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
[摘 要]:本文就如何不斷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綠色化程度,降低農藥殘留,結合在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危害情況,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 防治策略
崇信縣氣溫適宜,地理條件優(yōu)越,蔬菜的大面積種植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好多人因此脫貧致富,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因此,認識和掌握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防治措施,對提高蔬菜產量、減少損失和增加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無公害蔬菜的定義及內涵
無公害蔬菜目前并無統(tǒng)一確切定義,但有專家認為無公害蔬菜是指產地環(huán)境清潔,按特定技術規(guī)程生產,各種有害物含量都符合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并有專門機構認證的蔬菜產品。無公害蔬菜并不是無污染的綠色食品,而是向綠色食品過渡的產品[1]。
2.無公害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
2.1化學農藥的危害
化學農藥的危害主要是指化學農藥在蔬菜作物上未完全降解的殘留物對人畜的直接毒害。目前由于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和有機氯、有機汞、有機砷、有機磷等高毒農藥的禁止生產以及在蔬菜種植中的限制使用,已使農藥危害開始逐漸減輕。但目前化學農藥的危害仍十分嚴重,其中又以甲胺磷污染最為嚴重。據[1]1994年上半年中國農科院的一份數據顯示,蔬菜批發(fā)市場上農藥殘留超標的就占到了50%(1987年檢測結果超標的占10%左右),超標成份中氧化樂果占21%,馬拉硫磷占11%,3911占9.9%。其中葉菜類超標更為嚴重,如韭菜超標達100%,小白菜超標達80%,就在經濟欠發(fā)達的西部地區(qū)其情況也不樂觀,如:蘿卜的樂果超標4.12倍,敵敵畏超標27.9倍。
造成化學農藥嚴重殘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過去殘留的高毒、劇毒難分解農藥在一些地區(qū)仍存在并十分嚴重;生產外運蔬菜的地區(qū)多為糧食或棉菜,在糧食上使用的劇毒、高毒農藥,殘留到下茬的蔬菜作物上;新菜區(qū)農民對農藥使用不當,用量過大,殘留多;老菜區(qū)由于連茬種植造成病蟲害嚴重;現階段推廣系統(tǒng)只追求利潤趨向,大量使用高毒農藥,不利于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發(fā)展;國家和地方的檢測管理系統(tǒng)不健全,加之生產分散,現代化水平低、差異大,統(tǒng)一管理困難,環(huán)保意識薄弱,也是農藥殘留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化肥的危害
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應用的肥料以氮肥為主,附以磷鉀肥,但是氮肥對其有一定的影響和危害。主要表現在:在嫌氣條件下,產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氣體破壞大氣層的臭氧層;破壞土壤結構,致使土壤板結,土壤保濕、保肥能力降低,從而影響蔬菜生長;氮肥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亞硝酸鹽等致病、致癌物質在蔬菜產品中積累,從而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由于磷鉀的施入比例不當,氮肥使用過多,造成蔬菜產品的品質和耐貯性下降,生長不協(xié)調,如徒長、落花、落果等現象,施肥不當還造成植物燒根、熏葉等;化肥大量流失造成水質惡化,富集化,用于灌溉作物時影響蔬菜的生長及品質。
3.蔬菜生產中的無公害預防措施
3.1農業(yè)措施
3.1.1選用適合當地生產的豐產優(yōu)質抗病性好的優(yōu)良品種。
3.1.2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消毒,使其具有良好的抗病蟲能力,如溫湯浸種,高溫干熱消毒、藥劑拌種、藥液浸種等。
3.1.3培育無病壯苗。采用營養(yǎng)液無土育苗,播后苗床增溫促苗,出苗后增加溫、光、肥、水調控技術,保證幼苗健壯,增強抗病力。
3.1.4進行計劃輪作倒茬和合理的間作套種。合理輪作能調節(jié)地力,增強蔬菜的抗逆性,尤其對土傳病害防治效果較好。采用農作物間種方法,營造最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利用生物群落內部關系控制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達到不用或少用農藥而防治的效果。如采用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蔬菜三年輪作,可有效地控制枯萎病、早疫病的危害。
3.1.5溫室土壤消毒。施用一定量的石灰既能殺菌殺蟲,又能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
3.1.6保護地栽培中,在通風口處加裝紗網,隔離控制成蟲轉移,擴散傳播和產卵。
3.1.7調整播種和收獲期,避開病蟲危害,如避開高溫季節(jié)種植小白菜;豇豆開花結莢期與雙豆莢螟發(fā)生期錯開,有明顯避害效果。
3.1.8實行深翻整地,施足腐熟有機肥。深翻可促進病殘體在土壤中腐爛,并將地下病菌、害蟲翻到地表,結合曬垡,可減少病源、蟲源。深翻還可以使土層疏松,有利于根系發(fā)育。
3.1.9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及地表殘果、葉、莖等,減少蟲源。
