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
4歲的寶拉開口說話并不早,兩周歲時才磕磕絆絆說出完整的句子,但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她小嘴巴每天除了吃東西,就是在說話;除了說話,就是在吃東西,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但她說話太多太快,咬字相當不準,很多音節(jié)根本就在連讀,而且“n”“l(fā)”不分、“p”“q”不分,平卷舌音不分,整個兒一南京普通話。多少次,我試圖糾正寶拉的發(fā)音:“寶貝,跟媽媽說,p-i-ao,漂亮!”可是,說來說去,她始終是:“q-i-ao,俏亮!”糾正多了,她很著急,我很郁悶。
其實我和他爸爸的普通話都蠻標準,以上錯誤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基本不存在,如果說語言是耳濡目染習得的,那為何女兒發(fā)音始終得不到改善?
經(jīng)過多方咨詢,排除了“先天缺陷”這個因素后,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可能孩子的某些神經(jīng)尚未發(fā)育完全,需要等待,也可作一些后天的練習和努力,以防不良發(fā)音習慣的養(yǎng)成。
怎么練習呢?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秋高氣爽,我?guī)ツ洗笮@撿銀杏樹葉。秋日的校園真美,金黃的樹葉鋪滿花圃,我們娘倆說說笑笑撿了好多,裝進袋子準備帶回家。卻見紫藤架下人影綽綽,瑯瑯童聲傳來,寶拉被吸引住,好奇地拉我前去一探究竟。
一群大大小小的男孩子女孩子,小學生模樣,圍坐在紫藤架下的長圓椅子上,手里都打開一本綠封面的書。一個老師模樣的年輕人站在中央,他們在讀《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孩子們大聲朗讀,老師隨后作出解釋,寶拉在我懷中乖極了,堅持聽完40分鐘直到眾人散去。
回家的路上,寶拉說哥哥姐姐們朗讀得很好聽。于是我想,也許可以,如此這般———
晚上睡覺前,我取出一本書,告訴寶拉,從此每晚睡前要跟媽媽讀一段古書。
“古書?”寶拉疑惑了。
“嗯,就是像今天校園里小哥哥小姐姐們讀的那樣的古書?!?/p>
“好啊好啊,我也要讀得那么好聽!”寶拉一臉的興奮模樣。
“一定能的,只要你每天堅持!”我鼓勵她。
“我一定要堅持,媽媽,我們來拉鉤鉤約定!”
拉過鉤鉤,我們的誦讀工程就正式拉開了帷幕———“云對雨———”“云對雨———”“雪對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三尺劍,六鈞弓……”
中國的古文,最講究的就是聲調(diào)、韻律以及節(jié)奏,也許,可以通過誦讀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古文,不著痕跡地作一些聲律的練習呢!
這本《聲律啟蒙》,清人所著,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乃至多字的層層屬對,聲韻協(xié)調(diào),瑯瑯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較之《詩經(jīng)》更見韻味。
果然,寶拉被這些唱歌般的誦讀迷住了,“……女子眉纖,額下現(xiàn)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千里馬,九霄鵬……”“……松郁郁,竹森森……”……
每日一段,漸漸地,寶拉說話口齒越來越清楚,“餅干”“蘋果”“漂亮”等發(fā)音非常完美標準,甚至還區(qū)分出了兒話音,喊好朋友萱萱的時候會俏皮地來一句:“萱兒”,然后兀自得意著。
當然,作為誦讀的副產(chǎn)品,不必背詩,她的小嘴里也會經(jīng)常念叨:“……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儼然一位小學究嘛!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