博得自由;烈士英名,萬古千秋?!绷钟暇幊傻恼{查表,成為軍閥殘殺工人的永久鐵證。
1923年3月,林育南又以京漢鐵路總工會的名義,編寫了《二七慘劇》這本小冊子,并在上面題寫了紀念詩。林育南認為,“二七”大罷工雖因軍閥的鎮(zhèn)壓失敗了,它卻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最偉大、最悲壯、最輝煌的一頁。風可以把蠟燭吹滅,也可以把篝火吹旺。武漢地區(qū)的工人運動還會蓬勃發(fā)展,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一定會取得最后的勝利。不久,林育南編寫了《二七工仇》一書,將“二七”大罷工中的文告、宣言、傳單、電報、決議及照片全部收入書中。接著,他又寫了《施洋傳略》《林祥謙烈士小傳》,還主編了《施洋先生紀念錄》一書。后來,他編寫的這些史料價值極高的文章和書籍,成為教育廣大工人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生動教材。
“二七”大罷工過去三年后的1926年8月,林育南寫了《追悼“二七”全國勞動運動死難的戰(zhàn)士》一文,號召:“大家起來,脫下帽子,靜默五分鐘,追悼我們的戰(zhàn)士!”
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因叛徒告密而被捕。2月7日深夜,林育南和何孟雄、李求實、胡也頻、殷夫、柔石等人(包括3名婦女,其中一個是孕婦)被押出龍華監(jiān)獄,在上海龍華壯烈犧牲,史稱“龍華二十四烈士”,林育南時年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