3.1.10合理應用肥水,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及時追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實行小水輕澆,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澇防漬,減輕病菌侵入。
3.2生物防治措施
3.2.1施用生物農藥。
由于化學農藥的很多弊病,生物農藥已越來越多用于農作物防病治蟲,是無公害蔬菜生產中采用的重要手段。目前,菜田生物防治多使用微生物制劑。
一是以菌治蟲。應用蘇云金桿菌Bt乳劑防治菜青蟲、小菜蛾、菜螟、銀蚊夜蛾等效果較好,尤其對菜青蟲防治效果達90%以上。采用擬青菌防治溫室白粉虱、白僵菌,防治韭蛆也有較好效果。二是以病毒治病蟲。采用植物病毒弱毒株系[2]N14、衛(wèi)星核糖核酸S52防治青椒、番茄等蔬菜病毒病,防治效果在50%以上,有明顯的增產效果,用菜青蟲顆粒體病毒防治菜青蟲,5-7天防治效果可達83-95%,如果與蘇云金桿菌混用,可以加快殺蟲速度。用斜蚊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防治斜紋夜蛾,6天防治效果可達99%以上。三是應用各類農用抗菌肥素防治蔬菜病蟲害。如“抗毒劑1號”、“農豐菌”等,是以有益微生物代謝物質為原料,食品添加劑為輔料加工而成的純生物農藥,具有抑制病菌、病毒感染,增強作物免疫能力,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和增加產量與提高品質的綜合效果。
3.2.2保護利用害蟲天敵防治蔬菜蟲害
一方面保護當地的天敵種類和數量,建立穩(wěn)定的天敵群落。莫把天敵當作害蟲來防治,如蔬菜蚜蟲寄主多,危害廣,有時數量很大,但是,它的天敵種類也多,控制作用明顯,在蚜蟲發(fā)生早期,不要急于用藥。如果天敵(瓢蟲、草嶺、食蚜蠅、蚜繭蜂、蜘蛛等)與蚜蟲的數量比例達到1:50,不久蚜蟲量會下降。另一方面引進外地天敵種類,進行飼養(yǎng)與釋放。對于當地沒有或數量較少的,而對某一目標害蟲作用較專一的天敵,可以從外地或國外引進,進行人工飼養(yǎng)后,釋放到田間。如利用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和施用Bt蘇云金桿菌防治菜青蟲和其它鱗翅目害蟲。釋放天敵防治害蟲的方法適宜于溫室或塑料大棚等封閉的菜田。
3.3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蔬菜害蟲對溫度、光譜、顏色、聲音等因子,殺死或驅趕有害生物。
3.3.1利用嫁接技術防治土傳病害。如采用云南黑籽南瓜嫁接黃瓜防治枯萎病,效果可達95%以上,同時還可兼防疫病、白粉病,增產效果明顯。
3.3.2黑光燈誘殺。很多夜晚活動的害蟲具有趨光性,尤其對黑光燈趨性最強,每50畝按裝一只20W黑光燈,燈與燈相隔200米,可誘殺菜蛾、斜紋夜蛾、甘藍夜蛾、紅腹燈蛾、棉鈴蟲、黃條跳狎、金龜子、螻蛄、葉蟬等多種害蟲。
3.3.3利用銀灰色反光膜驅避蚜蟲。銀灰色反光膜透光率為15%,反光率≥35%。反射光中帶有紅外線對蚜蟲有驅避作用,可采用鋪灰膜和田間及溫室通風口處掛銀灰膜條的辦法驅避遷飛傳播蚜蟲,減輕病毒發(fā)生。
3.3.4利用顏色誘殺。根據蚜蟲、溫室白粉虱的趨黃性,在田間設置黃板和黃盤或在溫室大棚通風口掛黃色粘著條誘殺蚜蟲及白粉虱。
3.3.5設置防蟲網。在溫室通風門或整幢溫室上覆蓋防蟲網,對減輕蟲害及由昆蟲傳播的病害有重要作用。結合其它菜田管理,隨時發(fā)現,隨時消滅,也可根據害蟲發(fā)生時間和危害性狀,有目的的尋找予以殲滅。
3.4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害流行、蟲害爆發(fā)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關鍵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蟲為害,又要減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要做到合理使用化學農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熟悉病蟲種類,了解農藥性質,做到對癥下藥;二是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三是選用高效低(中)毒、低殘留農藥。
3.4.1使用昆蟲生產調節(jié)劑,可影響成蟲生殖,卵的孵化和幼蟲脫皮、化蛹等,也可黃板誘殺。如用昆蟲生產調節(jié)劑5%,抑太保2000倍液。
3.4.2加強疫區(qū)檢疫,嚴禁疫區(qū)蔬菜、花卉外調。
3.4.3科學用藥。在受害作物葉面有幼蟲5頭時,掌握在幼蟲2齡前(蟲道很小時),噴灑1.8%愛福丁乳油3000-4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沒667米2用量50-100毫升,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防治時間掌握在成蟲羽化高峰8-12小時效果最好。
總之,蔬菜無公害生產不只是農戶的個體行為,更是全社會的集體行為。要生產出符合國家衛(wèi)生標準的產品,需要國家、地方和個人的密切合作,各級管理部門和生產者應當遵守有關法律,嚴格按衛(wèi)生標準生產,才能生產出真正的無公害蔬菜。
參考文獻:
[1]陳維新,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學[M],甘肅: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24-26
[2]甘肅農業(yè)雜志社主編,無公害蔬菜生產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甘肅農業(yè),2000,27-30
[3]韓恩明,賈志寬,農業(yè)概略[M],甘肅:陜西科學出版社,2003,24-26
[4] 孫統(tǒng)達 無公害蔬菜生產及其效益分析 中國公共衛(wèi)
[5] 梁國生 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及有機蔬菜的生產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